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刘永好:吃苦是人生最大的教育
作者:徐 剑

《青年文摘(绿版)》 2002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1年10月28日,刘永好兄弟荣登“2001年度中国大陆百名富翁排行榜”榜首,成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刘永好,你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成功的丈夫、成功的父亲。你实现了一个女人所有的梦想。”
       刘永好与妻子李巍的相爱多少有点儿一见钟情的浪漫。
       1979年春天,四川省机械厅干校。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才女李巍并不想在中专学校的校医位置上终其一生,准备报考母校的研究生,每天跟着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讲座补习英语。一天下午,小收音机突然不响了。打字员小李看到李大夫愁眉不展,便自告奋勇地去找学校的物理老师修理。两个年轻姑娘疾步走到教学大楼前,刘永好恰好从教学楼上走下来。
       “刘老师,请留步。”小李请求,“李大夫的收音机坏了,你能不能帮她修理一下。”
       “没问题。”刘永好抬起头来,两只眼睛与李巍秋潭似的眸子相视,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油然而生。
       修理小收音机,对德阳老牌工业中专毕业的刘永好来说只是小事一桩。当天傍晚,他就将修好的收音机送回李巍手里。
       从那以后,刘永好总是找各种借口去看望李巍,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不适,也到校医室看病拿药,为的是多看李大夫一眼。
       几个月后,心思细密的小李察觉到刘永好对李巍的好感,当仁不让地要做他的红娘。刘永好粲然一笑:“多谢好意。我如果连开口求婚的勇气都没有,那还算什么男子汉…”
       果然,当天傍晚,刘永好便闯进李巍的寝室,单刀直人地说;“李巍,我想与你交朋友,我们可不可以处下去……”
       “不行!”面对这个“唐突”的男子汉,李巍斩钉截铁地答道。
       “你可以考虑考虑,我等你,哪怕一万年…,”刘永好转身而去。走到门口,他霍然回望了李巍一眼。
       正是这灿烂的一瞥,将李巍的魂魄掳走了。
       李巍将自己已与刘永好恋爱的消息禀报父母,老人坚决不答应。同事们也不无遗憾地劝她;“终身大事,述是慎重一点好。刘永好无论学历和家庭,都配不上你!”
       李巍摇头一笑,仍然坚持自己的主见。三个月后,他们闪电般结了婚。因为手头拮据,小两口不敢请客,只买了七八斤喜糖一撒,就打发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步入洞房,婚床上摆放着的被子是两个人凑在一起的,最奢华的一件东西是李巍为自己买的英纳格女表,而刘永好的彩礼就是他请木匠做的一个五斗柜。
       新婚的日子甜甜蜜蜜。傍晚下课后,李巍挽着刘永好的手臂,沿着郊外旷野里的小路徐徐而行,醉人大自然怀抱里。一天傍晚,刘永好竟然背着李巍穿行于苍茫暮色之中。鬼使神差,被幸福冲昏了头的他居然将新娘背进一片墓地。
       李巍大惊失色:“永好,我好怕啊…”
       “别怕!”刘永好灵机一动,“这是我有意为之。从结婚那天起,我就暗暗发誓,要与你牵手永远,白头偕老,一直将你背进基地。生,不能同日;死,我们同穴!”
