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林]随赵启正访日
作者:蔡名照

《中外书摘》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4年12月6日至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代表团访问日本,赵启正任团长,我任副团长。
       这是在中日关系出现一些麻烦的情况下,为促进两国有关方面加强沟通和交流的一次重要访问。
       为使读者近距离感受启正的智慧和风采,故追记此次访日的几个片断。
       富士山下的夜晚
       抵日第二天傍晚,在紧张的拜访座谈之后,王毅大使邀请我们去看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我几次来日本,但一直没有机会走到它的近前。
       到达山下住地时,太阳已经西落。收拾完行李,启正、王毅和我对坐窗前,窗外是一片染上秋色的树林,林子的边际就是高耸入云的富士山,夕阳把整个山体映得通红,山顶的堆雪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飘在山腰的云带在夕阳的折射下忽隐忽现。只是,在周围辽阔的原野衬托下,富士山多少显得有些孤寂。
       凝视着窗外的景色,我们开始议论起白天的会谈。当天上午,我们在东京会见了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杉田亮毅、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中午与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理事长白西绅一郎共进午餐,下午在总理官邸会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自从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后,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受到严重损害。在会见中,大家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就是如何打破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僵局。杉田先生是长崎人,亲身经历了原子弹爆炸的悲剧,他说:“应该让日本人到中国的纪念馆去看看,这种做法比在教科书上学习要来得更加深刻。”七十多岁的野田毅显然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年轻人不知道那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如果美国总统每年去参拜在长崎扔原子弹的美国兵,日本人能不反对吗?”细田博之也说,“1980年我36岁时,开始从事与中国的经贸工作,深刻体会到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含义。”这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在日本,中日友好仍然有着深厚的根基。
       
       吃完晚饭,夜色已遮住富士山的身影。启正召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讨论他接受TBS电视台访谈的细节。与启正共事四年,这是我第一次与他一起出差。平时印象,启正是个粗线条的人,说话快言快语,为人随和,衣着随意,他办公室的桌子、沙发、茶几上几乎堆满了各种书刊,也从没见他整理过。但此时,他却表现得格外细致。对访谈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他一一做成卡片,把我们当作观众,演示回答时的论据、论点、用词、语气,请大家评头论足。
       启正曾从事核物理学工作二十多年,用他自己常说的话,搞外宣是“半路出家”。其实,他正是得益于自然科学工作的习惯,勤于积累数据、积累文献。他在对外交流中,往往能用朴素简单的语言,把事说清,把理说透,使外国人能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尽管这次访日前,在国内已作了充分准备,但是根据白天与日方交流的情况,启正又引导大家对一些问题再作深入讨论。他反复说,这次来日本交流,既要充分表达我们的观点,又要入情入理,让日本普通民众能够接受。凑着昏暗的灯光,启正认真记录着大家的意见,一遍一遍地推敲,直到深夜。
       天刚蒙蒙亮,王毅大使就叫醒大家看日出。我们走上楼顶的阳台,清新的空气中透着秋末冬初的寒气,极目远眺,辽阔的原野里升腾着一层水雾,托着新出的朝阳依在富士山旁。朝霞里的富士山映衬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那么雅致和清秀。迎着朝阳,我们向东京出发了。
       与国会议员座谈
       接下来的访问异常紧张,我们的车队每天从早到晚在东京往返穿梭。看着东京街头幢幢崭新的建筑,使人感到日本经济确实开始复苏了。
       三天里,我们先后拜访了日本外相町村信孝、经团联会长奥田硕、自民党总务会长久间章生、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以及共同社、时事社、朝日新闻社、日本放送协会(NHK)、朝日电视、东京放送协会(TBS)等日本主流媒体负责人。启正在担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和国务院新闻办主任期间,曾与这些人多次会面,从一些人见到启正时兴奋地拥抱的神情看出,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会谈中,启正坦率地对他们说,小泉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在中国罪行累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参拜表示严重不满是理所当然的,这不能用所谓的日本文化传统去辩解,更不能说中国干涉日本内政。
