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彭大将军
作者:朱增泉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有位记者问我:“你最崇拜的中国军事家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彭德怀。”
       我军十大元帅,彭德怀位列第二,仅次于朱德总司令,这充分说明了彭德怀在我军历史上的功绩和地位。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麾下猛将如云,他如此夸奖一位手下大将,除了彭德怀,没有第二人。
       一
       彭德怀敢打硬仗、恶仗,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出了名的。1928年7月,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后,不久就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不到一个月,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六个旅约三万余兵力向井冈山发动“会剿”。红军前敌委员会研究决定:朱、毛率红四军向赣南敌后转移,引开敌人,以解井冈山之围;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暂编为红四军三十团,留守井冈山。彭德怀心里明白,一场恶战已经摆在他面前。当时红五军上井冈山的是一纵和三纵,总共才八百来人,要抗击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这一仗凶多吉少。彭德怀和党代表滕代远向大家苦苦解释说,现在大敌当前,应以大局为重,为了保存红军主力,保卫根据地,我们做出一点局部牺牲也是值得的。
       激烈的战斗在多个方向打响。彭德怀忽然得到报告,黄洋界哨口失守。他亲自带领教导队和勤杂人员跑步驰援,连续组织三次反击,但因寡不敌众,均未奏效。这时又接到报告,八面山失守、白泥湖告急。如果一味死拼下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他当机立断,下令突围。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向赣南方向且战且走,连续战斗,农历腊月三十渡过章水。对岸一个大村庄里有一户大地主正在大摆宴席,宴请族人宾客过大年。红军一到,四散而逃。饥饿、疲乏至极的官兵们趁机大吃一顿,也算在转战途中过了个年。
       彭德怀有着敏锐的战场感觉,他觉得这个村子离粤赣公路太近,章水渡口还有电话,敌人一旦得知我部行踪,半夜就能扑到这里。他催促干部们说,吃过晚饭立即组织部队出发,哪怕走出五里再宿营也好,以防敌人夜间袭来。可是部队实在太疲乏了,干部们都不同意马上就走,坚持要休息到拂晓再走。党代表滕代远和他关系一直很好,以往很少干预他的军事指挥,这一次也不同意马上就走。彭德怀回忆说,“这天晚上我没有睡,也不能睡,到各连去看,都睡得很死,甚至守卫的也睡着了”,大概“(深夜)一点了,爆竹声中飞来子弹声,敌人果然袭来了”。他速令部队紧急集合,仓促应战,但部队被冲散了。天亮清点人数,只剩下283人。
       这时的彭德怀,上帝还没有给他“胜不骄”的资本,却给了他“败不馁”的机会。他定神思索,决定绝地反击,转守为攻,奔袭雩都。他率领部队连续行军18小时,走出140里,半夜赶到雩都,奇袭得手。这一仗歼敌600余人,俘虏30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紧接着,彭德怀又挥师东下,击溃瑞金守敌,占领瑞金县城,接连打了两个胜仗。
       艰苦转战3个多月后,1929年4月初,朱、毛、彭三人在瑞金再次相见,互道分兵后的战斗情况。彭德怀讲到井冈山失守的经过,深感内疚,心情沉重。毛泽东听后默然,沉思良久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
       二
       万里长征,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相知相识的重要阶段。长征是炼金炉,毛泽东是炼金师,彭德怀是毛泽东在万里长征中炼得的金块之一。在毛泽东领导下,彭德怀在长征路上走一路,打一路,而且打的都是硬仗、恶仗、险仗、关键之仗。
       在党内“左”倾路线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惨遭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掩护中央机关突破湘江封锁线时,战斗激烈残酷的程度,难以形容。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突围,调集几十万大军在湘西设置了一道又一道封锁线。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日夜兼程,顽强奋战,20天内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蒋介石又急调几十万大军设置第四道封锁线,准备把红军阻截在湘江东岸,一举围歼。这时,中央机关仍以庞大的非战斗队伍,携带大量辎重,作甬道式前进。彭德怀深感这种前进方式后果不堪设想,急提建议,中央不听。敌人十几个师从几个方向压了过来,形势异常危急。在红军生死存亡关头,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从左翼拼死堵住敌人,血战几昼夜,一直打到同敌人展开肉搏战,先后牺牲一位师参谋长、三位团长,付出了沉重代价,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中央红军大部分队伍渡过了湘江,突破了湘江封锁线。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红三军团十八团被敌人围于湘江东岸,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
