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热读]奥运百年(二)
作者:格 林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果奥运会能真正成为一个Party,那么运动员最想把这些快乐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战争,那么运动员背后的亲人和挚友,则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身着19号运动服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跑在前面,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瘦小的皮特里拚命加速,过早冲刺消耗了大量体力。他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了方向,后几次摔倒在地。在离终点15米的地方,他又一次倒下,两位好心的医生搀扶着他走到了终点。他被剥夺了冠军资格,却以一个顽强者的形象被记录了下来。事后,英国大主教彼得说:“奥运会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从此,这句话成了奥林匹克的格言和信念。
       
       1908年,当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右二)第一次站到伦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时,他已经61岁了。29岁的儿子阿尔弗雷德·斯旺(左一)当时就站在他的身边,父子俩是在领取跑鹿射击100米单发团体冠军的金牌。老斯旺还夺得了个人冠军。
       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斯旺父子领衔的瑞典队蝉联了冠军(如图)。而在个人比赛中,小斯旺取代父亲拿走了冠军,老斯旺以2环之差跌至第五名。
       8年后,73岁高龄的老斯旺和小斯旺第三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他创造了奥运史上参赛年龄最大的纪录。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5000米比赛精彩纷呈。芬兰长跑名将科勒赫迈宁(左一)遇到法国人让·布恩的顽强挑战。他俩把所有选手抛在后面,几乎同时冲过终点,双双打破了世界纪录,科勒赫迈宁以0.1秒微弱优势险胜。
       当时芬兰隶属于沙皇俄国,因此发奖仪式上升起了沙俄的国旗,科勒赫迈宁痛苦万分。布恩拿来一面芬兰国旗送给他,表示对他的祖国的敬意。这对场上的对手,场下却亲如兄弟。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前,人们看好日本的古桥广之进。然而,来自法国19岁的琼·布伊托克斯在半决赛中游出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引起了人们注意。
       决赛中,布伊托克斯不负众望脱颖而出,第一个游过终点,并把自己前一天创造的奥运会纪录缩短了10秒多。在游泳池边观战的父亲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欣喜若狂地纵身跳入池内,紧紧地抱着儿子亲吻,眼看整个身子将沉入水中,布伊托克斯把父亲托出了水面。父子俩又一次次的热烈拥抱、互吻,第二次滚入池中……
       
       捷克斯洛伐克的扎托皮克曾先后6次刷新5000米、10000米等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有“人类火车头”之称。早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初露锋芒的扎托皮克即获得1金、1银。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他又一举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妻子丹娜在他摘取5000米跑金牌1小时后,也赢得标枪冠军。这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夫妻,又在同一天登上了奥运会冠军领奖台。
       在赢了马拉松比赛后,激动的扎托皮克跑到观众席上亲吻自己的妻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半决赛上,刚刚跑过了250米,德里克·雷德蒙德的右腿肌肉撕裂,跌倒在跑道上。这位做了5次手术都没有吭一声的英国人,知道自己的奥运奖牌梦已经提前终结。他拒绝了担架,从地上爬起来,强忍着疼痛,一跳一跳地向终点靠近。这时,正在看台上观看儿子比赛的吉姆·雷德蒙德冲过了警卫,来到了德里克的面前。
       “你不必这样,儿子。”吉姆心疼地劝儿子放弃。
       “我一定要比完,我要有始有终。”德里克回答。
       “好吧,就让我陪你一起完成这场比赛吧。”吉姆扶着德里克,一起慢慢地走向终点。在距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吉姆放开了手,“去吧,我知道你希望独立穿过那条线。”
       德里克自然是最后一名,但是全场65000名观众都自发地站起来为他鼓掌,也向他那位伟大的父亲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