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朱学恒:用梦想改变世界
作者:陈统奎 赵艳燕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台湾,提起朱学恒,人们的反应相同:“喔,就是那个因为翻译《魔戒》,领了很多版税的年轻人。”30岁的朱学恒称得上是“一夜暴富”,翻译《魔戒》使他得到2700万元新台币版税。他将其中1000万元拿来成立了“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鼓励人们拼创意,共同遨游奇幻世界。2004年9月,总是不按牌理出牌的朱学恒又有新创举。他通过无国界的网络平台,号召了1400多名全球各地的华人义工,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计划(OOPS)翻译成中文。
       歪打正着
       父母中年又得一子,因此朱学恒与哥哥、姐姐的年龄差距不小。哥哥的电脑是朱学恒的世界,电子游戏将年幼的他带进一个奇幻世界,可是游戏里的英文提示和会话颇让他头疼。为了玩好游戏,他决心报名参加英语班。两年的英语班学习中,朱学恒常常拿着卡片向老师请教,上面有时是游戏里的单词,有时是游戏里的一句对话,都是他从电脑上抄下来的。结果这个一流的电子游戏高手,中学英语课上便无需再用心听课。
       当时,很多电子游戏的内容取材自国外奇幻文学。朱学恒为了游戏拿高分,又开始追本溯源翻阅各类原版奇幻小说。抱着词典一本本“啃”下来,结果又成就了一位翻译好手。
       校园革新
       1992年,朱学恒考上台湾中央大学电机系。5年的大学生涯中,朱学恒是风云人物:担任言辩社社长,拿过台湾辩论赛冠军;担任电机系学会会长,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闻名全校;常在网络上批评学校时政,特别是批评时任校长刘兆汉,更使他声名大噪。“如果不是校长宽宏大量,我早就被开除了。”
       因为喜欢搞创意,朱学恒在学校办的一连串活动都让人眼睛一亮。朱学恒的第一个校园创意是把在中央大学白天的游园会改在了晚上。因为他找到了游园会冷冷清清的原因,学生们晚上上网,白天睡觉。于是他说服了15个系的系代表和校长,做宣传、请明星,自己办起了游园会。丰富新奇的活动吸引住了大学生们,游园人数一下子增加了两倍。而中央大学一年一度的游园会也从此改在了晚上。
       接着,朱学恒又动起了校歌的脑筋。中央大学的校歌气势宏大,却很难唱,有的学生直至毕业还不能把校歌唱完整。朱学恒认为应该把校歌改成交响乐!
       他敢想敢做,请来台湾最出名的作曲家改编校歌,又请台湾最好的交响乐队来学校演奏。首演非常成功,艰涩拗口的校歌通过交响乐器的撞击,演绎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时轰动不已。就这样,沿用几十年的老校歌被朱学恒的交响乐版取而代之。
       一译成名
       大学毕业服完兵役后,朱学恒说服奥美广告公司聘用了他。然而不到一年,就在公司逐渐重用自己之际,他决定不玩了。
       表面看,这似乎是新生代的任性使然,但与朱学恒深谈过后才发现,他是一个懂得掌握自己优势、不受环境局限的人。果然,他找到了更大的一片天空。
       1997年联经出版公司推出了第一套《魔戒》中译本,好奇的朱学恒赶紧买来阅读,结果生硬拗口的文字让他大失所望。要将《魔戒》这部巨著翻译得流畅优美,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作者托尔金本身就是专攻语言学的大学教授,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他运用了大量艰涩的词藻与高度优美的想像力,《魔戒》因此成了全球翻译界公认最难译的书籍之一。当时好莱坞正要将《魔戒》搬上银幕,借着这股东风,朱学恒主动请缨,提出由他重译这部巨著。
       出版公司半信半疑地决定搏一次,于是,朱学恒炼狱一般的翻译工作开始了。
       他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6点起床,立刻到健身房报到,两小时后回家全神贯注地翻译;用过午餐,小睡后继续翻译,直到晚上10点就寝。
       120万字的《魔戒》,朱学恒在9个月内翻译完成,平均每个月至少翻译十三四万字,每天翻译20到30页。现在想想,朱学恒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工作结束后,他的体重整整降了20公斤,但《魔戒》新译本在台湾一纸风行,卖出了60万本。
       庞大梦想