       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路线时,彭德怀支持了毛泽东。当时,红三军团负责沿乌江警戒。遵义会议开到一半,忽报沿江警戒的红六师遭到国民党吴奇伟部队进攻,彭德怀立即离座奔赴前线指挥战斗,击退敌人进攻,保证了遵义会议顺利开完。遵义会议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主要领导岗位。
       毛泽东指挥红军北出娄山关,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未成功。回师遵义途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抢占娄山关、重夺遵义城。这一仗意义重大,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大支持。
       彭德怀说过,他对毛泽东的认识过程是“三段论”:大哥——先生——领袖。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认识过程,也不妨概括为“三步曲”:考验——信任——倚重。长征途中,大敌当前,两人之间虽然有过小磕小碰,却没有影响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信任和倚重,两人的合作渐入佳境。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时,忽报马鸿宾、马鸿逵和东北军的骑兵部队尾追而至。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们要把追敌打退,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立马回枪,指挥部队一举将敌击溃,从此结束了长征以来敌人对红一方面军的一路追剿。彭德怀得胜而归之时,毛泽东兴之所致,诗赠彭德怀:
       山高路险沟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三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毛泽东似乎有意要给彭德怀一片天空去展翅翱翔。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运筹帷幄,朱、彭在华北抗日前线指挥将士浴血奋战。
       朱总司令回延安后,彭德怀根据延安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以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身份,在华北抗日前线横刀立马,独立指挥作战。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影响最大的两次战斗,一是平型关战斗,二是百团大战。彭德怀不仅参与了平型关战斗的决策过程,而且直接谋划并指挥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八路军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歼灭日伪军两万余人,拔除敌人据点2900多个,破坏敌人铁路、公路交通线近2000公里,沉重打击了日寇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解放战争开局阶段,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领大军进攻延安,其势汹汹,其声隆隆。对于我军而言,此战事关全局安危、局势顺逆,非同小可。彭德怀主动向毛主席请战:“我来指挥吧。”毛泽东抬头看着彭德怀,只回答了一个字:“好!”
       胡宗南向延安进攻的总兵力达到25万人,彭德怀把陕北的几个旅和后勤部队全部集中起来,总共才两万余人,敌我兵力对比是10比1。
       也许,毛泽东想起了当年决定彭德怀留守井冈山寡不敌众的教训。这一次,他没有命令彭德怀在延安“留守”,而是将部队撤出延安,采取“蘑菇战术”,先拖疲敌人,逐渐削弱他,各个消灭他。彭德怀领会意图,执行命令,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在来回“磨旋”中一点一点将敌人吃掉,直至把进攻延安的二十多万胡宗南军吃光。在我军战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彪炳史册,光辉永存。后来在清算彭德怀“罪行”时,他指挥的延安保卫战大概是受指责最少的,因为他指挥得太精彩了。
       
       四
       抗美援朝战争,林彪生性狐疑,顾虑多端,托病不去。于是,毛泽东亲自点将,请彭德怀挂帅出征。在毛泽东眼里,彭德怀具备同世界强敌较量的气魄和胆略。
       中央急电召彭德怀进京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埋头审阅西北三年经济恢复计划。那时,他满脑子都在想,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就是要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医治战争创伤,努力发展经济。
       彭德怀在北京西郊机场一下专机,直奔中南海出席讨论出兵朝鲜的政治局会议。会上畅所欲言,有的主张出兵,有的主张不出。毛泽东说:“你们说得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当晚,彭德怀躺在北京饭店的房间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想,如果美军占领了朝鲜,在北边对我隔鸭绿江相望,又控制着我国台湾,在南边对我隔台湾海峡相望,整天虎视眈眈盯着我们,随便找个什么借口都能发动对华战争。第二天,彭德怀发言了。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彭德怀此言一发,毛泽东心头一热,手掌在座椅扶手上轻轻一拍,大事定矣!