       “永好…”从不落泪的李巍泪水“哗”地涌了出来,紧紧地将脸贴到刘永好的背上。
       “李巍,放心,作为丈夫,我要帮你实现女人的所有梦想。”刘永好激情飞扬地说,“请相信我,这一天绝不会太远。”
       8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刘永好将李巍当年用200元买的女表卖了185元,又变卖了收音机等值钱的什物,与三个哥哥一起凑了1000元,开始了他们迈向中国大陆首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养鹌鹑。
       于是,刘永好夫妇所住的学校宿舍楼的阳台上,一个高高的木笼占据了整个空间。木笼被隔成八层,每层养40只小鹌鹑。40天后,鹌鹑开始下蛋了,一天能捡200多个蛋。
       阳台上养鹌鹑仅仅是饲料配方实验的第一步。李巍充分发挥曾当医生的优势,打通关节,找华西医大的同学买了一袋蚕蛹,让刘永好拿到乡下打磨成粉。饲料里该加多少蚕蛹粉,放多少克土霉素最合适,小鹌鹑长大的每个细节她都一一记录下来,为后来希望集团的饲料在南中国这片希望田野上横空出世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鹌鹑蛋越来越多,负责营销的刘永好干脆辞职,开始跑市场。他先在成都市青石桥菜场开门面,每天起早贪黑地守在那里搞批发。以后摊子越铺越大,他便挺进成都最大的东风市场。从此,李巍每天傍晚从学校出发,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穿越成都市区,到那里去帮助丈夫结账。防晴雨雪,风雨无阻。
       刘氏兄弟的饲料平台越做越大,1988年;当他们拥有1000万元的时候,便注册了希望集团。
       开张那天四兄弟达成一个共识:刘家所有的女人都退回家去,绝不许干涉集团的事务。就这样李巍开始了做专职主妇、相夫教女的生活。
       1996年夏天,女儿羽翼丰满,飞向大洋彼岸的美国求学。在机场送别女儿的一瞬间,李巍觉得自己当专职主妇的日子该结束了;回到家里,她对丈夫说:“永好,我该出山了,出去于点儿事。”
        刘永好不解:“这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改变?”
       李巍摇头:“我离开社会整整八年了,难道你不觉得我的感觉有些迟钝了吗?我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似乎不如过去默契了。”
       刘永好连连点头。
       “借我2000万。”李巍恳请丈夫。
       “没问题,明天就划过去。你随便玩,输了,就当交学费。”刘永好豪爽地答应了。
       “你以为你老婆会输?”李巍反诘道。
       “不!”刘永好哈哈大笑,“李巍是谁的太太嘛!”
       第二天,李巍注册了四川彩地印刷有限公司,随后又在大小凉山教农民播种了2万亩万寿菊,生产天然黄色素出口国外。
       五年过去了,李巍现在拥有六家公司,不仅还清了丈夫的2000万元,每年还有数官方无的纯收入流进新希望集团的账本。
       2001年国庆、中秋佳节,新希望集团举行酒会,李巍第一次在全体高级员工前登台演讲,她心存感激地说:“我想在这里告诉我的丈夫刘永好,你不但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还是一个成功的丈夫,你实现了一个女人所有的梦想。你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你以你的智能和胸怀,足以带领新希望集团走向更高的顶峰;在这国庆,中秋佳节之夜,我祝你健康快乐!”听着李巍饱蘸情感的演说,台下所有结了婚与未结婚的女人无不感动,站在前排的刘永好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1992年,刘氏兄弟家族企业第一次进行经济分割。
        除四兄弟共同拥有的新津两厂一所外,大哥刘永言专事中央空调和变频器的研制生产,从小送给别人的三哥陈育新则投身饭店业的经营管理,庞大的饲料帝国交给二哥刘永行和四弟刘永好执掌。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同心协力,想方设法将这块蛋糕做大,饲料企业由1993年的8家一跃成为35家,在海内外名声日隆。1995年春天,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又再次进行分割,二哥将成立的东方希望集团总部迁至上海滩;老四则将自己名下的产业更名为新希望集团,留守巴蜀之地。
       一个中国式的家族企业终于在三年内连闯三关;完成了排座次、论荣辱、分银饷的超越和涅槃,虽然其间历经了亲情的痛苦撕裂,彼此之间也少不了摩擦,但是岁月的烟云终究还是将痛楚的伤痕抚平。当整个希望集团的企业一跃成为现在的140家时,刘氏兄弟无不庆幸当初的清醒和理智,如今他们的旗舰已驶向各自既定的目标。
