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另类外语
作者:张 洁

《青年文摘(绿版)》 2004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读书的时候只有一种外语可学,就是发音非常重、变格非常复杂的俄语,加上我学习外语的能力极差,特别表现在文法和单词的记忆上,可想而知那对我是什么样的折磨。我只好创造另类俄语以求通过这门课,比如在“星期天”这个单词后面,注上“袜子搁在鞋里”的谐音。想想也算切题,对于学生来说,谁不想在星期天躺在床上不起,把“袜子搁在鞋里”而不是穿上它。因为这个谐音,终于记住这个难记的单词。现在我连俄文有多少个字母都忘记了,可还记得“袜子搁在鞋里”。不过回想起来有点怪,从发音来讲,“星期天”对我毫无问题,我的发音甚至相当俄国,那为什么还用谐音的办法对付单词,而不想个办法对付文法?除智商太低,没有别的理由可以解释。
       在美国住久了,免不了想吃中国菜,只好到脏水满地流、气味更谈不上芬芳的中国城去吃、去买,那里的卫生状况,让我感到像是回到北京的“早市”。虽然说的都是中国话,可常常落得个鸡对鸭讲。只好用中介语言英语试一试,才知道也不容易,不但不好懂甚至闹出许多笑话。
       因为我读不懂早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创造的另类英语。正像我创造的另类俄语“袜子搁在鞋里”,如果不说明它是“星期天”,谁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早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居住得很集中,在一个特别的环境里,有一个自己的圈子、自己的语言,甚至自己的中小学校。他们自己的英语,是一种带着浓重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口音的英语,或带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口音的谐音英语,除了他们自己,他人很不容易听懂。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块招牌上看到“马杀鸡”三个字,后面也没有跟着英文注释:我以为是一种武器,或至少是一种与耗子药差不多的东西,比如说是消灭蟑螂什么的毒饵,闹了半天原来说的是按摩(MASSAGE)。
       还有一家点心店的菜单上,写着一种叫做“拿铁”的东西,很像一个军事用语,好比哪个战役的名字。在店里巡视一圈,找人一问,噢,才知道是法语LATTE的谐音,那是一种以1:4的比例,也就是一份咖啡、四份牛奶或四份打出泡沫的牛奶调制的法式咖啡。不过这个谐音的距离也太远了点。至于“布录仑”,不过是纽约的一个社区(BROOKLYN),听起来真像是一位如哥伦布那样了不起的历史人物。
       让人耳朵一支愣的“煽色腥”(SENSATION),乍一听还以为是部三级黄色片。不过联系到五花八门耸人听闻的消息,难免不与色情相干,还算沾边。还有“贴士”(TAXI),我一直以为是给个红包的意思,再不就是邮票或“创可贴”之类的东西。那么“喜瑞儿”(CEREAL)呢?是一种用牛奶冲食的花样百出的早餐麦片,也可以说是美式稀饭,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一个小女孩的名字?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了很多谐音英语,比如“拿摩温”(NUMBER ONE),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就有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变迁,谐音英语不断更新。据说电视剧《外来妹》中就有新增谐音英语,比如“拉长”(ZHANG,第三声)。据说是由LINE发展而来的一个领导级别,指生产线上的领工,与《子夜》里的“拿摩温”有点类同的意思。更不要说“我给你送个‘伊妹儿来’”,多么让人期待!最传神的当属“可口可乐”,音相近,意相连。
       我对谐音外语的创造力充满了兴趣。不知想过多少次,一旦有时间,收集汇编一本谐音外语字典,同时加上自己对那个单词的想像,也算一种工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