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 野]耳环,在古老与时尚之间
作者:许 京

《青年文摘(绿版)》 2003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们遥远的祖先相信佩戴饰物能够驱邪避难。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敌人的恶意攻击,他们戴上各种各样的护身符,如菜根、果实、动物牙齿和加工后的树皮块、石头等等。这种富有特色的装饰标记还能把人和动物区分开。随着文明程度的加深,身体装饰逐渐摆脱了原始的粗俗野蛮,人们开始用双手营造出匠心独具的文化氛围。
       地球上无论哪一个角落,哪一个朝代,佩戴耳环都有其象征意义。古罗马时期,用耳环标志着某几类奴隶,特别是那些作为驭手的奴隶;国王门口的侍从,耳环戴在左耳。海盗戴上长长的厚重耳环,希望借助护身符的威力躲避惊涛骇浪。每次穿越赤道都要戴新耳环,这种习惯在各国迷信的海员中曾风行一时。
       前一个孩子夭折后,家人会为接下来出生的男孩戴上耳环,这是吉普赛人的风俗。哥萨克人家里最小的孩子左耳戴耳环,右耳戴耳环的则是存活的最后一个孩子。按照哥萨克的传统,军队长官应该保护这类士兵,即使在兵荒马乱、战事险恶的年代,他们也无权命令这类士兵参加最激烈的战斗,以免遭受死亡的威胁。俄罗斯妇女为了让士兵躲过流弹,特意给他们戴上耳环作庇佑。
       随着岁月的流逝,戴耳环的象征意义逐渐被融合、淡忘,有的甚至消失殆尽。如今,耳环如同手镯、项链一样,更多时候是装扮容貌的饰物,一种美丽的展示。
       远古遗风
       世界各地发现的古文献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耳环是远古时期各民族男女最为流行的装饰物。
       在发掘出的众多古埃及墓穴中,有很多环形、带坠儿或不带链坠的妇女装饰品。埃塞俄比亚境内发现很多做工精巧的金属饰物,其中包括耳环。古代游牧的阿拉伯人——贝都因的妇女们,习惯用珊瑚、金属和石头做成球形、圆珠状、串珠式、璎珞式的漂亮耳环打扮自己。亚述国的达官显贵,喜欢用款式各异的贵重耳环点缀奢华的服装,比如用简洁的项圈耳环搭配图案精美的十字架链坠。
       远古时期,珠宝首饰制造手艺最为高超的当属腓尼基人,发掘出的物品中有很多精致的镶嵌石雕的金银戒指,以及大量美轮美奂的金、银、铜耳环。
       古老的东方被公认为是青铜器艺术的故乡。在亚述国、巴勒斯坦、波斯、埃及、印度、中国和日本发现的大量青铜制品,引起艺术家们的浓厚兴趣。在迦勒底人和亚述国的古代墓地遗址上曾发掘出圆柱形青铜耳环。
       根据古代史学家的记载,印度人对装饰品的迷恋可谓如痴如醉。当代印度人的耳环和古印度雕塑上的式样如出一辙。镶嵌贵重宝石的大耳环尤为古印度的富贾大户青睐,贫民百姓虽只能佩戴廉价的木质大耳环,却也乐此不疲。
       希腊人喜欢佩戴水滴状的耳环,有时挂上珍珠或金银小珠穿成的吊坠。希腊首饰工匠能够熟练地运用动物主题,打造出形态逼真的耳环链坠。
       罗马的饰品纷繁厚重、色彩斑斓。东方大门的打开使罗马贵族迷恋上珍珠和印度宝石。皇帝皇后佩戴的绿宝石和珍珠耳环璀璨华贵。金耳环在罗马曾风靡一时,人们经常几对耳环一起佩戴。
       佩戴耳环的习惯世代相传。中世纪的欧洲,耳环曾是最时髦的饰品,上流社会的男士女媛都盛行戴耳环。欧洲人在制作贵重珠宝制品时沿袭了精致繁复、绚烂华丽的古典风尚。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对于华贵富丽的耳饰,有一种无法遏制的痴醉心迷的酷爱。