       刘永好总也忘不了充满亲情和温馨的青少年时代。四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他几乎没有一件新衣,每件衣服都是哥哥们穿旧了、穿短了,再留给他接着穿的。
       父亲土改时得到一件从地主家抄来的睨手长大衣,只有在出席重大活动和逢年过节时才偶尔从箱子底下翻出来穿几天。父亲穿起这件呢子大衣显得特别精神和气派,几个儿子羡慕不已。
       大哥刘永言考进大学,报到前,父亲让孩子的妈妈将那件呢子大衣拿出来,当着全家的面送给刘永言,让远行的学子感受到父辈的温暖。
       二哥刘永行渐渐长大了,作为成年礼,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哥要那件呢子大衣。大哥虽有几分不舍,但还是毫不迟疑地送给了二弟。
       三哥陈育新长成小伙子时,那件呢子大衣已非常破旧,母亲便将衣服拆了翻新,还花两角钱买了一包黑色染料,将呢子大衣放到锅里煮,谁知这样一来,呢子面料竟缩水了,长大衣变成了短大衣。纵使这样,三哥也非常喜欢。
       轮到刘永好穿时,母亲只好再次翻拆。刘永好就是穿着这身呢子大衣进京见毛泽东主席的,尽管赤着脚板,可他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帅气。一件呢子大衣,凝结着刘氏兄弟躯体里血缘深情,也温暖着他们的风雨人生。
       大哥刘永盲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他的头特别大,仿佛装满天下的智能,一般帽子都戴不上。他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数理化功课门门全优,弟弟们学习上有什么困惑之处,他都一一解答。即使过去了许多年,如今仍然雄风不减。电大毕业后,他当过成都一家工厂的副厂长,后成为计算机软件的编程专家。80年代中期,由他编程的CBD数控计算机软件曾风靡全国,至今一些大学讲计算机软件时还提到它,仍有不少企业在用。
       二哥刘永行沉默寡言,很威严,一言九鼎,做事非常认真,擅长精细化的管理。刘永好跟着他创业的时间最长,受益最深,兄弟俩很长一段时间就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办公。
       三哥陈育新善良纯朴,细致入微,性格随和,是管理型人才。他的华西希望集团主要涉足酒店经营和管理业。
       毕竟是同穿一件衣、同吃一锅饭长大的,刘氏兄弟亲情不泯,血缘之爱最难割断。
       新千年第一个除夕之夜,刘家大哥、二哥、四弟、五妹四家13口飞往澳洲和新西兰旅游。他们浸泡在湛蓝海水里,躺卧在金色的海滩上,重拾童年故事。他们专门给因故不能前来的老三陈育新一家打电话,其乐融融的亲情洋溢在刘氏兄弟之间。
       刘永好与妻子李巍戴着新西兰牛仔帽,相互依偎在绿茸茸的草地上,将夫妻相濡以沐定格在照相机的镜头上。“假如没有吃过苦,人生就不算完整。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的历程绝不亚于读MBA和博士学位。”
       《福布斯》张榜的第四天,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飞赴大陆采访刘永好先生,询问他撷取中国内地第一富宝藏的密钥在哪里、他的成功给仍在最底层奋斗的芸芸众生什么启示。刘永好伸出两个指头:“就两个字,吃苦。我在20岁以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这是人生最大教育。有人说他读过MBA(即工商管理硕士),念过博士,但是,假如没有吃过苦,人生就不算完整。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的历程绝不亚于读MBA和博士学位。这些苦难,给了我信念、力量,同时也赋予了我雄视天下困难和坎坷的毅力和勇气。”
       刘永好的青少年时代,似乎一直在用生命和生活的沉重佐证这个命题。他出生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父亲是重庆巴县人,出身贫寒之家,因陪地主家的少爷读书,结果竟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庆高等工业学校,是小有名气的学潮领军人物,也是当时重庆地下党年轻的党员,而母亲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战地女护士班的学员。
       在刘永好那童年的眸子里,生活展现给他的多是贫寒和苦难。母亲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病退后,一家七口人全靠父亲那一点儿可怜的工资维持生活,极为拮据。孩子中排行最小的刘永好并没有受到一点溺爱和娇宠,从懂事那天起就帮母亲做事贴补家用。
