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潮]外交部发言人轶闻
作者:邹建华

《中外书摘》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书是一本介绍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发布制度和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的策略和技巧的读物。
       书中首次披露了外交部发言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故事和发言人的甜酸苦辣。
       
       外交部发言人的官
       有多大?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由于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许多错觉和误解。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
       有一年,某部委邀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他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老人殷殷地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李肇星担任副部长期间,有一次出差乘飞机时,一位航空小姐问他:“老同志在哪里工作?”李肇星答道:“我在外交部工作。”航空小姐忽然变得格外热情,问李部长:“你认识 × × × 发言人吗?”李肇星答:“认识。”航空小姐又问:“你经常能见到他吗?”李肇星答:“天天都能见到。”航空小姐羡慕地说:“您真幸福!”
       有一次,李肇星副部长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动后从街上步行返回外交部。途中,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
       有一天,章启月下班骑车回家,路遇几个骑自行车的人。其中一位说,快看!刚才骑过去的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其他几位都讥笑他说,亏你想得出来,外交部发言人能骑自行车?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既没有保镖,也不配备专车,好几位发言人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
       外交部发言人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来的各种信件。有告状的、申诉的、请求帮助的、要求代为转交信件的,等等。来信对发言人的称谓可谓千奇百怪,有称国务院领导、国家领导人的,有称发言人省长、首长的,有称外交部领导的,不一而足。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外交部发言人的苦恼
       
       发言人名声大,荣誉高,受人敬重,这些对发言人来说都是好事,但有得便有失。由于经常在电视上露面,公众有点脸熟,麻烦也就随之而来。首先,出行就变得不太方便了。乘车、过马路、逛公园、逛商场等从此不再轻松、自由,无论在哪里一出现常常都会引起旁人的注视或围观。其次,是不可避免地成为别人品头论足的对象。其表态内容是软还是硬、长相是美还是丑、衣服搭配是否合适、发型吹得如何、表情是否呆板、口齿是否清楚伶俐、外语讲得是否流利,发音是否准确等都成为人们议论、批评和指责的话题。
       据载,某发言人的一个侄女从老家来北京后,该发言人请她在一家餐馆吃饭。外交部发言人在这一餐馆出现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并且居然还是和一位年轻的小姐在一起,这无疑引起了餐馆里其他就餐客人的高度注意。客人们不断把各种目光投向他们,并不时地窃窃私语。
       一位发言人一次骑车回家途中,被另一骑车人撞倒在地。爬起来后,本想与对方理论一番,却不曾想惊动了一旁的路人。看到有人竟敢把外交部发言人撞倒在地,他们感到非常气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纷纷指责肇事者。这位发言人感到很尴尬,赶紧从围观的人群中悄悄地溜走了。
       一位发言人每天下班都坐地铁回家。每天在地铁上,都要忍受众多乘客好奇的目光。有一次,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凑过来问这位发言人,您是某某发言人吗?这位发言人不愧为外交部发言人,把对付记者的模糊答问技巧用到这里了,他幽默地回答:“大家都这么说。”
       一位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外交部的一名外交官,在各种场合能够代表中国政府回答记者提问,公开表明中国的立场,确实有一种荣誉感。但也有许多麻烦。媒体对发言人个人情况的报道,有许多是不符合事实的,有的水分很大。有的记者听到关于我的一些传闻,就编成文章发表,事先也不征求我的意见。比如,有人说我精通日语。我确实曾经学过日语,但因基础不扎实,早就忘了。文章发表出去后,就给我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次到某个地方去后,有人听说我精通日语,竟要求与我进行日语对话。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当了发言人以后,不可避免地就成为了名人。在公共场合露面时,要求合影、签名的人很多。有人甚至利用同我的合影去使馆办签证。还有人打电话约我见面,有时也会收到上访的信,这都牵扯了我不少精力。
       在超市“口吐狂言”的那个人
       是个“神经病”
       还是“外交部发言人”?
       为了方便记者提问,新闻司2000年设立了发言人移动值班电话,每天24小时包括周末和节假日都受理记者提问和回答记者提问。这一做法一出台受到外国媒体的好评,认为这是中国走向更加开放透明的一个举措。
       这一做法在国际上可能也是仅见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也做不到这一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星期天不回答记者提问,平时晚上11点就关机。周六时间更短,下午1点就关门。
       外交部移动电话虽然以发言人名义受理记者提问和回答记者问题,但实际上发言人并不出面,而是由新闻发布处的几个处长轮流代劳。下班后、周日或节假日,不论去干什么都要将移动电话随身携带,随时准备接受记者提问并回答问题。没事时还好,一天没几个电话,甚至一个电话也没有。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可就麻烦大了,电话会一个接一个。有一次,一位处长正和爱人在公园散步。因突然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一下子来了100多个电话,电话几乎都被打破。一个电话还没接完,电话记录上显示又来了七八个电话。接完一批电话后,手都抬不起来了。有时,晚上在睡梦中也会被铃声叫醒回答记者提问。最后弄得一听见电话响,心里就发麻。
       一个星期天,发布处一位领导在超市购物,突然手机响了,一美国记者来电话问中方对美国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有何反应。这一问题正好已备好回答口径。这位处长从口袋里掏出写有口径的纸条就开始回答:“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严重违反中美‘八一七’公报,不断提高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中国政府已多次就售台武器问题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此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我们要求美方高度重视中方的严正要求和立场,充分认识到对台军售升级将对中美关系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和后果,严格执行中美‘八一七’公报的规定,立即停止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表态,引起身旁顾客的频频侧目和指手画脚。不知此人是何许人物,穿个大裤头,脚蹬一双破凉鞋,居然大言不惭,张口闭口就是中国政府、严正交涉之类的词,还以为是个神经病。谁能想象得出这是中国政府在做严肃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