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短札]有没有拆?
作者:夏松涛

《读书》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读罢李庆西先生的《卑微人生的破茧之旅——王安忆小说〈富萍〉阅读笔记》(《读书》二○○八年第二期),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苏州河附近棚户区的民众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文中说“好在那时候没有‘违章建筑’一说,偌大个上海也没有一个‘拆’字。”(115页),值得商榷。
       根据上海档案馆解放后的棚户区资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海市房屋调配委员会关于动迁房问题的报告、上海市闸北区城建局关于番瓜弄棚户改造等文件中,都有拆迁的记载。“文革”初期,杨浦区出台的《杨浦煤场附近棚户拆迁问题的报告》,其中就有明显的“拆”的字眼。可见,“拆”还是存在的。
       关于“违章建筑”——其实,解放前不少城市就出台了“取缔市民违章建筑的文件”,这样的资料在各地档案馆可以看到不少。建国后,上海还清理了一些违章建筑,如政府对工人新村以及学校附近的违建棚户进行了处理。当然,必须承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的“违章建筑”非常少,所以很少有人说。
       文学不是历史,所以历史不能苛求文学。但是,如果文学能充分地尊重历史,则文学会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