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刘凯:时代需要我们举起理想的杠铃
作者:李 纯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们要举起一个理想的杠铃,不仅要把这个杠铃举起来,还要把平凡人的希望与感动举起来,提引得更高,不仅要负重成功,还要提升,把一个时代高高举起。
       在北京大学燕园的人群中,我终于等到了刘凯。2005年7月24日,刘凯当选为第24届全国学联主席。说起这些,他一脸腼腆,“这也许是历史的偶然吧”,但我眼前的一份履历已悄然诉说了他的不平凡:“2000年河南省拳击锦标赛亚军、2001年度河南省三好学生、2002年度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国家一级运动员、河南省计算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北大学生会主席”。难怪2002年,来焦作一中招保送生的老师惊喜地表示,“几个保送生可能具备的素质,却在他一个人身上奇妙地融合。”
       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名牌
       1983年,刘凯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父母均为公务员。“九一八”事变后,时年15岁的祖父便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入党,转战南北,建国后调至焦作做领导工作。老人对孙子疼爱有加、呵护备至。从刘凯断奶起,祖父每晚都搂着孙子睡,长达8年,每晚都要给他讲历史典故和革命故事,从《百家姓》、《三字经》、“程门立雪”一直讲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更让人称奇的是,很小的时候,刘凯就一次次听祖父讲解《矛盾论》、《实践论》……这些都为他后来在大学攻读哲学专业以及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平台思考问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出身的父亲,为刘凯的健康发展和身心塑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父亲一直教育儿子,做个“有肩膀、有担当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多学知识、学技能,全方位地培养个人素质。4岁学游泳,爸爸是贴身教练;7岁学骑车,爸爸积极鼓励;13岁时刘凯又迷上了篮球,于是在球场上常常能看到父子俩挥汗的身影。
       正是长辈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刘凯良好的品质和勤学苦读的精神,“要做就做最好”成了他的行事准则和目标。一次逛街,母亲为儿子相中了名牌的运动装,刘凯热爱运动,帅气的装束正好配他矫健的身手,可他笑着摇了摇头说“太贵了”。
       “没关系的,儿子。”母爱总是无私的。
       “可我要的是让自己这个‘人’,成为最好的名牌。”刘凯默默地想。
       优秀,是方方面面的优秀
       刘凯渴望优秀,但何谓“优秀”,他作了一番注解:单单哪一方面好,都不算优秀,或只算所谓的优秀;除非各方面都很棒,那才是真正的优秀。
       他的理想是上“最好的初中、高中与大学”。初三时,由于担任学生会主席占去很多时间,刘凯的成绩一度不太理想,别人劝他,“反正你父亲在教育局工作,按规定直系子弟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不行!”刘凯不允许自己坐享“福荫”,“从爷爷那一代,对工作、对家庭就持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一定得靠自己的本事进一中,如果我考不好,我就不上。”
       中考日益临近,刘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英语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最后翻了翻自己做过的两万多道复习题,带着自信踏实地进入了梦乡。第二天的考试,他只花了40分钟就交上答卷,并最终取得了满分。16岁的刘凯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重点中学焦作一中。
       然而一上高一,刘凯就做了件让班主任瞠目结舌的事情——在学校附近开了间音像店。“河南省每年考生这么多,1万个人里面有一个上北大、清华就不错,竞争这么激烈,你还有心思不务正业?”老师生气地指责。
       “可是……做生意与成绩好并不矛盾。”刘凯眨巴眼睛,父亲的理解与支持让他底气十足。父子俩曾一起读过一篇反映中日青年素质差异、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深受震撼并达成共识,“如果想做个未来中国的有为青年,不应只满足于啃书本。个人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均寄托于青年素质的全面提高。”
       开店的资金从哪儿来?刘凯找父亲借了3000元钱。因为是融资,且须到期偿还,刘凯精心拟定了商业计划:先拿1000元做房租押金,500元装修,剩下的1500元,拿去进货。进什么样的货,他先作了一番细致的规划:一盘磁带卖10元,其实进价只要五六元,假设卖500盘磁带,我就能挣2500元,CD和DVD利润就更大了……招聘怎样的工作人员,他事先也经过认真考虑,就找以前初中毕业走向社会的同学,并开出每月300元的薪水。
       于是,学业忙碌的刘凯,又给自己多添了一个“任务”——每天晚自习之前,去音像店转转,了解进货、销售、当日流水的状况,还要经常阅读流行音乐杂志,把握最新行情。第一个月,刘凯净挣3000多元;第二个月,他将欠父亲的3000元本金还清;第四个月,将大伙儿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
       “我并不在乎钱,但我在乎钱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我的独立。”刘凯说,这个小店在他大一时转给了4个同学,但至今仍意义非凡,“它的收益加上奖学金,维持了我大学4年的学费与生活。”金钱的另一个重大价值在于它能帮人达成美好的心愿,目前刘凯正联系资助青海大通县的一名学生从初中读到大学。
       学拳击则缘于父亲的一个建议,“练一个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体育项目,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到一技之长。如果你连自己都保护不好,谈什么去保护爱人、家庭,谈什么保家卫国?”
