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录]我是有钱人
作者:曹启泰
《中外书摘》 2005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没有时间没钱
我从小就“有钱”。
我是在台北的台大医院出生的——有钱人的大医院。
襁褓时期,我就是小老板——我爸是大老板,我当然是小老板。
幼儿园我念“再兴”,当时它是所私立的贵族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多半不是大官,就是巨贾。
一直到我10岁,父母离异,我寄住在亲友家中。我聪明懂事又会说话,待遇自然还是不差,每个周末都在中山北路的“美军顾问团联谊社”吃炸明虾,星期天去“青潭”玩人工海浪……
初中三年,我依然念“再兴”,住校三年。当年,这是少数全校装设空调冷气的学校,包括宿舍。而且值日生只要管擦黑板,因为有工人会负责扫地拖地,瓷砖地板随时干净明亮到可以躺在上面念书。尽管家境在这个时候变了,但是来不及影响我的“有钱”,因为我已经交好的同学、朋友个个都有钱。
高中我念公立的“成功高中”。考试帮人,我就得到订做的卡其制服;下课后,去“中华商场”后排的皮鞋店帮忙招呼生意,我就可以免费得到订做的亮皮金边白马靴;只要负责找女舞伴,我就有跳不完的舞会;帮咖啡厅画橱窗海报,我就可以换得牛排套餐,外加打电动玩具的铜板;帮建设公司的总经理洗车,我就可以吃高级餐厅的川菜;画建筑墨线图还额外赚得到零用钱!
进了大专,念艺术学校的好处是:活动繁多。活动多的好处是:都有公费让我吃吃喝喝,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好处是:可以拿冠军得金牌。得金牌的好处是:有奖品、有奖金、有优待。优待多的好处是:日子很“有钱”。
我在大专的几年之间,坐着商务舱去了欧洲与非洲的11个国家:游山玩水看世界,同时还可以领薪水、拿奖金。
打工的兼职工作,让我的作品每天在第一大报连载刊登,老师还开支票帮我买了辆汽车代步。
出访期间,我兼职的传播公司还可以让我留职照领薪!还没毕业,我就成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开学缴学费还有主任代垫。
大专的最后一年,我已经走到幕前开始表演;表演的第一个电视节目我就成名;成名的第一年我就结婚;结婚的第一天我就当了儿子的爸爸;当爸爸的第一年我又当了女儿的爸爸!你说,我怎么有时间“没钱”?
钱追着我跑
结婚的第一年我就拍广告;广告的第一笔订金,我拿来订了一栋房子;房子订下的第一年我就转手卖出;第一栋卖出的房子就让我赚了一笔钱;赚的第一笔钱刚好就让我度过服役、当兵没钱赚的两年!退伍之前,我订了生平第一辆奔驰车。还没回到社会上,我已经拿到传播公司经理的新名片。
苦,可以一个人苦;福,要分享给众人福。
退伍的第一年,一星期里有4个小时,我主持的节目在无线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当学生时,打工月入2000元;转进幕前之前,我当编剧、制作人的月入1万元;当兵期间,月入只剩500;退伍第一年,我的收入又回到月入5万。)
第二、第三年,我的节目量增加,演出活动频繁,一个月变成13万。第四、第五年,节目依然此消彼长,但是行情上扬、单位收入提高的结果,一个月成了40万。
第六、第七年,月入60万的同时,屁股开始痒起来了。我跨了行业、印了名片、开了公司、设了门市、参了展览、做了生意、养了员工。事情的起头是因为30岁的我开始担心:“万一有一天……”
于是我开设了珠宝工作室。又因为顾着往日情谊,于是把老同学的信用卡《卡友》杂志顶了下来,顺便又办了一本电玩杂志,一不做二不休,再办一本婚纱杂志……
刚好在同一个时期,广播频道开放,我又开了一个传播公司,承揽电台节目制作和广告时段,再顺势将珠宝工作室扩充为店面;地下室干脆再开一家PUB;杂志社扩充成为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批和珠宝相关的书籍……然后网络兴起,我架起了企业网站;在珠宝店的楼上又扩增了婚纱摄影公司;在出版社的楼下又增建了珠宝工厂;将地下室改建成为摄影棚……
这个期间,我还写了两三本书,第一本书有关我的婚姻,一出版就卖了第一名。所以灵机一动,我结合所有相关的行业,自己组织了多家公司,把与结婚相关的各行各业、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再开设商业行销公司,跨足蜜月旅游行程,组织财团法人的公益团体……公司变成5家,员工变成70个。我和钱玩得不亦乐乎!
第八年,市场发生变化,珠宝生意乏人问津;机构换了人,“新官”忙着抓地下室开设的PUB。这个时期,我开始从“被钱追着跑”变成“追着钱跑”:老婆病了、合伙跑了、生意垮了、身体坏了、公司关了、员工散了、节目停了……在你认为所谓的“黑暗期”里,我却住进了五星级饭店的外交官套房休养生息,依然很有钱的样子。
到第九、第十年,我在两年间退了700张支票——却一张也没跳掉,全部被我补平轧好!因为我认为我会“有钱”,那一口气始终没有放掉!
第十一年,全部的生意都停掉,同时节目也停掉,我一个人坐着商务舱到美国去散心——依然很“有钱”。我把这段美国的“忧郁症神奇散心治疗术”写成了《想一想,死不得》。
第十二、第十三年,节目回来了、生意又试试看了、朋友多起来了、球打得越来越好了。在我又开始主持的新节目里,其中一个还叫做很“有钱”的“百万大赢家”!
