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欧洲的汽车文明
作者:王露露

《青年文摘(绿版)》 2003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去戴高乐机场的路上,一位法国朋友问一个十来岁的中国小女孩儿,欧洲给她最深的印象,“汽车。”女孩儿脱口而出。“汽车?中国没有汽车吗?”
       “当然有。但这儿的汽车,从不跟行人抢行,更没有人按喇叭催我,走在街上,特放松。”
       小女孩儿的率真,让那个法国人吃惊不小。我知道,他期待的是她对某座城市、某个文化古迹的赞叹。其实,对于一个初来乍到者,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才是体现欧洲文明之厚重的大平台,那些陈列在博物馆的名画,或是立在街头的雕塑,只能说明“英雄本色”的过去。欧洲文明之魅力,在某种意义上,正悄悄被汽车文明所替代。
       行人优先
       触摸欧洲文明,从碎石窄巷、面包房、人和汽车切入,最为直接。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和教堂可以省略,爱琴海和葡萄园可以放弃,只是世界上美丽的景致难免雷同,再壮丽的风光,看多了,也会厌倦。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域老百姓的人格风范,或者叫做文明秩序,其实是超越了自然风景的一道人文景观,它会让你时常记忆,让你莫名感动。如果不是把那些名城、山川和古桥用文字记载下来,也许它们早就淡出我的记忆。然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由人派生出的一件件琐事,会永远留存心间。这才是欧洲文明的骄傲。
       欧洲汽车文明的发展,的确值得称道。作为现代汽车的鼻祖,欧洲已成为世界最有品位和个性汽车的生产中心。劳斯莱斯、奔驰、宝马、奥迪,无不用其心智展现欧洲轿车韵味及风雅。德国的汽车设计,是卓尔不群气质的代名词,引领着世界最先进的设计思路。最迷人的是,这些坐骑的驾驶者,与现代汽车的前卫设计毫不冲突,他们不光具有驾驶豪华轿车的高贵气质,尤其是他们的驾驶道德,最让人赞叹。他们坐在驾驶室里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会让他们的坐骑顿时满壁生辉。在杜塞尔多夫,当你过马路时,一辆奔驰几十米以外,开始减速,随后驾驶者伸出右手,一个潇洒的示意先行,一掬虔诚的微笑,简直令你精神抖擞,让你信心大增,你会觉得,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你的旅途劳顿,异乡迷惘,瞬间消除殆尽。有人用数码摄像机捕捉到这一瞬间,古老街巷拥戴着尖顶教堂,融进这道“人化自然”景观,含蓄而斯文。这就好比颜色,大凡自然、和谐、中性、收敛为高雅;反之,人工、极端、艳丽、刺激为低俗。
       其实,在安特卫普、在斯特拉斯堡、在哥本哈根,在许许多多欧洲城市,人行道总是得到开车人的绝对尊重,行人的地位永远高于汽车。越是奔驰、劳斯莱斯,越懂得尊重和平等。极少听见警笛,更难见喇叭乱响、横冲直撞的特权车。老人、孕妇或用篮子提着婴儿的妈妈,更是享有绝对的优先权。欧洲常下雨,但从没有人按着喇叭,踩着油门,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减速慢行、以防泥浆溅到行人,是驾驶者最基本的道德。车的牌子,是坐骑引以为豪的装饰,比如奔驰车鼻子上那颗三角星,代表着权力、财富和荣誉,但这是装饰在驾驶者心理上的,而不是用于炫耀。
       冤家泯恩仇
       联想起一件撞车事故,虽心有余悸,却无法忘怀。从弗里堡前往洛桑的途中,两辆高速行驶的家用轿车就要相撞,一名司机反应快,方向盘一扭,撞倒了一溜的隔离墩,车鼻子马上瘪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坏了,肯定是一场恶战”。两位司机同时走出驾驶室,两个高大的男人走向对方,微笑着,两只男人的右手握在了一起,松开,然后轻拍着对方的肩,再后来拥抱在一起,达几十秒之久。一系列没有语言的动作,令所有惊吓化为乌有。多完美的“胶片”剪辑,像在观赏好莱坞的一部大片,太动人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可笑,我的担心真多余,哪儿会有唇枪舌剑的相互埋怨、推委,更不会有面红耳赤的争吵和撸胳膊挽袖子的大打出手。互相敬上一支烟,然后报警,一切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我的朋友说:“你看,这就是瑞士人,他们有的是耐心和时间。”“这种耐心,需要宽厚的人格和文明生态的积淀。”我加了一句。
       欧洲不但有名车,还拥有供名车自由驱驰的高速公路。比利时甚至还给全国的高速公路安上了路灯。所有城市,无论大小,都开辟步行街,人和车,泾渭分明,互不干涉。全城很少红绿灯,却有心照不宣的交通规则: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脚踏车第三,汽车最后。人人恭敬让行,一切秩序有佳,在这里,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看似无心,实则颇具匠心。
       其实,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和“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的绝对尊重上。一名普通比利时妇女的话最朴实,也最真。她说:“我已经享受着舒适的车,我已经很优越,还有什么理由和行人争抢呢?”
       行人不仅在喧市闹巷受到尊重,就是在荒原山野,也同样如此。在奥地利人迹稀少的山间公路,随时能看到醒目的路牌:“孩子们正在经过,车辆慢行!”、“请减速,孩子在玩”。在布鲁塞尔街区,甚至在一些僻静的小街,出租车司机,永远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静地排队等候,无须任何交警指挥或疏通。这已是老规矩,循规蹈矩已深入骨髓。如果一不留神打乱了车序,司机会礼貌地告诉你,排在第一个出租车的准确位置。欧洲的公共汽车无人售票,衡量乘客的文明程度,就靠他手中的那张票卡,打票机里传出的打卡声,就是乘客遵纪守法的凭证。打卡与否,无人过问,但面对高文明环境,你会有一种压力,你不得不放弃一切投机取巧,不得不真正归附文明生态。
       车轮改变了世界
       一次,和朋友在德国科布伦茨的一个路口等红灯,我说,这里人口稀疏,极目左右根本没有车辆的影子,冲着红灯穿过去不会有任何危险,干吗规规矩矩地等?他解释道:街道穿行者中,交通事故伤害最大的群落是孩子;成人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孩子,当你四顾无人无车,放心穿越红灯时,却无法躲过路边排排高楼里孩子们的眼睛;因此,为了避免孩子看到穿越红灯的安全和穿越红灯的危险,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放弃穿越。
       “车轮改变了世界”,这是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城所在地的经典广告词。同时我更希望,车轮能够塑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