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牛粪上开出鲜花来
作者:小 天

《青年文摘(红版)》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面对一堆牛粪,100个人中或许会有99个人都只会抱怨其臭,却有那么一个人闻出了它的香,还硬是让牛粪上开出了鲜花。
       “现在牛粪值钱了,河南的,福建的,南方的都来这里买牛粪。”临泉的农民现在提起牛粪来都是乐呵呵的。而让牛粪变得值钱的就是王守红。从2003年开始,王守红每年的牛粪都卖出了4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的牛粪每年能卖出近千万元。
       可在10多年前,为了挣钱,王守红养过羊,喂过鸡,放过蜜蜂,但富裕一直像离夫妻俩很遥远的一场梦。1996年,爱琢磨的王守红终于找到了圆梦的办法。他发现,原来农民养黄牛是为了耕地,可农村实行机械化之后,农民的牛越养越少了。牛少了,市场上的牛肉价格肯定会涨,趁大家都不养的时候养牛,肯定能赚钱。
       王守红孤注一掷,当年就养了7头黄牛,到年底的时候,7头牛赚了1万多元钱。首战告捷,这大大鼓舞了夫妻俩养牛的信心。到1998年,他们已经饲养了40多头黄牛。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饲料的压力也大了起来,为了节约粮食,王守红经过试验,摸索出了“酒糟秸秆养牛法”,将酒糟与秸秆掺在一起后发酵,牛不仅爱吃,而且降低了成本。
       1999年,王守红养殖的黄牛可以赚到5万多元钱。一位马来西亚的客户来看了王守红的牛,对牛的质量很满意,当下表示全要了,价格还比一般的一斤高四五角钱,但他对王守红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一年要4000头牛。王守红傻了,这对于只有40头牛的他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4000头牛当时的利润可是600多万元啊,王守红实在不愿放弃这个发财的大好机会,他想到向其他养牛户收购。然而,国外客商要的是王守红养的肥牛,其他农民散养的牛质量不一,合作最后失败了。
       这次合作的流产,却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99年,长官镇成立了黄牛协会,王守红当上了会长。有了上一次的教训,王守红积极向村民传授酒糟养牛的技术,使当地的养牛业迅速发展起来,黄牛协会的会员发展到1100多人,全镇每年黄牛出栏都在4万头左右。
       牛养多了,王守红也成了黄牛买卖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000年,一位从河南来的客人找上门来了。然而,让王守红没有料到的是,他要的不是牛,而是送人都没人要的牛粪。而且这价钱还不低,1角钱一斤。一头牛一天可以有十多斤干牛粪,一天一头牛可以挣一元钱,一年可以挣三四百元钱。在将信将疑中,王守红准备按客户要求把牛粪晒干。
       整整一个夏天,夫妻俩晒了50吨牛粪。
       2000年7月,那位客户真的来了,而且以2万元的价格收走了这些牛粪。牛粪原来真的可以卖钱!一时间,村里的养牛户纷纷晒起了牛粪。没到一年,村里还形成了牛粪交易市场。收购牛粪的人越来越多,牛粪也从1角钱一斤涨到了一角五、两角,但还是供不应求。这时王守红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他们收购这些牛粪是干吗的呢?
       为了找到答案,王守红变着法儿套外地客商的口风。原来他们买去的牛粪是用来种植双孢菇的。市场上一公斤双孢菇可以卖到4元钱,而且供不应求。
       牛粪的谜底揭开了。王守红顿时觉得黄牛协会每年1000万元的牛粪生意太小家子气了。“他们种蘑菇的人买到的牛粪已经是3角钱一斤了,我们这里只要1角钱,是成本最低的。”如果当地也能种这种蘑菇,那一年能赚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钱。王守红为自己的这个新算盘激动不已。
       既然别人能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王守红觉得自己也行,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就是将干牛粪与秸秆混合发酵、消毒后,再到大棚里进行管理。经过一年摸索,王守红掌握了双孢菇的种植技术。2002年,他尝试着种了七分地的双孢菇,没想到这7分地的牛粪长出的双孢菇就卖了4000多元钱,2003年,他租用了一家皮鞋厂闲置的厂房,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基地。
       用牛粪种双孢菇,听起来有些脏。实际上经过高温发酵后的牛粪,不仅杀灭了病毒,牛粪还成了双孢菇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种出来的双孢菇深受国外客商的喜爱。
       2004年,王守红销售了16万公斤双孢菇,利润达到30多万元,这些双孢菇被当地的企业收购加工后,全部销到了国外。
       现在,王守红正投资80多万元修建科技园区,他要把全镇的牛粪包装了当做商品卖。
       从养牛到卖牛粪,是自发,而到用牛粪种植更赚钱的双孢菇,则是自觉。王守红笑着说自己也有了产业链。看样子,他小名叫做鲜花的妻子还要继续和牛粪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