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邂逅土耳其
作者:滨 鸿

《青年文摘(绿版)》 2003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果然没人接!怎么办?”
       天色微明,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机场分外静谧,转了好几圈也没有看到接机的导游,“三人行”一下子没了方向。
       三个人中,作为经济学家的教授在欧洲游历多年,自然见多识广;小悦是一家涉外服务公司的杂志主编,跑过的“码头”也不少。尽管旅程突发变故,两人依然神闲气定。而我,一家媒体的记者,从来就对“排排坐”的跟队游最不耐烦,心里还在暗暗叫好呢。
       接受当地邀请,我们在几天前转道伊斯坦布尔抵达塞浦路斯访问,说好回程时在伊斯坦布尔有“地陪”回来接机,带我们好好看看古都风貌。可是,那个导游也许还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里呼呼大睡呢。幸好回程机票在手,“三人行”决定不再等待,自由行动。
       清晨,我们开始了自助的土耳其之旅。
       老城“智斗”
       出门在外,总要先找好落脚之处。机场里就有接待处介绍市内的宾馆。睡眼惺忪的小伙子看到我们马上笑容可掬,向我们推荐了一家名为“神话”(legend)的hotel。
       今天,当我在电脑前敲击这篇文章时,重新拿起这家宾馆的广告单页,心中的钦佩还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在蓝色海峡和巍巍帝宫前,一家欧洲风格的宾馆门脸儿,洒满阳光的屋顶餐厅可以把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尽收眼底。
       “就是它了!”“三人行”个个面带微笑,接待处的小伙子更是笑开了花,拿出发票来就要收钱。看到这个架势,身为“老江湖”的教授一抹脸笑容全无,告诉他“不到‘神话’不付钱”,小伙子还想嗫嚅着理论一番,最后也只能无功而退。
       半个小时后,免费小巴把我们从机场接到了位于伊斯坦布尔老城一条小街上的宾馆。伊城名胜多集中在老城,驻马此处自然方便。可是一走进“神话”,除了笑眯眯的老板,每个人的脸色都阴沉下来了。这是什么呀!简直就像是一家弄堂旅馆,门厅小得比不上我家的客厅,房间小得比不上大学宿舍,最可笑的是阳台,宽度居然只有一尺半,活脱脱就是胖妇人筒子裙上的一条蕾丝。可是,当我拿出那张广告单页一一对照时,还真是找不出一丝一毫的虚假和夸饰。小悦一吐舌头说出一句广告词:神话宾馆,名不虚传。
       虽然也是一肚子不愿意,教授还是以出门在外的隐忍之道谆谆教导我们。再加上坐了人家的免费小巴,如今也硬不起来。看走了眼正要认栽,小悦从自己的房间里跑过来说:空调开不起来!我们一听来了劲,仔细一看,岂止是空调,所有的电器都无法使用。这时又听到小伙子解释说:断电了,多包涵!
       真是老天有眼。从“蕾丝阳台”上看去,果然有几个工人正在抢修不远处的变压器。我们马上找到满头冒汗的老板开始谈判。老板也不是省油的灯,先说断电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再保证一个小时里就能恢复供电,又旁敲侧击地提醒我们天下没有真正免费的小巴……最后双方达成协议:退房缓行,店钱缓交,先游古城,再开谈判。
       下午3点,满身大汗的“三人行”回到宾馆(话说回来,景点都在一箭之遥,出游靠双腿足矣)。电力依然没有恢复,老板态度极好,但一说到退房的关键问题,马上变得进退有据,油滑无比。人地生疏,不宜强攻,“三人行”马上分工:一人出门寻找附近旅店,一人与老板贴身缠斗,一人串联店内其他旅客一同“扯帆”。
       晚饭时分,变压器前几个工人依然还在笨拙地忙碌着,“神话”里终于炸了锅,几个好脾气的西方旅客一路嚷嚷着要退房,“三人行”一看时机成熟,立马收拾行装,在一片嚷嚷声中扬长而去,留下胖老板坐在柜台里苦笑着摇头。由于早已寻好退路,我们马上住进了100米外的另一家旅馆——设施起码从弄堂旅馆上升到“锦江之星”,价钱还比“神话”便宜。事后我与一位在土耳其做生意的中国人聊起此事,他频颔首,认为我们从精明无比的土耳其商人手中讨到了便宜。说起土耳其人的精明,我们也有惨痛教训:初来乍到时在步行街上看中了精美的丝织书签,就按照“拦腰一刀”的惯例杀价,没想到老板一扭头就走了,好像受到了天大的侮辱,结果按照开价的九折成交。你猜最后我在卖场里拿到了什么价?只有成交价的三分之一!
