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万叶集]朋友是这样的人等
作者:王流丽等

《青年文摘(绿版)》 2005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朋友是这样的人
       ■编译/王流丽
       朋友是这样的人:他(她)真诚地对你许诺,委婉地告诉你真相,坦然地与你分享任何时光,包括明媚,包括忧伤;
       朋友懂得你心底的感受,即使你始终保持沉默;
       朋友总会原谅你,并且总是在你原谅自己之前;
       朋友总会占据你心灵的一角,这一角也许不大,但是不朽;
       朋友不是不断给你描绘虚妄辉煌的人,而是不断鼓励你实现辉煌的人;
       朋友对你的评价或看法,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都应当始终如一;
       朋友会始终相信你,信任就是最好的理由;
       朋友是那个当你想起他(她)时,就会微笑的人;
       当然,如果一个人常常对你说:“这事我答应保密的,但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才告诉你……”那你就要小心了,他(她)不可能成为你真正的朋友。
       (金洋摘自2005年4月13日《环球时报》)
       寻找舞台
       □文/王茗
       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小骆驼又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哇,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吕晓薇摘自2005年6月22日《华夏时报》)
       摇篮
       □文/鲍尔吉·原野
       在内蒙古牧区,家家顶棚下面吊着一个摇篮。有的摇篮用了好几代。想到壮硕如熊的男主人曾在其中酣睡,想笑。然而,得知颤巍巍的老者也是摇篮的主人时,便要生出敬意。
       和“摇篮”同样发出悠远意味的另一个词是“襁褓”,它是包裹婴儿的被子,是诞生者光鲜的皮肤第一次接触到的布。然而“襁褓”很少被保存下来作为纪念,更不会像摇篮这样诗意地吊到顶棚下。
       如果一个成年人能够不时地看到摇篮——降生于世的最初的领地,会感到“成长”一词里托举着多么深远的含义。在牧区,有的人家孩子大了,摇篮里装着一些平日不用的什物。一次,我在亲戚家的摇篮里看到了一本蒙古文的《红旗》杂志。
       人的一生,想找到一个阶段式的象征不太容易。现代人惯常的纪念方式是照片,但照片仍是一种媒介,而并非事物本身。那些在生的道路上的伴随物,大多随风而逝。有时候,当人想检视走过的路时,不免茫然,因为手里找不到可以把握的历史。而历史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大多只是一条红领巾,一截铅笔,一只球拍或其他的什么。
       那么,一个家庭里没有比拥有一只摇篮更令人倾心的物品了。如果一只摇篮中躺过祖孙三代,此物已近神圣了。如果以摇篮为题作诗,第一句多半是:“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如果把摇篮比作一座桥,这一边是孩子,那一边则是母亲。母亲的手一直在摇篮上摇啊摇。摇篮内外是孩子的笑脸和母亲的眼睛。它又与音乐相连。无论是舒曼或印尼巴厘岛的民歌,都是音乐史上的珍宝。它们的风格,无例外地弥漫着静谧的柔情。这是母亲传给孩子的第一个信息:这世界原本是安宁的。如同众生原本是娇嫩的婴儿,摇篮原本是青青的柳条。
       (刘涛摘自《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