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观点]现代管理离不开同理心
作者:李开复

《中外书摘》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学者们通常是这样来定义和描述的: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实,同理心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无论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其实,同理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强调和推崇同理心的传统。摩西戒律强调:“对自己无益的,亦不可施加于他人。”耶稣的“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些论述都是同理心的最好体现,与孔子等东方先哲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善于体察他人的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信任。
       但是,中西方文化以及我们的日常思维方式都只将同理心视作一种道德标准,而没有从个人发展与个人成功的角度上,阐释同理心的重要性。事实上: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如图所示)。
       
              hspace="15" vspace="5" align="">
       
       注意,这里所谈的“信任”不是指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相信我能把某项工作做好),而是指对人格、态度或价值观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信任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相信在我面前不必刻意设防或遮掩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有人可能会问:“在人际交往中,信任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你无意中冲撞了别人时,如果对方非常信任你,大多数情况下他是不是会一笑了之?如果你们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次很小的冲突是不是总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英国作家乔治·麦克唐纳说:“信任是比爱更好的赞美。”
       信任关系其实都是同理心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信任来源于同理心。要建立信任关系,就要在人际交往中逐步体现出自己的同理心,并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和值得尊重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你对别人越真诚,越善于倾听、体谅、尊敬或宽恕别人,别人对你也会愈发真诚和信任,如此持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可以非常顺利了。
       所以,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别人,也是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同理心并不要你迎合别人的感情,而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希望你在处理问题或做出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可能引发的影响和后果。对每个想获得成功的年轻人来说,具备同理心并赢得他人的信任并不困难。只要做到下面六点,就是一个有同理心的人:
       一、 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
       就像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的表情和态度上看得清清楚楚。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反射”原理逐步积累而成的。
       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先用真心对待朋友,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真心对你;如果希望快乐,那就先设法为别人带去快乐,你会发现,不久自己也愈来愈快乐。
       二、 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
       孩子们总是认为“父母要是理解我读书有多么枯燥,他们就不会老逼我读书了”。父母却总是认为“孩子要是理解我们的一番苦心,他就不会整天贪玩了”。更糟的是,当父母与孩子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只知道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方就多半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无法继续沟通下去。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一有意见不合,双方都会“条件反射”似地立即否定对方的意见。反之,如果孩子先从父母的出发点着想,或者父母先从孩子的出发点着想,双方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代沟”问题发生的几率肯定会降低不少。
       任何人都希望他人理解。缺乏同理心的人只会霸道、武断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反之,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则会先把自己的意见或忠告放到一旁,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当别人表达意见时,要理解他的立场和感情,还要设法使对方明白你已经完全了解他的想法。这么做除了能表达尊重和诚意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对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医生可以靠悉心倾听获得病人的彻底信任一样。
       三、 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
       从表面上看,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但现实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生存在他人的眼睛里,每个人都会在他人的眼睛中留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这些影像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对你个人行为和能力的判断——无论你自己是否认可这样的判断,它们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心中的那个“我”,相反,别人眼中的“我”,才是真正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我”。
       一般说来,最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在自己眼中的形象和他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非常接近,不会出现自我肯定却不被他人认可的情况。这是因为,最成功的人善于理解和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不会否定别人眼中的自己,反而认为,他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所以,他们总是善于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善于根据他人的反馈改进和提高自己。
       不要以为,别人和你的接触时间不长,他眼中反映出来的你就不是真实的你自己。其实,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人的时候,更多的是凭直觉而非思考来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花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即便某些人和你的接触时间不长,但他们眼中也会留有你真实的一面,也许那只反映了你在某个方面的表现,可它同样真实、可信。
       四、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
       想成功地与人相处,想改变别人或让别人迁就自己,惟一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己。如果别人误解了你,而你想改变这种看法,最好的做法不是去修正他们,而是改变自己,因为就算你能说服一个人承认他误解了你,其他人还是会误解你。只要修正自己并努力理解别人,别人对你的看法自然会改变。
       此外,当希望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时候,如果他人无法接受,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强迫他人改变。
              hspace="15" vspace="5" align="left">
       因此,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当希望别人修正某种看法时,最好的做法是——先修正你自己。
       五、 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
       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一个真诚的人对他所信任的人是不设防的,因为相互间的信任可以扫除沟通中的任何障碍。当你信任对方,敞开心扉的时候,对方反过来也会信任你,对你敞开心扉。因此,只要做一个真诚坦白的人,凡事言行合一、坦诚对人,不介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动机,就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怎么样才能表现出足够的真诚呢?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一个真诚坦白的人不但会展示自己的想法,也会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动机。当一个人有很强烈的想法,但是别人不知道他的动机时,双方很难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在微软,为了让不同部门的员工彼此更好地合作,公司要求大家把自己对老板的承诺和动机公开出来。这样,如果有两个经理因为不信任而彼此猜忌,他们只要到公司内部网上一查,就可以知道对方做事的动机是什么,并进而消除猜忌。所以,知道一个人的动机,就很容易理解他的行为,一旦理解对方的行为,就更容易信任他。
       六、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做到真诚坦白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但这还只是针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如果能够进一步地从主观感情出发,真正做到真情流露,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人,或者用自己的感情打动他人,那么,不但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且会真正与他人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真情流露应该是自发的、自然的、真诚的、不设防的,让感情毫无保留地经由言语、表情、体态呈现在他人面前。如果你能够以真情打动他人,上司会信任你,下属会爱戴你,同事会把你当做搭档,朋友会把你当做伙伴,因为你的真情也会“反射性”地激起他人对你的真情。
       这种反射性的感情流露是有科学根据的。科学证明,在一起交谈的两个人会慢慢达到同样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和生理状态(体温、心跳等)。所以不设防的、真心的情感流露会充分地证明你对别人的信任,同样的,他们也会真心地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