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短札
作者:张 鸣等

《读书》 2004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倒霉”与“王帽子”
       在梅贻琦一九三一年接任清华大学校长之前,清华在一年之内,接连发生三起倒校长的风波,罗家伦、乔万选和吴南轩先后被师生倒掉轰走。可是自梅出掌清华之后,“倒风”遂止,梅一直在校长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坐到了江山易色之时。梅自己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倒霉(梅)。其实,这只是玩笑而已,倒是梅贻琦的另一个说法道出了他长治久安的秘密,在西南联大期间,在清华师生为他服务清华二十五年举行的公祝会上,为答谢大家对他的赞扬,他说,京剧有一个角色叫“王帽子”(饰帝王的),一出场总是前呼后拥,煞有介事,但戏的真正主角却不是坐在中间的王帽子,看戏的也不要听他唱,他有幸搭在一个好班子里,人家对这台戏叫好,他自然也“与有荣焉”。实际上,正是梅贻琦充分尊重清华的教授治校传统,才成就了清华和他的英名。当年,清华实行的是“党国”所不容的土制度,由全校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教授会作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教授选出的评议员和校行政首长共同组成的评议会,作为教授会的常务机关,负责学校的重大事务的决策。作为一个国立大学的校长,原本完全可以不承认这个制度,甚至将它摧毁,但梅贻琦却一改前任之所为,不仅尊重这个制度,而且使之效用发挥到极致。事实上如果没有梅贻琦居内调解弥缝,对外抵抗政府的行政压力,招徕国内外一流人才,清华的教授治校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就算维持下去,也不可能发挥效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梅贻琦这个王帽子的角色,扮演的是清华真正的“无冕之王”,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无冕之王,清华才真的从一介藉藉无名的留美预备学校,变成一所世界知名大学。
       偷得半联
       鲁迅著名的《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诗后有记“达夫(郁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这“偷得半联”指什么?诗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也。
       “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齿乎?”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同里钱秀才季重,……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
       我读鲁迅“偷得半联”一句,甚感动。鲁迅学问之博,可谓出入经史子集;鲁迅的品行之佳,偷是偷,凑是凑,作是作,绝不苟且。
       这“孺子牛”半联经鲁迅化用,影响颇大,四川诗人流沙河,“反右”罹难,“文革”蒙斗,其写于十年浩劫中的《故园杂咏》组诗中《哄小儿》一首就脱胎于此,诗曰:“爸爸变成棚中牛,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快来骑马。爸爸驮你打游击,你说好耍不好耍?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就是家天下!莫要跑到门外去,走到门外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当然,流沙河的这首《哄小儿》在“孺子牛”的意象原型中又赋予了时代印痕,所谓“苦中作乐”,更是平添了几许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