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大学校园走出的“妈妈助理”
作者:齐人乔峰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2004年夏天,她在广州某师范院校毕业后,加入了求职的大军。整个夏天,楚海妹天天看报纸的招聘版,天天往外寄信投简历,还参加了六七个大型人才招聘会,参加过二十多次面试,但她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一天她接到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郑女士的电话:“你是楚海妹吗?我是上次面试你的郑经理,我想问一下,别的公司有没有录用你,你找到工作了没有?”
       楚海妹激动得差点晕过去,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老天开眼,工作有着落了,于是就说自己还没找到工作。谁知郑女士话锋一转,说:“你很优秀,但很遗憾,你的专业和经历都不适合我们公司。但我还是喜欢你,你毕竟很优秀,我想个人聘请你。”“个人聘请?”楚海妹有点摸不着头脑。
       “对,我个人聘你。我有个独生女儿,15岁了,刚上初二。我发现她晚上或周末经常在外面玩,我怕她学坏。她现在有些抗拒我,什么事都不对我说,我和她爸爸工作又忙,没太多时间教育她,也不知怎么教。我看你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孩子是你的特长,你的性格也很好。所以,我想聘你帮我教育孩子。”
       “您的意思,是请我做保姆?”楚海妹还是不大明白。
       “不是保姆,你不用做饭洗衣服,也不用接送她上学、回家。你只是在晚上和周末,在她不上学的时间里,全程地陪着她,引导她。”
       “嗯,这样好像是家庭教师吧?”楚海妹似乎有点明白了。
       “对,像是家庭教师,可也不全是。她的学习任务够重了,不一定还要给她加码。你的任务是启发她,引导她,陪伴她健康成长。”
       “嗯,我明白了,这样说,我可以说是你的助理了,孩子妈妈的助理。”
       “对,这样说更确切了,是妈妈的助理,也是老师的助理,是孩子的大朋友。”郑女士开心地笑了。
       既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楚海妹只好答应了郑女士的邀请,做她的助理,帮她教育女儿。
       郑女士家境很好,一家三口在广州著名的羊城花园住着四室二厅的宽大住房。她也许诺每月给楚海妹1000元的报酬,并包吃包住,关键是楚海妹要尽力,把女儿小姣引导好。第二天,楚海妹就搬进了郑女士家,正式做起了“妈妈助理”。
       白天小姣上学的时候,楚海妹就在家里读书、看电视。晚上、周末的时候,楚海妹就指导小姣学习,陪她出去玩,或是引导她学些有益的特长。
       一个多月时间,小姣把楚海妹当成了“亲姐姐”,不但学习上需要她的指导,还经常与她海阔天空地讨论一些问题。甚至少女一些很隐秘的心事,小姣不对父母说,却会告诉楚海妹,与她分享,听取她的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楚海妹开始担心起来,自己虽说也算是“80后”,可毕竟比小姣大了几岁,自己“占用”了小姣全部课余时间,小姣与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对她的成长有利吗?
