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魔鬼教练
作者:张 健

《青年文摘(绿版)》 2003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训练场上,有人在哭骂他是“魔鬼”;生活中,大家说他像父亲般慈祥、仁爱。他浑身上下透着让人肃然起敬的人格魅力,他给我们带来了珍贵的财富——韩国文化中的硬骨头精神。
       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上,2002年10月11日的曲棍球决赛震惊了釜山,也震撼了亚洲:出生于釜山的、原韩国国家队“金牌教练”金昶伯率领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以2比1奇迹般战胜了劲敌韩国女队,为中国夺得金光闪闪的奖牌!
       金昶伯被中国女子曲棍球队队员欢呼着抛向天空,又被所有的记者紧紧地包围着……
       茫茫人海何处是家:他曾被扫地出门,只有含泪出走
       47岁的金昶伯(我国媒体大多称他为“金昶佰”,之所以误“伯”为“佰”,是因为2000年他带中国队参加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在复印他的材料时墨有些重,“伯”上长出了一横,之后以讹传讹),生长在韩国汉城:在韩国,他曾被称为“曲棍球之父”、“金牌教练”,创下了韩国曲棍球历史上最出色的成绩。他威望极高,几乎全韩国的人都尊称他为“金老师”。他于1980年开始执教韩国釜山诚心队,九年后执教国家女队。执教韩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期间,他率国家女队两次夺得亚运会金牌、一次世界冠军杯赛冠军,以及汉城奥运会银牌。1990年,他被韩国总理授予体育勋章。1990年、1992年及1994年,他连续三届荣获韩国体育委员会颁发的“功劳奖”。
       1999年,新一届韩国女子曲棍球队组队,韩国曲协公开招聘主教练,竞争实力最强的金昶伯在五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再次担任国家女队主教练。岂料组队仅仅三个月,球队的新老交替尚未完成,掌握生杀大权的韩国曲协会长便要求女队取得最好成绩,而金昶伯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比赛成绩倘若不理想也是正常的,争吵中,两人翻了脸,会长马上要金昶伯卷铺盖走人,金昶伯愤然离开了韩国国家女队。
       茫茫人海,何处是家?在金昶伯最茫然、最痛苦的时候,中国曲协向他发出邀请函,真诚地邀请他出任中国国家女队主教练,并答应给予他所能给予的一切权力。中国人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金昶伯,所以尽管待遇和条件远远不如韩国,他也立即飞赴北京走马上任。
       创造奇迹从何着手:金牌教练立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到了中国,近距离接触中国女子曲棍球队,金昶伯才发现该队在各方面都与世界强队相距甚远。
       曲棍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已有百年历史,原为贵族休闲运动,在欧洲影响很大。它是集体项目,在长91米、宽55米的场地上进行,比赛时间为70分钟,要求队员弯腰执棒,全场奔跑和对抗,技术和体能的要求都很高。中国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某些省份开展这一项目,也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但成绩仍然较差,国家女队的整体水平不高,有的队员还是从别的项目改练的。金昶伯心里很明白,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要在2000年获取悉尼奥运会的入场券难度很大很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金昶伯决定先熟悉情况再寻找突破口。他发现:几乎每个女队员身上都带着伤,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的,有的人脸上开着口子,有的人被打掉了牙,也有人曾晕倒在球场上,但她们咬着牙、较着劲,都想出好成绩;器材贵,队里便找国内的厂家自制;草皮贵,她们就捡别人用过后淘汰的旧草皮;缺服装,她们就穿着旧的照样比赛……所有队员都乐观地为这个项目的生存、进步而奋斗。这令金昶伯非常感动。面对这些顽强的姑娘,金昶伯找到了信心。
       不过,金昶伯也发现:有的姑娘缺乏自信心。在一次训练中,一些队员的动作总是不到位,气得他在训练结束后仍久久地坐在场地中间,谁来叫他他也不理。足足一个小时,他坐在那里苦苦地思索:如何才能让自信在女队员的心里扎根呢?如何才能提高训练的质量?这天,他回到房间,找来一根小木棍,在灯下刻上“必胜”二字。
