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潮]调查语文课内的阅读兴趣
作者:崔干行

《中外书摘》 2005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次调查的是“中小学生语文课内阅读兴趣”。
       调查前,我对调查者提出要求:每人了解两位学生,了解他们对这一学年所使用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的兴趣。我建议着重了解这样一些问题: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喜欢?最不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不喜欢?分别举一个例子,说说“喜欢的课文”是怎样学的,“不喜欢的课文”又是怎样学的。
       陈慧儿采访了两位女学生。一位在广州市天河区某小学读五年级,一位在增城市福和镇某中学读初二级。调查者注意到“地域差别”。
       读小学那位学生在班里成绩中上,作文“前五名”,她喜欢的课文有:
       《秋天的怀念》,“我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很感动”。
       《心愿》,“感情真挚,朴素中有真情”。
       《赤壁之战》,“反败为胜的例子体现了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智慧”。
       《白杨》,“西部工作者很伟大无私,我很佩服他们”。
       不喜欢的课文有:
       《黄河象》,“虽然生动,但词语不优美,深奥了点”。
       《鲸》,“我不喜欢动物,数字多,难记。我对鲸不熟悉。文章很嗦,没有哲理”。
       《蟋蟀》,“蟋蟀很怪,很恶心,我没见过。课文很闷,没有感情”。
       《少年闰土》,“难懂,很闷,很深奥。一些词语‘长年’、‘短工’、‘忙月’不知是什么意思,不易明白”。
       中学那位学生在班里排“前三名”,她喜欢的课文有:
       《我的信念》,“我被玛丽·居里的人格所感动。性格决定命运,我喜欢那坚忍不拔的性格,我会朝她看齐”。
       《荔枝蜜》,“题目已经引起我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我家就有许多荔枝,我对荔枝太熟悉了。文章感情真挚动人”。
       《阿长与山海经》,“即使一个好人也会有许多毛病,这样更真实,这对我的写作有很大启发”。
       《无题》,“这首诗表现了对爱情的执著,让人感动。我最喜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
       不喜欢的课文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无新鲜感,离我们太远了,不想读,太闷了”。
       《哥白尼》,“很多专有名词不懂,一些人名、地名太长,文章比较难懂”。
       刘丽莹采访了广州市荔湾区某小学六年级一位学生。(刘:刘丽莹,生:学生)
       生:“一看《荔枝》的题目我就喜欢,因为我最喜欢吃荔枝,它的内容很感人啊!《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小女孩很可怜的,课文很使我感动,如果可以的话,我一定会帮助她的。《穷人》的内容也很好。”
       刘:“谈谈你最不喜欢的课文吧。”
       生:“《狱中联欢》、《猴王出世》、《匆匆》,基本上都看不明白。《狱中联欢》整篇写革命者在狱中写对联,从头到尾都是对联,很闷啊,而且那些对联也是看不明白的!根本就没有让我难忘的情节。”
       刘:“对课文的‘课后练习’,能对比一下你的完成情况吗?”
       生:“《穷人》因为我喜欢学,所以我每做一道题都很认真仔细,答案也写得很详细。遇到不明白的我也会积极去查资料完成。但《狱中联欢》就不同了,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但我没去查参考资料,等抄同学的答案呗!”
       何健林同学采访了广州市某中学高一级一位男生,该生学习成绩“优秀”。(何:何健林,生:学生)
       何:“你最喜欢本学期课本中哪几篇课文,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的课文没‘几篇’那么多。其实最喜欢的就是《谏太宗十思疏》。语言比较易懂。行文流畅,不像有些古文比较拗口。条理好清楚,‘十思’就一条一‘思’排列好了。”
       何:“最不喜欢的呢?”
       生:“《六国论》啦,这篇课文论证时,过程比较复杂,语言又不太顺,觉得枯燥,背诵时觉得很烦。”
       何健林同学还采访了广州市白云区某中学初二级一位女生,该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生:“我最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壮又充满浪漫,我比较喜欢浪漫的爱情故事。”
       何:“本学期你最不喜欢的呢?”
       生:“没有呀,其实我觉得每篇课文都有欣赏价值。如果老师讲得不好的话,我会找出课文中一些值得欣赏的地方,让自己去欣赏。”
       江中耀同学采访了两位广州市某中学的初一学生。他们都谈到《紫藤萝瀑布》。(江:江中耀,生:学生)
       第一位是男生,最近一次语文测验成绩排在班中第19名,69分。他说“最不喜欢《紫藤萝瀑布》。”
       江:“好像是景物描写的文章,不是更容易读吗?”
       生:“不是啊!这篇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一片混乱,不知道哪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我至今都不明白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目的何在,还有考试就爱考我这些不明白的地方,真是每次都变新花样,我一看见就觉得好烦啊!”
       另一位是女学生,最近一次语文考试成绩是第2名,83分。她说:“最不喜欢的是《梅岭三章》、《挖荠菜》,不知道说什么东东,里面的内容很out的了。考试就最喜欢挖空心思刁难我们。”
       江:“你有哪几篇课文是最喜欢的呢?”
       生:“《紫藤萝瀑布》和《热爱生命》。”
       江:“为什么喜欢,能说点理由吗?”
       生:“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太多理由。嗯,文章写得很美啊,描绘的事物特形象生动,感情很真很自然,也很有教育意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语言都通俗易懂。”
       这一组数据给我们的最大感觉可能是“众口难调”,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在“必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自由”阅读,也即“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