       楚海妹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郑女士。郑女士说:“这也正是我担心的。要不这样吧,我们这座楼的17层有个女孩叫小燕,是小姣的同学,你带她两个一起学习,一起玩吧。”
       郑女士对小燕的妈妈一说,小燕的妈妈就同意了,答应每月付楚海妹800元,让她连小燕一起带。一夜之间,楚海妹的工资几乎翻了一番,而工作难度却没有增加,这让楚海妹浮想联翩。楚海妹想有的家庭为孩子请了保姆,但孩子长到十几岁,对保姆就没什么依赖了;家庭教师一到时间就离开,管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自己做的工作,则是兼顾孩子的学习、爱好、心理,沟通孩子、家长、学校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全程陪伴着孩子成长,让家长放心又省心。从这个角度说,这种职业将来是大有前途的。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经过深思熟虑,楚海妹向郑女士提出准备办个“初二学生春节快乐活动小组”,多带几个孩子。郑女士表示同意。于是,楚海妹让小姣和小燕问问她们的同学,有没有人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小组。
       有六个学生报名参加了楚海妹组织的活动小组,加上小姣和小燕,共八个人。楚海妹的收费标准是每个学生300元,出去游玩的门票费等由学生自理。寒假到了,春节前楚海妹组织学生们活动了7天;春节后活动了8天,总计半个月。这半个月中,楚海妹指导学生们统一完成了寒假作业;统一逛了世界大观、春节花市等景点;教会了学生们下国际象棋,最后还进行了比赛,楚海妹自掏腰包为获得第一名的学生买了份几十元的奖品。家长对楚海妹组织的活动非常满意。
       寒假一过,楚海妹就趁热打铁,在征得郑女士和小燕的妈妈同意后,顺势将参加寒假活动小组的六名学生吸收进了她的日常工作中,成为她的“小客户”。楚海妹向每位学生家长每月收费600元,郑女士和小燕的妈妈也开始按这个标准交费。
       2005年3月,楚海妹搬离了郑女士家,因为她觉得带的孩子多了,再住在郑女士家不方便。她在羊城花园单独租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自己住,也用于学生们晚上和周末学习、活动的场所。
       2005年上半年,楚海妹带着八个学生,每月收入4800元,除去房租和各种开销,每月仍有2000元左右剩余。从一个连续几个月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仅仅几个月就达到这种状况,楚海妹感到非常满意。
       楚海妹在事业上精益求精。她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档案,每天记下每个学生的性格、脾气、心情、表现等。每个季度楚海妹都会为每个学生做篇总评。这些档案和总评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状态,也是老师们很好的参考。这样一来,楚海妹就真正成了学生、家长、学校三者之间的纽带。
       楚海妹用省下的钱,买了课外书、小提琴、琵琶、围棋、国际象棋、DVD播放机等“工作用具”,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把租住的两室一厅打造成了环境极佳、设备齐全的“妈妈助理基地”。还总结出了两条做“妈妈助理”的心经:
       第一,妈妈助理的服务对象以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为宜。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家长一般对“妈妈助理”没有需求;初三、高中的学生升学压力太重,以楚海妹的个人能力不可能辅导他们各学科的学习,再说他们已“长大成人”,妈妈助理对他们起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每名妈妈助理以带6~8名学生为宜。人数太少,学生会感到孤独、压抑;人数太多就成了“放羊”,妈妈助理忙不过来,对每名学生的引导不再具有针对性。
       这两条“妈妈助理”心经,是楚海妹的成就,也是她的心病:既然每名妈妈助理以带6~8名学生为宜,那她带的学生数量已达上限。经过一番深思,楚海妹实施了“妈妈助理成功复制”计划。
       2005年暑假来临前一个月,楚海妹开始复制“寒假活动小组”的模式,准备举办“暑假活动小组”,为期一个月,每名学生收费600元。由于此前她已深得学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的信任,所以她几乎没用任何宣传,就轻松招到了50多名学生。有了“客户”,楚海妹又到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贴广告,招在校大学生做“妈妈助理”。她对这些大学生做了一周的培训,让她们不必创新出奇,只需完全复制她的做法,保持每个活动小组的步调完全一致,质量完全一样就可以了。在楚海妹的统一指挥下,八名妈妈助理带着各自的活动小组开始了活动。
       暑假过后,楚海妹又复制寒假后的模式,将参加暑假活动小组的大部分学生变成了“妈妈助理”的长期服务对象。她在以羊城花园为中心方圆两公里内的几个较大的小区中,都租了一套房子,办成了六个“妈妈助理基地”。同时,她以华南师范大学的在校生为核心,构建了妈妈助理团队。这些在校大学生晚上和周末工作,两个大学生负责一个基地,以保证不因学业而耽误正常的工作。2006年春节期间,楚海妹再次举办寒假活动小组,参加的学生人数达126人。
       2006年6月,楚海妹已建成12个“妈妈助理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对象达100人以上。除了房租、人员工资、各种开销,每个月能净赚一万多元。不过,她最高兴的还是:机遇和敏锐让她发现了“妈妈助理”的市场空白,开辟出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王惠摘自《成功之路》2006年第10期,洪钟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