       9日上午,我们在新大谷饭店举行座谈会,邀请15位日本青年政治家以“促进中日友好”为题交换意见。这些青年政治家大都三四十岁,分别来自自民党、公明党、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等,都是日中友好议员联盟的成员。
       
       大家围坐在宽大的会议桌两侧,桌上几盆插花,姹紫嫣红,为会场增添了柔和的气氛。出身政治家世家的自民党议员林芳正首先发言:“目前的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最近有一种说法,‘政冷’已经影响‘经热’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中国特别提到把日本与德国相比,但是大多数日本人不知道德国是怎么做的。”林芳正发言后,各位议员陆续作了简短的发言,态度友好但气氛略显严肃。这时,启正以轻松的语气接过一位议员的话题,说:“中日两国是近邻,两国友好对双方有利。比如,日本历史上有很多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带回了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的文字就受到中国汉字的影响,这只是一个方面。在近代,中国又从日本吸收了很多文化成果。比如,汉语中的俱乐部、混凝土、物理学、化学、干部、立场等等词汇,都来源于日语。上世纪初曾有人统计,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有九百多个。还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都曾在日本学习,从这里吸收了民主的思想……”启正的一番话,一下子把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会场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启正的确是善于沟通的演说家,他总能在双方的差异中找到共同点,在距离之间找到桥梁。即使是严肃的话题,他也能轻松幽默地表达;即使是尖锐的挑衅,他也能使其为我所用。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启正正在德国举办柏林亚太周活动。晚上我给他打电话汇报工作。他告诉我,下午举行记者招待会,德国记者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表示了对美国的同情,但中国的年轻人却在互联网上幸灾乐祸。请问是否有这种现象?他回答说:“我本人在上海工作时,建造了一座和纽约世贸中心几乎一样高的金茂大厦。金茂大厦在设计、管理方面与世贸中心有着良好的关系,现在它失去了一位好姐妹。至于你说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反应,我想中国人口很多,在网上表达这种情绪的人不会超过千分之一。他们显然是联系到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和中美撞机事件,因此这只是他们一时的情感宣泄,不是哲学的思考,而你们德国人是有哲学传统的民族。”我问启正,德国记者什么反应,他轻松地说,“他们都笑了”,说完他自己在电话那头也大声笑了起来。
       为了这次与日本青年政治家的座谈,我们作了详细的准备。启正手里拿着一摞卡片,记录着在网上查找到的各位议员的简历、爱好等资料,因此每位议员发言,启正都能对上话,显得亲切自然。共产党议员小池晃赞叹道:“赵先生到底是一个广报大臣,我听了你的话十分敬佩。你对日中关系的担忧,我能理解。日本的侵略战争是事实,日本应该在承认侵略战争的基础上开展外交。”
       在相互信任的氛围里,赵启正坦率地阐明了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当代日本人,我们没有追究责任的意思,‘江户的账不能让长崎来还’,”启正信手拈来一句日本成语,“但日本方面有人一再触动旧伤,中国人是很痛的。中国人对战争历史很敏感,我们并非鼓励仇恨,只是为了警惕今天和未来。中国人在别的问题上看法也许多种多样,但在战争历史问题上的观点是相当一致的。”赵启正接着说,“中国在近代约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贫穷、虚弱和受欺凌的。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2亿银元,这是当时中国两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日本三年多的财政收入。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国家两年没有一分钱的财政收入会是什么局面?而日本用赔款发展了工业,改进了教育。日本孩子的教育普及了,而中国孩子失学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中国失败了,又赔偿4亿5千万两白银。中国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就一年一年分期给。后来美国老罗斯福总统提出,没赔的钱就不要了,美国还把一部分钱用于中国教育,一部分钱建了大学,其他六国也响应了美国。但惟独贵国没有少要分文。中国电影电视中,关于鸦片战争的、关于八国联军的也有一些,但关于日本侵略的最多,这是因为这一百多年来日本侵略中国的时间最长。仇恨不能遗传,历史却不能遗忘,过去的贫弱不能重复。”
       启正说完,会场宁静了片刻。一位议员用缓慢的语调说,“我们确实不知道这些历史。受害者和加害者的感受是不同的。”
       座谈大大超出了预定的时间,休息片刻,服务员端上西式午餐。经过半天的交流,大家已经熟悉了,气氛也热烈起来。在启正的提议下,大家举起杯来,几位会说中文的议员和我们一起用中文祝愿,为了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干杯”。
       TBS电视访谈
       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时,启正访日曾接受日本朝日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田原总一朗的访谈。田原以提问尖刻著称,当时正巧发生了朝鲜难民闯进日本驻沈阳总领馆事件,有人劝启正,是不是另选一个平和一些的主持人。启正则说,田原的节目观众多,接受他的采访才有效果呀。果然,那次访谈在日本引起了较大反响。
