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中国武侠片笑傲世界
作者:陈 淼

《青年文摘(绿版)》 2002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那些月夜游走、仗剑掠波、竹叶论剑的影像奇观,似乎只是外国人看看的皮相,重要的是刀丛中表现出的浪漫诗意。回归千年来中国人心目中的武侠世界,勾起外国人对中国侠客境界的憧憬和迷恋。
       在这个好莱坞影片充斥一切角落的时代里,寻遍世界各国商业电影,能与好莱坞电影抗衡的只有印度的歌舞片与中国的武侠片。
       据武侠影视专家陈墨先生介绍,武侠电影80年前就开始了。1928年,《火烧红莲寺》成为早期武侠片的突出代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政府开始干预电影制作,国难当头,娱乐不宜,而且当时武侠片中神怪内容较多,此后,主流的电影评论直接把武侠电影划归封建迷信的范畴。1949年后,武侠电影“衣钵南传”,《黄飞鸿》成为香港电影的杰出代表。如今已经拍了一百多部,现在还在拍,这该是世界电影的吉尼斯纪录了。而后来武侠影视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清晰脉络:
       1.胡金铨电影
       他的代表作是《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一部比一部好。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电影来做的导演。《侠女》是整个华人电影第一个得戛纳最高技术奖的,为武侠电影和整个华人电影争得光彩,创造了东方神话。胡的电影喜欢历史氛围复杂的环境,画面像中国的水墨画,还想解决人的爱恨情仇的矛盾。他可以说是武侠电影的大宗师。
       2.李小龙电影
       以《精武门》、《死亡塔》、《死亡游戏》、《唐山大兄》、《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为代表,以反西方的民族主义为主题。
       3花拳绣腿电影
       ,
       以《四大门派》、《醉拳》、《笑侠楚留香》等一批为代表,正式开始了武侠电影作为商业类型片拍摄潮。以武术套路的编排演练为核心,将其融入一个叙事复杂的通俗情仇故事,加入不少喜剧因素。其代表人物便是成龙。
       4学院派武打电影
       以《少林寺》、《武当》、《南拳王》等为代表,以反花拳绣腿为旗帜,开始启用武术学院、武术队的专业武术教师,以及各种全国武术比赛的获奖武术专业人士担任影片的主角。
       5.新武侠电影(以钢丝绳和分镜头为主)
       从《东邪西毒》、《新龙门客栈》、《鹿鼎记》、《笑傲江湖》为标志,开始了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武侠电影的浪潮,使中国武侠电影达到了一个出神人化的视觉境界。新武侠电影吸收了各阶段武侠电影的特点,可谓中国武侠电影的集大成的登峰造极阶段。
       6.侠文化(没有武打动作)
       代表作品就是《双旗镇刀客》。
       7.数码武术电影
       以《中华英雄》、《风云》为代表,试图在视觉风格上具有数字艺术的美术特征,超越新武侠电影中由分镜头剪接和钢丝绳技术决定的视觉影像。在视觉风格上,该两部电影还借用了被改编的香港同名武侠漫画丛书的漫画风格。
       8.李安电影
       以《卧虎藏龙》为代表、使中国武侠电影真正获得了美国好莱坞的认同。李安的电影重新继承了胡金铨电影的美学理想,使视觉画面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诗意,同时,李安开始尝试在通俗文学故事的讲述中,使对话、画面氛围和音乐渗透出一种道家和儒家的哲学境界。
       成人童话
       几乎每一部影片都是冲着票房而来。李安也曾说过,武侠片很有搞头。认真统计一下,武侠片应该是中国卖得最好的片种。武打片和言情片一度成为港台地区支撑整个电影业生存的两大支柱。20世纪90年代初又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有很多国际上的买家。当时还闹出一则趣闻,《黄飞鸿2》在韩国被禁,原因是几家电影公司为了抢购,打起官司来丁。而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奥斯卡获得4项大奖,同时,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达到1亿美元,使李安成为继吴宇森(《变脸》)之后第二个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中国导演。制片商看到了中国武侠动作片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它可以用来满足电影观众的不断变化的观赏口味。比如,由香港影星杨紫琼出演的007系列片第18集《明日帝国》的票房收入比007系列片最高票房还高4倍。虽然不能把所有粟房增加的原因都归结到杨紫琼身上,但这个又会舞蹈、武打,又会表演的东方女星进入这部影片,对提升影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重要。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创作这些年来一直就没有终结,反而越来越火。