       彭德怀一到朝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世界面前打出了威风,也为他本人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五
       一位举世闻名的猛将、大将,如果没有一点非同常人的性格特点,那是不可想象的。彭德怀的性格铁石其表,炽热其里。他对人民、对祖国、对革命、对领袖,赤胆忠心。当年,林伯渠老人曾说:“彭德怀同志是有德可怀,有威可畏啊!”他当年的副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赵寿山,虽然对他过于严厉的作风不太习惯,但对他的赤诚之心敬佩之至,常说:“彭总忠诚感人,是真正的大将军!”
       彭德怀是中国第一号硬汉子,铁骨铮铮,铁面无私。在党内,彭德怀敢于讲话、敢于讲真话,这是谁都知道的。他打了大胜仗从不喜形于色,但若因指挥失误导致作战失利,却绝不躲闪,坦坦荡荡,敢于承当。他治军之严,威名传遍全军。许多老同志都说,“彭德怀,脾气坏”。他对部下,尤其是对高级指挥员,谁要是不顾大局,搞本位主义,打滑头仗,他绝不容忍。
       彭德怀是真诚的。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追击敌人,他和军团参谋长邓萍一路小跑赶往先头部队,警卫员在前边挥动小旗开路,有个战士可能太疲劳了,坐在路当中不动。彭德怀急得大骂一声:“狗娘养的,起来!”那位战士站起来,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彭德怀被打得一愣。但前方军情紧急,他顾不得与一名士兵去计较,急匆匆赶路去了。不一会儿,传令排长把那个战士捆绑着追上来,对彭德怀说:“就是他,刚才打了军团长,请军团长发落!”那个战士吓得发抖,他不知道自己打的竟是军团长。彭德怀却训斥传令排长道:“谁叫你捆来的?小事情,放回去!”那个战士含着眼泪向彭德怀深深鞠了一躬,快速跟上部队走了。
       正如有的书上分析,彭德怀的倔犟脾气和反抗精神,是他童年苦大仇深的产物。他是忠烈之人,在他的“忠”与“烈”之间,缺乏过渡。他对是与非、爱与恨,从不暧昧。彭老总疾恶如仇,从来看不起低眉下眼的作派,认为那是“没骨头”。这种观点有时也难免偏颇,他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彭德怀的晚年悲剧,其根本原因是在我们党和国家那段不幸的历史之中。但又不能不说,彭德怀性格上的某些缺点,也是导致他晚年悲剧的因素之一。毛主席最后一次找他谈话时也说他:“你这个人是少有的犟脾气。”他太“倔”了,太“犟”了。“倔”得不肯拐弯,“犟”得不肯低头。对他这种烈火般的性格,部下能谅解他,战友能谅解他,人民能谅解他,可是当时党内“左”的那一套怎能谅解他?
       六
       彭德怀从小苦大仇深,他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中国农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会在他心灵上产生强烈反应。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农民吃苦头了。铁锅都砸了,拿去炼铁了。烧小高炉把树木竹子砍光了,还拆房子。猪羊鸡鸭都宰了,谎报产量,牛皮吹破了,农村开始闹饥荒了。大跃进带来那么多问题,其实党内许多人都有看法,只是不敢直说。他彭德怀在这种时候装聋作哑不说话,就不是彭德怀了。他在庐山会议期间“给主席写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地纠正当时存在的那些问题”,“是维护党”。
       可是,毛主席看了彭德怀的信,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他对中央常委的几个同志说,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毛主席这句话是倾盆大雨前的一声闷雷,响声不太大,却极具震撼力。果然,一场狂风暴雨说来就来了,电闪雷鸣,劈头盖脸,把彭德怀打得不知所措。这时,轮到彭德怀天天晚上吃安眠药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这封信是写给主席作参考的嘛,主席用得着动这么大怒吗?护士怕他出意外,安眠药只肯给两片,根本压不住。他说:“放心吧,小同志,我不会自杀,再加两片。”
       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彭德怀,当他在庐山会议上遭到粗暴对待后,“犟”劲又来了,千不该万不该,突然冒出一句政治粗话,毛主席动怒了!事情闹到这一步,不好办了。
       有书籍记载,毛主席和彭德怀之间后来曾出现过一次缓解的机会,但由于彭德怀仍然不肯“服软”,这次机会失去了。1959年10月13日,也就是彭德怀搬进吴家花园的第13天,毛主席让秘书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去谈话。彭德怀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早饭也没有吃,坐车就去了。他快步走进中南海颐年堂,发现屋子里除了毛泽东,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彭真、李富春、谭震林等人,原来今天是以中央的名义集体找他谈话。他坐定,毛主席说:“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你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问题。”彭德怀说了自己的打算,毛主席表示同意。毛主席还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到人民公社去劳动了,每年可以下去搞些调查、参观。参加中央党校读书学习很好,但用不着四年,两年就够了。话语之中,不乏关切之情。毛主席说到这里,停住了,注视着彭德怀,有所等待。在座的人都看出来了,毛主席是在等待彭德怀当面认错,以便接下去对他有所表示。但彭德怀觉得自己在庐山会议上给主席写信没有错,他不肯再作违心的检讨了。空气凝固起来。过了片刻,彭德怀表示感谢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心,起身告辞。