       第二天,金昶伯高高地扬起这根“必胜棍”,大声地对女队员们说:“我要向大家许一个愿。只要大家严格地按照我的要求去苦练,就一定能拿到奥运会的入场券!两三年内,我要把你们带进世界强队的行列!我可以立军令状,目标没有达到,我就辞职!我只要求你们从今天起树立一个信念——必胜!”姑娘们听了金昶伯的这番话既兴奋又吃惊:能拿到奥运会的入场券?如果真能这样,再苦、再累也值呀!训练时,她们更加一丝不苟。
       短短的几个月后,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真的破天荒第一次冲进了悉尼奥运会,并在奥运会上连克强敌,打出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2002年9月1日,奇迹再次出现:金昶伯率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姑娘们在世界锦标赛上过关斩将,击败所有对手,夺得我国女子曲棍球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金昶伯的预言成了现实!姑娘们喜极而泣,再次围拢鞠躬,感谢恩师……
       中国姑娘爱恨交加:骂他是“魔鬼”,称他是“父亲”
       金昶伯是无比敬业的教练,韩国文化中的硬骨头精神是他带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经验丰富的金昶伯不愧为金牌教练,他很快就准确地抓住了球队的主要矛盾——体能。他深知:球队的成长和进步必须在技术、体能、意识三方面下苦功,但时间这样短,只能抓最主要的带动其他。为此,他制订了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
       2000年,全封闭式的“斯巴达式”训练在上海基地拉开序幕。清晨、上午、下午、晚上,金昶伯都组织针对性的训练,要求每个队员每天跑万米,再练推球、运球、击球和战术配合;每周组织三次力量训练及4000米耐力跑;每堂技术课讲的动作,队员必须保证掌握到位……这还不算,队员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竞争,坚持不下去的就淘汰,毫不留情。每天训练结束后,女队员们的两条腿都迈不上楼梯了,睡到半夜腿直抽筋……
       “斯巴达式”训练十分严格。有一次,全队练4000米耐力跑,开跑前,金昶伯提出要求:前四圈全队的步伐必须统一。岂料四圈刚跑完,有个别队员的步伐就乱了,金昶伯马上让全队停下来,说:“已跑过的四圈全不算数,重跑!”
       队员蔡学梅说:“悉尼奥运会前,我们有一次打教学比赛,个别队员状态不太好,比赛时有些松垮,因为不是正式比赛,大家没太当真。赛后,金老师气坏啦,握着‘必胜棍’的手直发抖,恨不得给我们每人一棒!你想不到他怎样处罚我们吧,嘿!他竟罚全队每人做300个50米冲刺,边跑还要边喊口号。我们从傍晚5点一直跑到夜里11点,每个人跑完后都一下子瘫倒在地,脑子都麻木了,连眼泪都流不出来。简直是太残酷啦!获得奥运会的入场券后,大家才一下子理解了金老师的心情和用意,激动得把金老师抬起来抛向空中。我们从心里感谢他呀……”
       在严厉的“必胜棍”下,在金昶伯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快跑”、“超过一分钟就打”、“不许停”的吆喝声中,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姑娘们哭过、骂过,甚至有人扔掉球棒边跑边喊:“不干了!”还有人跑去找领导告状。这种超极限的“魔鬼大松式”训练,强度起码比过去超出3倍。于是有队员埋怨道:“曲棍球队都快成了田径队加举重队了!这不把人练死?”然而越往后,训练量越大:清晨是5—7公里的耐力跑,上午两个小时爆发力和灵敏性训练,下午三个小时速度、体能和战术训练,晚上是力量训练。金昶伯说:“她们必须明白这就是曲棍球,这就是竞技!竞技体育,最先只有两个字‘苦练’,然后才是‘科学’……”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姑娘们是好样的,她们很快就适应了,也口服心服了。这是因为:她们发现金老师在训练中对自己同样残酷和苛刻,他要求队员做到的,他自己和教练一定先做到。每次训练,金昶伯都提前10分钟到达场地。金昶伯还规定,一进训练场,教练和所有工作人员都不许坐下,不许躲太阳,不许躲雨。金昶伯的腰有旧伤,胃也有病,一犯起来就疼得起不了床,但他硬是让人把他扶到训练场上。看着金昶伯满是痛楚的脸孔、如钉子般挺立的身躯,姑娘们练得更卖力了。
       姑娘们还发现:金昶伯为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能出成绩,早把家扔在一边,连家里的亲人来看他,他也绝对不陪;为了训练,金昶伯曾九个月没回家……
       翻译李海鹰说:“集训下来,你看他瘦得连箱子里的衣服每件穿着都显得很大,穿在身上就跟套在衣服架子上一样。少说他也瘦了七八公斤……”遇到责任心强到这种程度的教练,姑娘们能不刻苦练吗,即使是哭骂过金昶伯是“魔鬼”的姑娘,也觉得训练场外的金昶伯慈祥如父亲。队员有病、有伤,金昶伯背起来就往医院送。奥运会奖励给主教练的奖金,金昶伯全都拿出来给队员买冷饮、买狗肉做营养汤。有一次,金昶伯掏出5000多元给每个队员买了一身便服(上身T恤,下身牛仔裤),还亲自帮队员挑选。他说,要把这群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金昶伯还常常说:“场上,我是你们的教练;场下,你们是我的妹妹和侄女。”