       在古代罗斯,耳环也一直是风尚圈的宠爱。珍贵的宝石除本身基本的美学意义外,也含有护身符的象征意义,比如人们相信,拥有宝石就可以成功健康、万事顺利。罗斯各朝代,人们喜欢佩戴半月形、铃铛式、不短于2英寸的长耳环。
       特殊“护照”
       许多世纪以前,原始民族对装饰的需求有时超过对服装的需要。时至今日,这些民族中依然保留着这种风俗。
       在各类仪式祭奠活动中,装饰物仍旧充当着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被看做是魔法无边、能够把普通人变为上等人的标志物。众多的仪式典礼都伴随着病态的程序——改变身体的某个部位,切割肉体,在鼻子、嘴唇和耳朵上穿孔打眼。
       在很多印第安部落,耳饰被看做是成为部落真正一员的重要标识。比如在卡阿波部落,人们用尖锐的骨头在新生儿的耳朵和男孩的下嘴唇上打孔,然后穿入棉线,待伤口愈合后,便用粗大的木棍加宽孔眼。最后,再为这些“美丽的孩子”举办庆典,祝贺他们跨入下一个年龄段,明确他们在部落中的地位。典礼上,男孩和女孩们被戴上一串用木柄加固、用珠母制作的粗大圆盘耳环。
       流行于非洲大陆民族的耳坠充满着某种宗教神话意义。每当晋升到部落社会高一级官位,或是转入新的年龄组时,很多非洲民族都保留着举办仪式的习俗,这时,人们通常穿耳、穿嘴唇。外表特征的改变,其中包括耳环的佩戴,成为迈入新阶段的象征。非洲人也习惯戴厚实巨大的沉重耳环。今天,非洲人在制作饰品时,手边“常用”的材料仍旧是:刀、骨头、蛋壳、棕榈秆、根茎、贝壳、石头……
       原始部落人群的饰品及身体其他标志物实际上取代了文字,如同“护照”一样,“阅读”后能了解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参与的固定派系、所属氏族等等。
       我行我酷
       非洲人的成年仪式,印第安人的宗教典礼,祭典祀神、驱邪逐疫、奉献身体、充满自虐的民俗习惯衍生出现代人体穿孔现象。
       当代人体穿孔大都从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那里继承发展而来。60年代,“波普运动”追求新奇、古怪的思潮推动着青年人的叛逆心理,造型怪异、色彩强烈、制作粗糙的首饰大行其道,人们对饰物的观念随之改变。
       70年代,朋克族引领着时尚风潮。他们用大头针、别针、铆钉、刮脸刀穿扎到耳朵、面颊、嘴唇和眉毛上,把拉链、锁链挂到耳朵和脖子上。一夜间,这些闪光的金属变成了“时尚首饰”。朋克以自身外观大胆夸张的彻底改变,表达他们对社会的抵触情绪,对传统价值观的唾弃和嘲弄。朋克式的穿孔装饰引得年轻人纷纷仿效,近几十年逐渐在社会各阶层广为流行。
       印度、北非、南太平洋不少民族和一些伊斯兰教国家非常盛行戴鼻环。嬉皮士继承了这种习惯,所有能戴的物件他们都不放过,如项圈、U形环、铁钉、棘刺,还有贵重宝石。很多原始部落居民流行在嘴唇戴木塞、木棍,现代“文明开化”的穿孔爱好者则戴小石头或小球穿成的棍棒。舌头穿孔通常在舌头中部神经和味觉末梢较少的部位进行,和乳头穿孔一样,舌头穿孔纯粹出于反规范的目的。眉毛穿孔近几年才出现,伤口愈合后,戴上眉环,或变换佩戴图案复杂的链坠。
       肚脐穿孔在现代女孩的新新人类中非常时髦,特别是当名模、女歌星在公众面前展现她们精致优雅的肚脐装饰物后,肚脐穿孔风头更劲。
       无论从头到脚的穿孔装饰如何新奇百出,最为世人接受的还是耳环,因为佩戴耳环,方便而且美观。传统藏医认为,耳垂上有增强视力灵敏度的穴位,耳朵其他软骨部位则没有。穿扎耳垂可以保护眼睛,增强视觉敏锐度,这大概是穿孔爱好者们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