第十四年,我又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一堂一亿六千万的课》!结果又卖了第一名!
第十五年,孩子已经长大,开始赚钱。我想了一整年,看看自己,还是很有钱,而且感觉越来越有钱!
从和“钱”的搏斗里走出来,我又口袋空空开心地过着“有钱”的日子:打了300场的高尔夫球,做了100场的演讲,又写了3本书……还始终养活着一大家子的人!
第十六年,今年,新年。预备,开始!
有钱的感觉
我在20岁的时候,月入2000元也能左右逢源。到了三十几岁,月入75万时也还是会焦头烂额。你说,到底是2000算有钱,还是75万算有钱?想要月入2000元?还是月入75万元?
别放马后炮说:“你想月入75万,但是不会如我一般糟蹋钱。”
我告诉你,月入2000和75万时,屁股痒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真有趣,回想走过的40年,有钱?没钱?为什么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挺有钱?
你问我,“有钱”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种你自己去体会的感觉。
无论是谁,有多少钱,一定还有人比你多,也有人比你少。钱比你多的人,未必觉得他有钱;钱比你少的人,也可以觉得他很有钱。而钱比你多的人,可能过着钱比你少的日子,并且觉得他“没钱”。
而我?我一直都有“有钱”的感觉。
要感觉“有钱”其实很简单:钱一直够用就是了。就算当时不够,也知道会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会来多少。最好的感觉就是:一定够用!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有钱”的感觉。
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就要做到“钱的平衡”:花钱和赚钱平衡,能力和收入平衡;努力和成效平衡,负担和成就平衡;期望和结果平衡,你和大家都平衡。
平衡最美
想象不到那种意境吧!学学每一个只顾着吃喝玩乐的小孩子。严格地说来:所有的小孩子里,没有一个人有钱!也少有哪一个小孩知道,自己到底算有钱还是没钱?但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样的快乐——穷爸爸和富爸爸所能提供的快乐与财富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因为孩子们容易做到“平衡”:需要和获得平衡,想法和实际平衡。我们应该学学孩子。
除了“平衡”让我觉得“有钱”,我还生气蓬勃、神采奕奕地觉得我“有钱”,因为我一直在“赚钱”。“赚钱”的数字多寡并不重要,是“赚钱”的感觉使你觉得自己有用;是“赚钱”的过程使你觉得自己存在;是“赚钱”的期盼使你觉得充满希望;是“赚钱”之后你就可以实现心愿、拥抱梦想!
“那不能赚钱的人怎么办?”像是高龄长者、家庭主妇……不能赚钱?省钱也是赚!透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家计变轻、钱变好用、物超所值,这一样可以显现出你的价值!
“那还不会赚钱的小孩子怎么办?”孩提时代,是学习和建构金钱观念的黄金时期,金钱观,是最容易在孩子身上浮现出来的。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孩提时懂得珍惜所有、学会礼尚往来、愿意与人分享、分摊群体劳务、体会共同喜悦……你就会看见他们少埋怨、多平衡、易开心、常喜乐。真正爱钱的孩子,不会变坏。除非是你我教错了——那也难怪,因为你我也没人教。
还有一件一直没变,一直让我很容易体会“平衡之美”的事:我的排骨饭。我想它可以当作一个好例子,让你体会我所喜乐的“有钱”感觉。
我的排骨饭
有炸排骨可以吃,一直是我觉得自己“有钱”的重要依据!
我一直爱吃排骨饭,武昌街的“江浙好味道排骨大王”一直是我的最爱。
7岁到15岁,在学校打饭时期,我最爱吃的也是炸排骨。“再兴排骨”一吃9年。结婚后,家里饭桌上的炸排骨,依旧是我的盛筵丰馔!
小时候,为了去吃糖醋排骨,全家人从罗东一路散步到三星乡。
坐火车回罗东时,站台的火车便当,或者是“福隆火车站”木盒便当的排骨饭是旅程重点。
到已经被火烧掉了的“中华体育馆”看篮球赛,只要忍到比赛第四节,场外的排骨便当就会从4块降价成1块。
念高中时半工半读,经常一天只能吃一个排骨盒饭,犒赏自己的意味深浓。
念大专之前摆地摊,在“蜜蜂咖啡”吃排骨套餐就是豪华享受。
进了演艺圈后,大鱼大肉的机会多了,我还是觉得吃排骨饭最开心。
昨天,我唯一吃的一顿正餐就是“君悦排骨”的酸菜排骨饭。等一下写完这一段,我还要去“九如”吃排骨菜饭。
小时候的排骨饭2.5元,现在的排骨饭30元——物价涨了,满足不变。说也奇怪,从还不会赚钱到月入2000元时,我都爱吃排骨饭。到月入75万时,我还是爱吃排骨饭。
那么赚那么多钱干吗?更何况回想起来,这一生当中就属月入75万的那一段日子,我最吃不到心爱的排骨饭!赚比较多的钱真的就比较快乐?在排骨饭这一件事上,我看未必!
现在的我,很有钱。因为我要停笔,把女儿叫起床,拉她陪我去吃排骨饭!此刻我口袋里的钱,多到够我抬头挺胸吃10个!怎么样,有钱吧!
英国财经主播狄克·史宾西斯:“找到能让自己满足的道路,钱才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