       武侠片的市场潜力是有着深刻’心理基础的。武侠影视是“成年人的童话”,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情结来自古老的文化传统,来自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望。在武侠小说影视中中国人的想像力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谁不向往鹤飞冲天、铁骑奔腾的侠骨英姿?谁不羡慕双剑合璧、闯荡江湖的儿女情怀?侠客们超越了温柔敦厚的古老说教,跳出了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永远不为吃饭谋生发愁,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历经磨难而终成大器——这正是我们许多人在平凡生括里的梦想。
       中国人的武侠情结,来自对公平、正义、自由的向往,是中国老百姓弃之不去的一种“平民英雄”情结。从清代的《儿女英雄传》到21世纪的《卧虎藏龙》剧本堂而皇之登上美国教科书,武侠精神早已衍生成为“大英雄精神”了,可谓“笑傲全球”。从李安到黄健中,从《卧虎藏龙》到《笑傲江湖》,对武侠文化的探索也日臻完善。
       新武侠片不再粗制滥造,制作越来越精良,包装越来越精美,在人性的开掘上也越来越深入。与传统武侠的“黑白脸谱”不同的是,新武侠对人文的关怀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从多个层面上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火物复杂的性格。英雄是冀核心,而解构人性则是他新的关注点,也是一种方向。
       从《卧虎藏龙》到央视版的《笑傲扛湖》,观众可以感觉出:新武侠的内涵和观众心目中的完善仍有距离。新武侠故意打碎了这种完善,换而言之也就是新武侠给“浪漫主义”则加了点现实的味道,所以无法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完善。美国人看好《卧虎藏龙》,中国人则说看不出味道,香港观众喜欢《笑傲江湖》,而内地观众则一片笑骂,徐克《蜀山传》9000万港币的制作。大部分花在了特技上,但是有的人说好,有的人叫骂。一种永远无法与坐标轴(观众)相交的抛物线,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武侠”的理斛。不二样的侠客梦,在每个人心中化成了不一榉的绕指柔。但不管是捧是骂,总之都要看。
       走向世界
       华人导演登上了领奖台,《卧虎藏龙》,这部起先并不看好的影片,海外市场风光一时,国内影坛一片争议,两种境遇反差的背后,是对文化的不同读解,《卧虎藏龙》现象表明:在电影工业迈向高科技的今天,华语电影最能打动全世界的秘方,是影片对本民族文化积淀的挖掘,导演的提纯能力,是胜负手。从根本上说,李安和张艺谋走向领奖台的路径是一样的,他们的叙事策略只在于一个用酒,一个用剑。李安的优势在于他掌握了西方人的语言,去讲东方故事。
       动作影片在世界各国有它的经典样式,例如英国的侠盗片、美国的西部片、日本的剑戟片等,它们构成自己本国独特的电影类型。中国的武侠片以深厚的哲学基础、完美的动作设计和善恶分明的人物谱系,使其成为世界电影界一个无法替代的类型影片,其次,武侠电影对世界电影特别重要的一种贡献,是它改变了暴力呈现的方式,它把血腥的:暴力杀戮的场面消解成一种供人观赏的舞蹈化的视觉奇观。武侠电影由于内容的原因必然要展示暴力,西方那种直接的暴力场面对观众感官造成强烈的刺激,对观众有不良的心理暗示,但,中国武侠片往往逋过舞蹈化的武打方式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把武术技击变成一种供人观赏的东西。这也是中国武侠片在美国兴起、被观众认可的一倔要原因,还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武侠电影都强调以武德服人,把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技能的完善同时展开,《少林寺》、《武当》都具体展现了这个体能与心智同步成长的过程。在电影的人物创造和叙事方法上这也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方式,它的形成是一个中国文化传统传承的结果。港台武侠片的技击表现在许多方面都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归根结底,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武术更不是一种玄想,要拍武侠片不是靠灵感、靠金钱就能完成的,非有长时间潜心的、刻苦的研究,不然在精神境界和动作设计上都很难抓住武侠的精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同日本武土片、印度歌舞片、美国西部片和欧洲侠盗片,李安选择《卧虎藏龙》就是对传统的回归。
       功夫片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不仅中国人在拼命地做,老外也在学着做。这又使我们面临挑战。同时武侠电影仍然面临困境,好莱坞的渗透、盗版的冲击,一点一点侵蚀着武侠片的阵地。这其中最要命的是创造力的匮乏。世纪之交的香港电影人,竟然还在啃60年代就已封笔的金庸作品。金庸的15本书前前后后不知被嚼了多少个来回。
       似乎整个武侠片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下一次,我们拍什么?
       (李向志摘自《文化月刊》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