       七
       彭德怀的一生,是一部辉煌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背景宏大,主题强烈。乐章时而辉煌激越,时而哀怨低回,大起大落,撼人心魄。
       自古猛将重真情。彭德怀这个人,铁骨柔肠。他平时很凶,很严,不苟言笑,内心却深藏着对亲密战友至纯至真的情谊。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他曾经两次痛哭。一次,是他与朱、毛在瑞金第二次会师后,根据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决定,他率领红五军回师井冈山,巩固罗霄山脉中段,配合红四军恢复和扩大湘赣根据地。他主张以“盘旋式游击”打击敌人,但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邓乾元等人滋长了盲动主义,主张夺取安福,彭德怀不同意。争论的结果,多数人主张打,只有彭德怀一人不主张打。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打。战斗打响后,不出彭德怀所料,遭敌三面伏击。虽然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但刚刚得到恢复的红五军不仅牺牲了三百多名战士,而且有一名纵队长和一名纵队参谋长牺牲,另有一名纵队长和九名大队长负伤,损失了一大批重要骨干。清点完毕,彭德怀伤心至极,坐在石头上放声大哭,官兵们无不动容。另一次,是在勇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的战斗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攻打遵义老城时中弹牺牲。邓萍是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的亲密战友,邓萍牺牲,使彭德怀痛心不已。他闻讯赶到,摇晃着邓萍的遗体哭喊:“邓萍同志!邓萍同志!”
       庐山会议后,又到了彭德怀不断落泪的日子。庐山会议上,他给毛主席的信引起轩然大波。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元帅一起来到他的住处,劝导他说,要着重反省自己。毛主席的批评即使有些出入,也是难免的,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就不要管那些细节,要着重从全局上检讨自己。两位老帅耐心劝导他,说,你不是常讲一个共产党员要能任劳任怨,并说任劳易、任怨难吗?现在到了你自己检讨的时候,就应该表现任劳任怨的精神。三位鬓毛斑白的大元帅,三位出生入死的老战友,“谈了两个多小时,热泪盈眶而别”。
       七千人大会,开始纠偏、平反。彭德怀没有出席,但他看到了发给他的会议文件。文件中说,“(庐山)这场斗争是完全必要的”。并说,对彭德怀斗争并不是因为那封信,“是因为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因此,“别人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他看到这里,拍案而起,情绪失控,怒吼道:“诬蔑!诬蔑!”他抓起电话就要中央办公厅:“我彭德怀向党郑重声明,没有此事!”放下电话,彭德怀对着秘书景希珍号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肝胆俱裂!
       1966年春夏之交,“文革”骤起,彭德怀被抓回北京,批斗、监禁。监禁中,彭德怀已欲哭无声,但仍有流不尽的心头血泪。专案组提审彭德怀,竟说毛岸英在朝鲜不是被美军,而是被他有意害死的,逼他老实交代。这绝对不是毛泽东的本意,而是当时那些自认为“越‘左’越革命”的干将们干出来的勾当。一位敢于跟美帝国主义较量的民族大英雄,居然遭到如此恶毒诬陷,彭德怀连续失眠,出现幻视幻听。专案组就毛岸英之死又一次提审他后,他在返回关押的房间时神志恍惚,走错了地方。哨兵将他叫住,领他回到屋里,他一头撞倒在床上,昏厥了过去。哨兵将他扶起时,他双眼满含着泪水,已经认不清人……
       作者补记: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含冤逝世,终年76岁。
       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彭德怀平反,恢复名誉。两天后,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周扬摘自《美文》2006年7月上半月刊,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