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大学必学的四件事
作者:张 鸣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提到大学,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培养的是人,不是机器。大学教育,首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有一个健康的心智和体魄,然后才是能力培养,两者相加,叫做“素质”;至于技能和知识,实际上只是心智和能力培养的载体。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已经嚷了有年头了,但什么是素质,如何做到通识,都是一笔糊涂账。
       记得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金先生所说的四件事,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学应该教会学生的。一个学生,无论在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有多么幼稚,只要在这四件事上有所进益,那么他的大学生涯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实现这四个learn,专业的本身,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做事能力为例,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两个能力非常关键。人们在社会上,无论做什么工作,拆解开来,其实就是一项一项的任务,或者说“事”。这些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大学里,即使学到博士阶段,也是不可能完全应付得了的,所以,必须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而尤其需要的是科学的做事能力。
       在大学里,学生需要完成许多的课程报告,撰写学年和毕业论文,这个过程,必须经过收集资料,信息处理,确定研究路径,提出方案,修正方案,最后提交成果这样几个阶段。其中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包含了再学习的过程。而在社会上工作,面对任务时,也要经过类似的几个阶段,首先收集跟任务相关的信息,然后分析处理,确定路径,定出方案,最后完成。如果大学教育能够在每个环节都能让学生在能力上下功夫,学生也能够真正认真对付,那么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
       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大学,学生的学习跟进入社会之后的工作,基本上是脱节的,大多数的学生,在大学最大的收获,不过是学了一门外语,至于能力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得等到有了工作以后再补课。
       (李若山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