       借鉴那次经验,这次访日的一个重要日程是:启正与日本前官房长官野中广务先生在TBS电视台的“时事放谈”节目中接受著名节目主持人岩见隆夫的访谈。“时事放谈”是个名人汇集的节目,在日本有较高的收视率;野中广务是日本著名政治家,熟悉中日事务;启正也是在日本知名度较高的中国部长之一。著名的节目、著名的主持人、两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使得这次访谈格外引人注目。
       10日下午4点45分,我们来到TBS大厦,野中广务先生在会客室迎接我们。启正和野中广务是老朋友,一见面,两人就笑着拥抱起来。落座寒暄之后,启正就和野中广务商量如何应答访谈中可能涉及的敏感问题。年近八十的野中广务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政治家,身板笔直地坐在沙发上,一头白发梳得丝丝分明。他一边喝茶一边静静地听着启正的说明,启正刚说完,他即表示完全理解了启正的思路。
       我们一起走进演播大厅,岩见隆夫、播音员小岛庆子和其他工作人员已经各就各位了。岩见隆夫大约六十岁左右,胖胖的身材,略微有些秃顶,神情内敛,话也不多,完全不像以说话为职业的人。他向启正和野中广务简要说明注意事项后,录制就开始了。启正小声对我说:“你要注意我说的每句话,觉得哪儿不妥,节目录完后立即提醒我。”我也小声答道:“好的,但还是要预祝你一次成功。”随后,一位副台长领着我们到楼上监控室,通过电视屏幕观看录制现场情况。
       岩见的访谈是从启正的家事说起的,他一上来就拿出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问启正:“听说您的祖父曾在日本法政大学留学,这里正好有当时的照片,哪位是您的祖父?”启正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摇摇头笑着说:“我找不出来。祖父去世比较早,对他的印象,主要是从我父亲那里间接留下的。他说过一些对日本的印象,比如说,日本明治维新后,当时很多西方的词汇译成了日文,又传到了中国。”
       岩见话锋一转,开始谈中国的状况:“日本现在有相当强烈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启正在简要解释了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后说道:“中国虽然GDP增长率比较高,今年达到9.5%。但中国GDP的绝对值还很低,总量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却是日本的10倍,人均GDP不过是日本的三十分之一。我们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绝没有威胁别国的想法,我们的目标是和平。”
       岩见终于谈到了靖国神社问题,他抬起头,面无表情地问启正:“总理大臣去参拜,并不是对甲级战犯的祭祀,中方反对参拜,有些日本国民认为这是对日本内政的干涉,您怎样认为?”启正扶了一下眼镜,目视岩见,回答说:“如果这些战犯的罪行发生在日本国内,没有越出国界,那当然就是日本国内的事情。但东条英机是受国际法庭审判的战犯,是在中国犯的罪行,是属于国际性的犯罪,那就不是单纯的日本国内的事情了。东条英机曾作为关东军司令,直接迫害和屠杀了许多中国人。既然是在中国犯罪,中国人对他表示不满,反对参拜靖国神社,这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能视为干涉日本内政。”启正说话时尽管语调平和,但掷地有声。岩见似乎并不完全同意启正的观点,说了句“这个话题恐怕还有很多议论的余地”,就转到下一个问题了。
       四十五分钟很快过去了。岩见先后问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新的领导集体的工作目标、中国对美国的政策和态度、伊拉克战争、朝鲜绑架日本人、ODA、对中日关系的展望等十几个问题。岩见提问老到,启正回答从容,野中广务呼应得当,录像一次成功。
       当天晚上,TBS电视会长砂原幸雄率领TBS全体领导成员宴请我们代表团一行。餐厅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平房院落,室内陈设简洁雅致,窗台上摆着几盆盛开的兰花,窗外灯影里隐约可见花草、小桥、流水。砂原幸雄已和启正多次见面,加上下午录像成功,大家显得格外高兴,频频举杯互相祝福。
       启正问坐在对面的砂原幸雄:“我记得,上次见面时,您还是一个人生活,不知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变?”这时我才注意到砂原幸雄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尽管身板硬朗,声音洪亮,但仍是满脸的沧桑。启正小声告诉我砂原幸雄的夫人已去世多年了。砂原幸雄礼貌地抬了一下身子,说:“谢谢您还记着,我还是一个人。”启正问:“难道您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砂原幸雄说:“当然有啊,但是我的夫人在天之灵不允许啊。”说完他就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凄然。
       启正拿出笔记本,撕下一张纸,写下了几句话,伸手递给了砂原幸雄。没想到,砂原幸雄看完后,立刻站了起来,双手把那张纸恭恭敬敬地捧在胸前,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也变得沙哑,他大声喊道:“大家都听我说,这是中国的赵部长给我写的,是给我的批准书,我要把它装裱好,挂在我家的客厅中央。”接着他把那张纸递给翻译,让翻译念给大家听:“您的夫人在天国看到您对她的恋情不移很受感动,但您长久这样,她很不安,她希望您快乐,她也就快乐。她真心希望您开始新的生活。”
       餐厅里顿时洋溢起热烈的气氛。
       从日本回国不几天,启正和我都分别收到了砂原幸雄的来信。信的最后说,“我会把我们这份友谊作为一生的财富认真对待的。”
       (编者注:本文作者蔡名照,原为新华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2001年5月起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