       金昶伯很细心,他把每个队员的生日都抄下来贴在宿舍的墙上,到时候就亲自为队员过生日。队员程嘉妍说:“那天,晚上训练完已9时多,金老师让我们全上他的房间去。我和大家一进门,就发现桌上摆着醒目的大蛋糕和水果、糖果等,大家全愣了。金老师笑着对我说:‘今天是你19岁生日,我和全体队友祝福你!来,吹蜡烛吧……’我这才想起那天是我的生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吹完蜡烛,金老师像慈祥的父亲那样吻了吻我的额头,大家在摇曳的烛光下唱起‘祝你生日快乐’。那一刻,我觉得无比温暖、幸福……”
       举家迁往异国首都:珍惜中国情谊,珍爱自己祖国
       来中国的第一天起,金昶伯就下决心在中国落户。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竭尽全力,绝不分心。
       2001年1月,金昶伯抽空回到韩国,把在韩国的部分房子和汽车卖了,并召集全家人开了个会,提出把家迁到北京。他的妻子和母亲十分理解他,但很担心孩子到中国后读书成问题。金昶伯说:“北京的学习条件更好,孩子可以学中文,多掌握一门语言。”就这样,金昶伯举家迁到北京,16岁的儿子金民秀和15岁的女儿金民廷都进了北京五十五中。
       在中国,金昶伯坚持和队员一起吃住。在饮食上,他努力适应中国口味。韩国多数人是不吃香菜的,开始时,金昶伯一闻到香菜就想吐,但他强行咽下去,吐了又再吃,几个月后他终于适应了。他喜欢吃辣椒,一见菜里有辣椒就拼命吃。队员们和他开玩笑说:“我们跟着金老师吃香的、喝辣的!”
       2001年7月,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到上海训练基地,金昶伯和姑娘们都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他和姑娘们手拉手围成圈,高唱中国国歌。那天,他拿出钱来宴请全队,祝贺北京申奥成功。席间,他兴奋得喝了一杯又一杯,结果喝醉了。
       金昶伯言传身教,他教姑娘们做人的道理,严格要求她们从小事做起。他说:“礼貌是来自中国的,比如,对老人要尊重、问好;对同伴要礼让、照顾;要学会谦让和关照别人;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样……现在,韩国人也做到了这些,你们更应当做到。”他吃饭排队总排在最后,吃的时候从不发出声音,谁喝汤的声音大了一点儿,他会悄悄地打手势提醒。
       带领中国姑娘打进悉尼奥运会后,当初和金昶伯翻脸的韩国曲棍球协会会长十分后悔,找到金昶伯连连道歉,并恳请金昶伯回国执教。他许诺的待遇和条件都大大优厚于中国,但金昶伯断然谢绝了。金昶伯说:“人是需要尊严和感情的,金钱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接纳了我,全力支持我和我的球队,这份情谊,我能扔下吗?我要珍惜,并永远记在心里……”
       在中国为体育事业全力奉献的金昶伯依然十分珍爱自己的祖国,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乃至所有的国际比赛,只要听到韩国国歌,他都马上肃然站立,眼中闪着泪花……
       讨回男子汉尊严:釜山夺金心潮澎湃,注目祖国国旗泪眼模糊
       亚运会在金昶伯的故乡釜山隆重举行,女子曲棍球决赛在中韩两队之间进行。
       在2001年以前的五年内,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从未在正式大型比赛中战胜过韩国女子曲棍球队,金昶伯说:“真正的较量在这次亚运会。”
       赛场上,决战在即,两队队员分列在球场上,只等待开场哨吹响。此时,一个令人无比感动的场面出现了:金昶伯手捧100朵娇艳盛开的玫瑰走到赛场中央,一直走到中国11号队员、28岁的爱将唐春玲面前,双手把鲜花献给她,并在她的脸颊上轻轻地吻了一下,祝贺她参加第100场国际比赛。唐春玲猛地一愣,泪水流了下来。她和场上所有的中国姑娘激动地向主教练挥手,又紧紧握成拳向空中猛地一挥,向主教练表达必胜的决心,也请主教练放心。
       奇迹终于随着比赛结束再次出现!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姑娘们欢呼着奔向慈父般的主教练,把那束鲜花——100朵玫瑰举到金昶伯的胸前。此时,金昶伯许久许久地沉默着,回头望着自己祖国的国旗再望望低头走下赛场的韩国女队一个个熟悉的姑娘,泪眼模糊……
       比赛的结果传遍和震惊了韩国,韩国的许多媒体说:“金老师以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讨回了本来就属于他的男子汉尊严……”
       金昶伯的亲友说:“这是我们最不愿意和最希望见到的……是的,并不矛盾……我们为自己国家和民族有这样出色的教练而感到自豪!”
       (张松摘自《家庭》2003年1月上半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