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刷盘子,还是读书
作者:钟 庆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学生是应该刷盘子还是读书?对于大部分的国内学生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况刷盘子打工也赚不了多少钱。对于留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个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刷盘子的诱惑很大,以日本的标准,刷一个小时的盘子,折合成人民币大约60元,那么一天是多少,一个月是多少,一年又是多少,可以很清楚地计算出来。读书其实要比刷盘子辛苦得多,学费高不说,课程也不轻松,还要加班加点地学习,还有拿不到学位的可能。即使读出来了,也不一定能找到称心的工作,所以很多留学生干脆选择以刷盘子为生。
       其次,选择读书的留学生也必须刷盘子,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付学费。这样一来又有了新问题,即用多长时间刷盘子?多长时间读书?刷盘子的收入是用于读书还是改善生活?比如说买辆车耍耍。读书的留学生要时刻抵御刷盘子的诱惑,因为自己的生活比全心全意刷盘子的留学生要差不少。一旦抵御不住眼下的诱惑,松懈下来,原来所读的书全都白费,还要从头刷盘子。当然,拿到了学位,找到好工作,收入远远非刷盘子可比,而且很轻松。但这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潜心读书。
       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内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只是理想,而不是现实。有的国家是读过书的白领(制造技术文化产品),有的国家只能刷盘子(出卖简单劳动和资源)。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能上大学当白领,但这种国家就那么几个。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也能变成白领,但这种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其余的国家要成为白领只能靠自己努力。
       日本就是个模范生。日本人祖上的遗产不多,既缺土地也缺资源,手工业还不发达,刷盘子是刷不好的,只有读书这一条路。日本也赶上了好时代,当时通信和交通不发达,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很难受到物质诱惑,只能一门心思读书,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用了不到一个世纪,掌握了全套先进工业技术。由于技术水平高,少量的技术产品就从世界市场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平民生活水平还与中国持平,40年代打仗,平民没有饭吃,但是50~60年代家电就普及起来,70年代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日本成为富裕的国家,以前的书没有白读。
       中国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有家业,有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不多。所以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这段时间,总是在想:是不是卖卖地(也就是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就这样走过来,这种“刷盘子式”的收入一时也不少,于是社会精英们惬意地改善生活,比如买烟抽,比如到十里洋场去耍耍,就这样蹉跎了约一百年。其间虽然也想学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学费没产出,也就放弃了。到了上世纪30~40年代,中国还只能仿汉阳造,日本已经可以建大和战舰、零式战斗机,日本不打你打谁?既没本事又空守着一份家业!
       到了50年代,毛主席让中国人安心“读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盘子”——卖粮食和卖资源的收入,由国家统一管理,充做“学费”,在国家主导下进行工业化,而不急于购买彩电、冰箱等消费品。由于心无杂念,不攀比邻居的幸福生活,“学习成绩”自然很显著,从零开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中国第一”,完成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创造这些第一,培养了无数人才,培育了工业人口和市场。等到80~90年代,家电开始普及,汽车也逐步进入家庭,复现了日本的历程。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中国只用了30年。但是,现在的中国被看做“世界工厂”,生产线上的工人越来越多地出卖简单劳动,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心GDP的增长,计算着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经济学家们的这种算法,就像计算靠“刷盘子”的收入多少年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一样可笑。现在的GDP增长率固然很高,但经济学家也许没想过,靠“刷盘子”,就是再干100年,也还是二流国家。如果继续“读书”深造,不追求一时的GDP增长率,那么只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就可以成为一流国家,人均GDP也会赶上发达国家。
       2日本以技术立国,技术力是比GDP更加重要的指标。GDP可能被地震一瞬间摧垮,如果技术力还在,则经济的根本还在。如果技术力被摧毁,多大的GDP也会随风而逝。至于什么是技术力,有很多指标衡量,如国民识字率,技术工人数量,各门类专业人才,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准等,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来表示。日本学者做学问时比较喜欢比较技术力,他们认为这才是经济的根本、真正的经济。
       日本和经济密切相关的有两个组织:政府有个经济企画厅,相当于中国的计委;还有个民间组织——产经联(经团联)。产经联是由日本的大企业互相持股组成,实质上是日本政府的“政府”。产经联里的大企业是日本的基干企业,是日本技术的精华,是日本经济的基础和骨骼。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每天要接触无数的消费品。但从整个工业体系的角度来看,所有在电视上做广告的产品,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只是形式变了。比如,把彩电、冰箱、洗衣机、打印机、自动售货机,甚至汽车、电脑拆了,涉及到的基本材料、部件和元器件等,品种是很有限的。在日本,它们都是来源于有限的几个财团,如三菱重工、住友化学、三井物产等。日本的大银行也是它们办的,如三菱银行、住友银行、三井银行等。我们所熟知的几个日本品牌,如东芝、索尼、松下等,其实都隶属于这些财团,他们实际只是装配工的角色,把那些基本材料、部件和元器件等买来,装配成各种消费品。这些财团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关键工业物资,如芯片、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精密仪器、高质量化工原料、特种钢材在世界范围内也基本由少数几个寡头垄断经营。产经联就由这些财团互相持股组成。
       产经联有个铁律:如果基干工业没有发育好,即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如果谁敢破坏基干工业,求得暂时的生活改善也是对民族的犯罪。基干工业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
       产经联在1945年是如何使日本奋飞的呢?粮食不足,在产经联的操办下,政府得给学校派免费午餐,保障教育。大量工人失业,不能使他们荒废,产经联就通过政府组织他们上山下乡去种树,还要组织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技术人员把技术储备转化为民用技术。当基干产业还不完善,即“骨骼”没有发育好的时候,技术遭遇瓶颈,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经联则坚决压制需求,坚持把资源投入重工业。一面要组织人员攻关,同时向国外敲诈:“你如果不卖,以后就没得卖了。”产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坚决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就这么“挺”着,让基干产业的“骨骼”逐步完善,产能逐步增长。在此之前人民的消费需求只能耐心等待。就这么艰难前行,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骨骼”逐渐强壮,一飞冲天,完成由蛹化蝶。
       产经联不面对普通消费者,只对整个民族,规划整个民族经济的大厦和发展方向,给其他企业提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是它决定了这个民族是一流工业国家还是刷盘子的角色。
       清贫是可贵的美德,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的财富,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严冰摘自《刷盘子,还是读书》,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