       经过刻苦训练,刘凯掌握了拳击方面的许多要领,一路闯进河南省拳击锦标赛决赛。赛前,教练却一反常态:“我建议你弃权,你的对手是好几届的冠军、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运动员,你与他实力太悬殊,他出手很重,保不齐把你打坏了,即使你弃权也是亚军……”
       教练甚至专门给刘凯的父亲打电话,希望他阻止儿子冒这么大的风险,可父子俩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一定要去!打不死就行!”父亲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刘凯的思路则是,“从小到大,我在各方面还都算是比较顺利的,应该尝试尝试挫折。”
       不出教练所料,比赛一开始,刘凯就被对手几个迅猛的重拳打倒在地,鼻梁当即折断。更让他难受的是观众的唾沫,还有扔过来的香蕉皮、矿泉水瓶。观众的愤怒可以理解,兴致勃勃地赶来,本想看一场势均力敌的好戏,谁知刘凯如此不堪一击……
       2004年,刘凯参加北大学生会副主席竞选,因拳击经历遭到一个学生代表的强烈质疑:“你那么热爱拳击,是不是因为你也是个崇尚暴力、血腥的人?”
       刘凯微笑着,给出了回答:“我感谢拳击,一方面因为它锻炼了我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它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性格。当你站在一个四面被围起来的拳击台上,面对对手,根本无从逃避,你只有勇敢地迎上去、还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拳击的真谛不在于击倒对手,而在于被人击倒后能够坚强地爬起来。我们珍惜胜利,但我们更珍惜这个拼搏的过程。”
       追求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
       2002年,多项素质与能力突出的刘凯,被保送进北大哲学系。那一年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多家著名高校均向他投来橄榄枝,即使就读北大,也可以在文科范围内选择专业,他却选择了北大哲学系。
       从大一开始,刘凯就报名参加了北大学生会,从文化部一名普通干事做起,参与中秋晚会、两届十佳歌手大赛的筹备工作,渐渐融入其中。2004年,作为分管学术实践工作的学生会副主席,他主动请缨编写《青春北大》一书,对北大学生会的历史、气质、内涵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此前,从未有人像刘凯那样真正一头扎进故纸堆里,为北大学生会85年的历史作一个完整的梳理。他一次次奔往北大档案馆,在残笺断简间逐字追寻。8个月下来,刘凯和同学们编写了6本书稿,累计75万字,均是在繁重的学习与社会工作之外完成,辛苦与压力自不待言。
       “学生会不应是一座高高在上的城堡,它追求的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2005年参加北大学生会主席竞选时,刘凯平静地说出他心中学生会的模样。
       理想之外,尚须实践。在北大学生会,刘凯多次组织为同学谋求利益的工作,如生活部向社会筹集5万元资金,资助校内贫困大学生;定期向同学们征求意见,并代表学生与校领导定期见面,反馈意见,理性维权……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更需要一大批青年以理性、平和的方式,举起理想的杠铃。
       (顾欣摘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