       当大家已习惯把朱学恒和奇幻文学联系在一起时,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远方”。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开放和分享的理念下,计划将全校所有课程在5年内全部上线,以开放式授权的方式提供给全世界的人免费使用。对于华文世界的人来说,这个计划虽好,但语言障碍不小。
       朱学恒产生了一个新创意:号召义工,进行一个只有在拥有大量预算的情况下才敢做的尝试——将整个网站完全翻译成中文,供全球华人享用。“我们不只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用母语更有效率地吸收这些知识,藉由这个免费的网站来弥补贫富之间的知识鸿沟,更希望能够为后代的子孙留下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可以自由取用。”朱学恒说。
       朱学恒先一个人干了起来,做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后,他决定告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己的计划。当麻省理工学院接待这样一位特殊的客人时,他们非常吃惊,“他们觉得如此浩大的工程应该是由一个国家、一个学校或是更大的一个团体来完成的。”
       麻省理工学院花了2000多万美元才架构起来的开放式课程资源,朱学恒只预算50万元人民币就想把它们翻译成中文。麻省理工学院并不看好他的这项计划。“没关系,我们来做做看。”朱学恒对麻省理工学院说。
       义工队伍在不断地扩大,从媒体报道前的2人,渐渐扩大到49人,然后很快是400人。网站刚开始时,朱学恒偷偷地借用中央大学的服务器,终因流量太大被学校发现。朱学恒主动找到已经卸任的校长刘兆汉,“他见到我,吓了一跳”,但半小时后,刘兆汉说:“想法很好,真的能做到吗?”
       老校长亲自去说情,学校不仅没有取缔朱学恒的做法,还赠送了一台服务器。此后,台湾元智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中华电信,相继向OOPS计划赠送了服务器。
       如今,靠着网络与社群的力量,朱学恒引起了全球14个国家、超过700人次华人义工的响应。他们依自己的专业“认领”课程,短短10个月便将其中的19门课程编译上线,81门课程接近完成,778门课程正在编译中,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原始资料增补进来。2004年年底,这项开放式课程中文版正式上线(www.cocw.net),现在每天平均有6000人次进站浏览,免费享用这个知识宝库,朱学恒也因此获选第二届台湾“Keep Walking梦想资助计划”的5位得奖人之一。
       新的征程
       “如果你愿意,就加入我们;如果不愿意,就使用它。”这是朱学恒写的广告语。
       如何整合一个1400多人的非传统团队,成了朱学恒最操心的事。为此,他拜访了众多管理学教授,可惜得到的答案都一样:这个过去没有先例。如果你们要组织一个跨国界、通过网络连接的两三千人的机构,对不起,我们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你们要做自己的模式。
       剑桥大学创业中心负责人Allen认为,这个模式绝对不会成功。现在,他们十分惊讶,不会成功的商业模式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
       网站开办3年来,点击率不断攀升。对于未来,朱学恒有更长远的目标。他希望能把翻译出来的课程从网上拿下来,做成图书或是胶片,免费提供给大众,以知识援助的形式帮助大陆西北、东北地区的发展。
       在朱学恒的眼里,知识是中立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只要一台电脑,就能让更多的人用母语去阅读世界一流大学的知识,这是朱学恒的梦想,就像他黑色上衣上的字迹:创作共享,天下为公。他喜欢《蜘蛛侠》中的一句话: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强,责任越重)。
       朱学恒在他的奇幻基金会网站上招募系统工程师,广告词是这样的:“薪水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高,我们未来绝不会上市上柜,也不会唬烂你这里有很多学习机会……只能说有机会改变世界。”
       (李沣摘自《新民周刊》200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