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巴纳姆效应
作者:吴 明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然而时至今日,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距离我们仍然很遥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
       这个效应是以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效应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在生活中,这种效应的典型反映是在算命过程中。
       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题目: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想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
       第四,通过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总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
       (狄刚荐,黎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