       古都风情
       在伊斯坦布尔,超市里一小瓶矿泉水的标价是20万土耳其里拉——别怕,不过相当于1元人民币,比上海的物价还便宜呢。
       上海人到土耳其旅游,在用度上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只是增添了许多心算的麻烦——在机场里兑换100美元,你立刻就成了亿万富翁,每次付钱时都要去掉好几个零,把一个个天文数字换算成人民币。一顿丰盛的晚餐不过六七百万,露天酒吧一支玫瑰一百多万,看一场肚皮舞可要六七千万。相对来说景点的门票也很公道,无论是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还是托普卡皮宫(土耳其的“故宫”),门票价都是1500万。不过要参观“故宫”的许多展厅的话,还得另外买票。
       从地图上看,博斯普鲁斯海峡就像一条城市的内河把伊斯坦布尔分为东西两部分。博斯普鲁斯大桥1973年正式通车,大桥东岸是亚洲,西岸是欧洲,几天里,我们不知道在两个大陆之间穿梭了多少次。海峡游是伊斯坦布尔最物美价廉的旅游项目,千万不能错过。坐在游船之上,任清风拂面,听海鸟脆鸣,遥看两岸数不胜数的古堡、清真寺,不免发思古之幽情。中午游船会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停驻,让乘客上岸游览、午餐,小镇上的餐馆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海鲜味道不错。
       每一本像模像样的世界史都要提到伊斯坦布尔。历史上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拜占廷帝国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公元532年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兴建圣索菲亚大教堂。数万工匠用了6年时间才建成这座宏伟的建筑,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千年之后拜占廷国力式微,沦于奥斯曼帝国的铁蹄和战船之下,君士坦丁堡(当时的伊斯坦布尔)伏尸遍野,残存的6万居民被俘后沦为奴隶。圣索菲亚大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按照教规,工匠们用厚厚的石灰盖住了大教堂里描绘圣母和耶稣的壁画,再绘上伊斯兰图案。500年之后,人们揭开了这层石灰,发现当年的壁画居然保存完好,色彩依旧鲜艳。现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这些壁画成了镇馆之宝。
       土耳其人的后宫也是大名鼎鼎的,当然现在早已看不到嫔妃如云、渭流涨腻的盛景。在皇宫中排队片刻,就会有导游带队参观。后宫中的马赛克装饰令人叹为观止,可是昔日苏丹的女人住得可惨了点,得宠之前只能栖身于数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平心而论,土耳其的皇宫比起中国的故宫来虽然各擅胜场,但无论规模还是档次,似乎都有差距。
       “卡巴”是这里的一景,大街上处处可见一根根微火炙烤下的肉柱,就像理发店门口的三色柱一般缓慢旋转。付出100多万,伙计就从肉柱上熟练地削下几片,装入一个薄薄的面袋,咬上一口,喷香。各式各样的烤肉套餐也是百吃不厌,价钱十分公道。由于出门前做过预习,我还熟门熟路地点过一杯当地的“拉克”,是由榨出葡萄汁后的葡萄皮再蒸馏得出的高酒精度饮品,端上桌时清澈透明,但一加水就变成奶状,味道醇美带劲儿,俗称“狮子奶”,名副其实。
       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之间的广场,几分钟就能步行到GRAND BAZAAR大市场。如果本来方位感就不强,在这个市场里肯定会迷路。数以千计的金店、珠宝店、织毯店、工艺品店和杂货店让人眼花缭乱,走过每家店门,殷勤的店主会用各种语言试探着与你打招呼,我们听到的顺序一般是:日语、韩语、粤语、普通话,这些土耳其商人的“你好”说得字正腔圆。在这个市场里既要货比三家,也不能优柔寡断,因为错过了一家店之后再回头去找,几乎总是无功而返——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记得在游览的最后一天去逛,因为这时候你知道自己的行李箱还有多少空间——逛了BAZAAR,才知道自己的旅行箱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