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品味]迪士尼效应
作者:[美]彼得·特里福纳斯 埃菲·巴洛梅洛思

《中外书摘》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迪士尼的魅力是难以抗拒的。有的时候,迪士尼能够从现实和寓言性两个层面向我们展示我们所体验过的世界。而有的时候,它展现出一个我们所渴望看到的世界,一个充满天真和魅惑的世界。
       迪士尼是文化产业公司的一部分,制造各种娱乐产品,从卡通片到运动队等。迪士尼的媒体产品无论对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正如教育评论家亨利·吉若在《咆哮的老鼠》一书中所说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这样做既不公平,也不道德)炮制一个阴谋,将迪士尼指责为“邪恶的(营销)帝国的一部分,它无法为上百万参观迪士尼主题公园、观看迪士尼录像电影,以及从其商店中购买玩具的儿童和大人带来喜悦和快乐”。但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瞬间的满足是时代规则,广告商并不打算把天真的与狡诈的购物者区分开来。迪士尼需要获取利润,满足它的股东。而做到这些就要向儿童出售梦想,以及让成年人产生幻想,想象自己在快乐城中生活,而所有的钟表全都停止了,世界尽在掌握中——一种自娱自乐的幻想。
       对于文化产业,营销目的就是使消费者的欲望更强烈,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今天,“自我实现”实际上就是购买到所求的东西。“娱乐自己,直到死亡”。
       迪士尼好比一架生产幻想的机器,它不断地重复着各种逃避现实的乌托邦主题,宣扬探险与游戏的快乐。迪士尼似乎在以纯洁和游戏的名义,将人们儿时没有实现的希望、期盼和梦想变为可能。
       谁能说寻求天真、快乐和纯洁不是寻找人生幸福的正路呢?
       “梦境”是迪士尼魅力的文化根基,也衍生出了种种情感和价值观。玩具有了生命,离异的父母重归于好——我们重新发现了被长久遗忘的爱情,我们感受到重新成为孩子的奇妙。迪士尼利用着那些已消失在都市丛林中的童年乌托邦形象。现实透过儿童的眼睛里就如同一本打开的新书。米老鼠和伙伴们就是一架“时光机器”,有时愚笨,有时充满英雄气,让人们忘记了充斥于当代社会中的悲观主义和衰弱无力。它驱散了成年人的消极态度,使他们也渴望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环境。迪士尼创设了一片“愿望之境”,造就了各种物质和情感的先决条件,借此发掘成年人和孩子们的各种愿望。在这一片全新的煽情世界中,人们可以体验各种强有力的主题:生存、分离、爱情、死亡、失落。《洞穴》、《亚特兰蒂斯》、《奇探加杰特》、《间谍小子》都是发生在不同环境中的故事经典。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经受考验,以各种有趣的方法使正义战胜邪恶。
       所谓“迪士尼效应”其实是彻头彻底的逃避主义。它令人兴奋是由于它非常自然,却又出人意料。幻想能让人们消闲解闷、心醉神迷,让人们体验全新的生活经历,使人生的某一时刻重新变得真实而有意义。迪士尼效应使人生经历上升到一个高度,而且我们不会刻意质疑这一过程的真实性。聪明人知道,有一种“欺骗性的成就感”存在于世界上。而迪士尼世界就仅仅是一个幻觉。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愿意进行这一游戏,主要是为了散心解闷,并且使自己感觉良好。
       对于所有选择迪士尼游戏的人来说,迪士尼可以提供一种“游戏疗法”。但迪士尼的电影、玩具和主题公园不是天真地设想出来的,不是偶然建成的。如果认为它们很天真,我们就太幼稚了。迪士尼文化是对于天真这一理想的充分投资。它对人们儿时的梦想进行再包装并且出售。表面上看,让人们得到快乐和幸福并没有错。沃尔特·迪士尼认识到了开发一种纯洁形象的意义,这一形象深刻植根于对安全和旧日浪漫的需要——未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幸福马上就会到来。《田野中的天使》和《阿拉丁》都是关于十几岁的孩子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重新获得对爱之美德和人际关系美德的信任。迪士尼关注这些主题,因此这家媒体公司变成了童真与家庭观念的同义词。只有孩子才会求助于天使,把疏远他的父亲带回家。每个人都曾梦想要超越自我,变得更出色。但看电影时,你必须不加分辨地接受上述事实,边看电影边受教育。
       迪士尼拥有电影和电视公司,还参与到广播和音乐产业之中,而且其出版帝国的影响也颇大。因此,迪士尼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架“教育机器”,对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迪士尼在商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我们相信娱乐业作为中介具有巨大的力量,影响几乎波及生活的每个方面。在美国的重大体育赛事,如棒球世界杯系列赛或者橄榄球“超级杯”大赛之后,棒球或橄榄球运动员都会接受媒体采访,当被问道:“你现在打算干什么?”好多人首先的回答就是“我要带着全家去迪士尼乐园”。这也许是个奇怪的巧合,也许不是。
       对于成年人来说,迪士尼代表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每个小家庭都能够怀着儿时天真的梦想共同庆贺胜利。对于儿童来说,迪士尼不过是个主题公园,里面有各种奇异的游乐设施,有趣的东西和大量“垃圾”食品。来自天真时代的吸引力和人们寻找“童心”的怀旧梦想掩盖了迪士尼公司日程表上的真实动机。迈克尔·乔丹的电影中安排了很多商业广告。而《巨鸭》一片先被拍成卡通片,然后变成了加利福尼亚阿那海姆的一支冰球队,当他们在“池塘体育场”进行比赛时,球迷“呱呱呱”地高喊着为他们加油。迪士尼或多或少地将世界变成了一个玩具商店或者一个娱乐频道。这种道德与价值观的商业化难道不让我们觉得有很多问题吗?
       迪士尼的营销战略是有效的,但结果也令人不安。迪士尼通过其产品把娱乐与教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连在了一起,但这样做只是为了商业利益。简言之,迪士尼的教育机器就是其零售店、电影和玩具。迪士尼将学习与娱乐、儿童的天真和游戏划上等号,而它的教育目标中充斥的就是其公司日程,最后帮助迪士尼变成了娱乐业巨人。这种将娱乐与教育绑在一起的方式利用了一种看法,即教学不过是一种呆板的大脑活动。对迪士尼来说,如果没有娱乐消遣,各种教育方法就显得过分严肃,单调,不可能变得“有趣”。所以危险在于孩子们会形成一种基于营销理念上的身份观,成为被动的消费者,其品位完全由米老鼠来决定。
       迪士尼的魅力是难以抗拒的。从小我们就知道这一点。有的时候,迪士尼能够从现实和寓言性两个层面向我们展示我们所体验过的世界。而有的时候,它展现出一个我们所渴望看到的世界,一个充满天真和魅惑的世界,在这里一切都好,结果也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