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热读]难平的心事
作者:张鸣跃

《青年文摘(红版)》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冯老爷子那天让保姆给他读报,有这样一个报道:山里红谷村小学的窑洞在一场大雨中塌了,民办教师杜红霞把自己的家改成了学校……杜老师每月的工资是80元。
       老爷子让保姆读了几遍,老眼含泪,久久不语。
       第二天,老爷子失踪了。
       小保姆给老爷子的二儿子冯军打电话,说老爷子失踪了,并说了昨天读报时的情景。
       冯军是一家连锁公司的总裁,一家人另有别墅。老爷子丢了,他详细问了一遍情况,猜到了老爷子的心事,也着急了。他先给大哥打电话,又嘱咐亲戚朋友分头行动:去客运公司,让老板出面,与通往红谷村所在县的已发车司机联系,查找一个名叫冯云山的89岁的老爷子,白发,老式军装,很倔,生性刚烈,虽说身体还行,但89岁独自进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冯军的大哥冯刚就是红谷村所在县的县长。他接到二弟的电话,大吃一惊,紧急思量详细安排。他本人亲自去车站,希望能接到老爷子。老爷子虽说已退休多年,但毕竟曾是一省之长,他的许多上级领导还都崇敬着老爷子呢!
       靠山乡背靠南山,共7个村,6个村在山前,一个村在山里,在山里的那个村就是红谷村。红谷村有二百多户人家,住得很分散,星罗棋布在几个山谷里,离山外最近的人家出山也有18里山路。靠山乡到县城不通公车,穿丘过沟40多里路,也有连人力车都去不了的村子。这几十年,靠山乡盼公路求公路也还没如愿,至于山里那个村,就更难顾及了,属于穷乡的挂靠村,跟没娘儿差不多。
       乡里只有一个小学,孩子们上中学也要跑40里路到县城,山里那小学是14年前才“私办”的,是回村的中学生杜红霞起了心念,挖了个窑洞办小学,开始是各家给红霞些粮食,后来乡里可怜见,就让那小学挂靠了乡小学,红霞按代课老师对待。红霞的二老去世了,所以才能在窑洞塌了之后把小学搬到家里。
       乡长接到县长的电话后,先打电话给红谷村村长,让村长准备好接待工作。县长说了,只要这次老爷子不太伤心,不大发雷霆,事情过后县里一定帮乡里解决一些问题。也就是说,修路和修建学校就都有希望了!
       红谷村村长接过电话,默默地坐了一阵子,起身去找红霞。
       红霞正在家里给孩子们上课。一间土屋,30多个孩子,用土坯做的桌凳。
       村长上了讲台,红霞看见老村长眼中有泪,知道他有话说了,就退到一边。村长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很长:一支为穷人闹翻身的革命队伍,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次山里的血战,一个小连长的英勇负伤,再后来的解放,小连长从乡长到县长到省长,直到眼下,小连长已是89岁的老爷爷了,他要来看我们这个小学了……
       村长哭了。
       红霞哭了。
       孩子们哭了。孩子们听爷爷奶奶们讲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哭叫:“我们去接老爷爷!”
       村长和红霞商量了一下,带孩子们去各家拿镢头铁锨。从村头到红霞的家有一道长长的陡坡,陷坑露石很不好走,孩子们走惯了没啥,老爷子肯定走不好,更要紧的是,不能让老爷子看到小小的孩子们走的是这样的路。要挖好台阶,尽力修漂亮点,让老爷子的心稍稍好受一点。到一家,说一家,各家都立刻参与,凡在家的人,都拿了工具跟上走,最后到坡底时已是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了,就和当年给自己的队伍修路时一样。
       就在陡坡的台阶挖到红霞家门口时,村长接到乡长电话,说别忙了,老爷子找到了,在家里,老爷子自己回家了。
       人们默默地解散了。
       十多天后,红霞突然收到一张10万元的汇款单,留言栏写着一句话:“我没脸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