       少年刘永好认为,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秋末冬初天降暴雨。每逢那时,他们哥几个会挤在那间用塑料布隔成的狭小的房间里,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雷鸣声,激动得一夜无眠。第二天早晨五六点钟,天色未明,刘永好就早早地爬起床,将一只又大又深的背篓背在肩上,手持一根锋利的铁丝,在白杨树相拥的公路上匆匆走过,朝着地上的落叶一下下扎下去,一会儿便串成一根金色的叶串。刘永好每天早晨至少捡两三筐树叶后才赶到学校读书,傍晚放学回来又接着干。就这样早出晚归,他将全家人一年烧火做饭用的树叶全部拾够。
       然而,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夏天的暴风骤雨之时,岷江激流浊浪裹挟着泥沙、石头、野草和树木滚滚而下,刘永好纵身狂澜之中打捞枯树、原木,一点点堆积成小山,扛回家去晒干后劈成柴火,留够家用再挑到集市去卖。那一年夏天,他居然卖了3.5元。这是刘永好为母亲挣的第一笔生活费。当他把这笔钱塞到母亲手里时,母亲摸了摸他的头:“永好,这可是男人才做的事情啊,你毕竟是孩子。”
       “妈妈,我长大了,”刘永好笑吟吟地回答,“应该帮妈妈做点儿事了。
       那个年代,刘永好一家—个月只能吃上一次回锅肉和麻婆豆腐,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天天吃上回锅肉和麻婆豆腐。
       1966年深秋,16岁的刘永好跟着红卫兵北上京城“大串联”。临行前,母亲花了两角五分钱从旧货摊上为他买了一双已裂开口子的解放鞋,洗干净后在昏黄的灯下一针一线缝好。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第一双解放鞋。
       令他难堪的仍旧是那双最心仪的解放鞋。在接受毛泽东主席接见前,红卫兵必须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有一天操练时,后排的一位同学不小心踩在刘永好的脚后跟上,只听“吱啦”一声,鞋底和鞋帮彻底“分家”了,他一下子成了“赤脚大仙”。刘永好一屁股坐到地上,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泪水“哗”地涌了出来。他就这样光着脚走在初冬的十里长街上,匆匆步行到天安门广场,作为当年百万红卫兵的一员接受伟大领袖的接见。
       喜的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后,天安门广场上遗落了不少被挤踩掉的鞋子,刘永好拣了两只破旧的解放鞋配成对。岂料才穿了几天;那鞋帮与鞋底又脱离了,他只好用麻线把它们扎起来。—后来,他穿着这双破鞋,一步一步走回故里。
       往事如烟……想想一生最大的奢望就是吃回锅肉和麻婆豆腐,成为大陆首富的刘永好再也不怕失去什么,回望青春年代的吃苦经历,刘永好觉得商战中的艰难曲折胜似闲庭信步。
       1994年初,时任希望集团总裁的刘永好到云南昆明洽谈筹建饲料加工厂,列车经过凉山州府西昌时,看见一群彝族少年赤着脚、光著上身在铁路两旁拾煤渣。此情此景,恍惚就是三十多年前自己经历的重现,,一种无法抑制的哽咽在刘永好喉咙里涌动;—种悲悯之情在他心中奔突。随后,他北上京城,联合10名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发起中国的光彩事业工程,自己投资两个亿,建起14个光彩企业救助那些处于贫困线下的同胞,给他们插上脱贫致富的翅膀。
       “我和比尔·盖茨差距很大…我非常佩服比尔·盖茨,我会向他学习。”
       荣登榜首不久,刘永好接受日本NHK电视白的采访。接近尾声时,女记者突然问刘永好:“现在国外有很多人称你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你对此有何感想?”
       刘永好仰起头来,淡然一笑:“我和比尔·盖茨的差距很大。首先他所从事的是高科技产业;我们从事的却是基础产品产业;另外,他们的规模很大;是我们的好几倍;最后一点,他们的国际化比我们搞得好,产品销往全世界,而我们只在中国,海外份额很小…我非常佩服比尔·盖茨,我会向他学习。”
       寥寥数语,既反映了刘永好谦逊平和酌性格,更昭示着他成为中国首富后的清醒和睿智。对媒体称他为“中国头号新好男人”等等,刘永好总是淡然一笑。
       成功后,刘永好随和节俭的性格不改。有一天下午,他与新希望的老总们开会,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多才结束。当部下请他到餐馆用午饭时,刘永好摆了摆手:“何必那么奢侈,一包方便面足矣。”到外地出差,偶尔遇上请客菜点多了,他不想剩下浪费,就张嘴大口大口地吃将所有美味佳肴一扫而光。
       一个如此珍视财富的人,才能最大地享受和创造财富。
       (薛榴军摘自《家庭》2002年1月上半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