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挺起脊梁做人
作者:石 伟 张风华

《青年文摘(红版)》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他原本是一个小乞丐,但儿时心灵所受的戕害与惨痛至今仍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并成为他彻底改变那种屈辱生存状态的巨大鞭策力。经过几番痛苦的挣扎与奋斗,他终于圆了大学梦;但是,他的灵魂又一次受到了深度重创,重创下他萌生了更大的梦想——这梦想的实施竟引起全国各大重量级媒体的极大关注,无意间,他成了中国最具新闻性的人物之一。
       
       小乞丐觉醒了:我要读书上大学
       李玉平于1984年10月12日出生在以“乞丐村”闻名的甘肃省岷县小寨村。从小他就被爸爸多次领到大城市去乞讨。他记忆最深的是6岁那年,他第一次被父亲强行拉着出远门到成都去乞讨。为省钱,父亲只买了一张下一站的火车票,一路逃票逃到了成都。出站时,李玉平挨了检票口工作人员的一顿责骂。父亲则不敢从出站口出站,而是绕了很长的路才到站门口与儿子会合。
       当晚,父子俩就住宿在郊区一个破砖瓦厂里,晚上,没被子盖就盖草苫子。第二天天蒙蒙亮,父亲领着他步行十多里,来到闹市区。当年幼的李玉平看到平时对自己相当严厉的父亲竟然从怀里摸出一个破碗,向过路的行人跪下去时,不禁惊呆了。没容他多想,父亲又命令他也在身后跪下去。他倔,梗着脖子不愿跪。父亲低吼着威吓他:“跪下!小心揍扁了你。”他只得含泪跪下了。
       跪着的父亲边作揖边向过路人喊着“大叔大爷大妈”什么的,乞求着:“可怜可怜我这没娘的孩子吧,两天没吃东西了。你们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一天下来居然乞讨到20多元。在回破砖瓦厂时,父亲高兴地说:嘎小子,这不比种田强百倍?这次乞讨持续了近一个月,天气变冷了,非常厌恶乞讨生活的李玉平吵着要回家。
       父子俩给家里带回了乞讨的300多元,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二年同样的季节,父亲又强行带他到成都去乞讨。20多天后,父子俩被警察逮住了。警察教训父亲说:“这小乞丐本该到学校好好读书嘛,不读书会一辈子过这种叫花子的生活。你做父亲的亏心不亏心?”
       父子俩被遣返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小寨村。
       8岁那年,当父亲又要带他出去乞讨时,他坚决不肯。父亲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他决不屈服,发誓说:“你打死我,我也不去了!”“那你想干啥?”他脱口而出:“我要读书上大学!”尽管他害怕警察,但警察教训父亲的话,他觉得有道理。父亲惊诧地说:“我的天爷,那我要拿出多少钱哪?”
       父子俩僵持着,妈妈说话了:“娃儿也该上几天学了。认几个字日后到外面去讨要,认个路看个地名啥的都方便些。”父亲到底点头了。
       就这样,当小寨村的同龄小孩随同大人外出乞讨时,8岁的李玉平上了村小。1997年9月,李玉平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寨中学读初中。2000年9月,李玉平考上了岷县重点高中县一中。这时父亲仿佛看到儿子未来的一丝希望,再也不叫他出去乞讨了,毅然找人借了800元高利贷,叫他去读高中。
       开学那天,不到16岁的李玉平怀揣着学杂费并背了20多斤土豆,步行60多里到一中报了名。学校集体宿舍住不起,他与几个贫困的孩子租外面的简陋房子住。自己做饭吃,买来煤油炉,用家里带来的一个舀水铁瓢当锅用。
       3年后,他以405分的成绩考入湖北荆州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虽然这类大学与他的希望有差距,但他仍然成为小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遭遇“深度撞击”,他萌发了拯救乡亲灵魂的强烈想法
       儿子考上大学,父母深感自豪。为筹措高昂的学费,父母又狠心借来5000多元的高利贷。临报到那天,怀揣着家里凑齐的7000元,李玉平直想哭,他强忍着泪水向爸爸妈妈深深鞠了一躬,说:“爸妈我走了!”
       在湖北荆州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李玉平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5元,但这并不妨碍他满怀激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电子网络系他很快出类拔萃,不久成了该系的学生会主席。
       2005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件在别人看来也许极普通的事情却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心,一阵阵痉挛一阵阵剧痛。
       那天傍晚,校门附近,他发现一个年约60岁的老人正伸出一只肮脏的破碗向一个商店的年轻老板乞讨。他边诉说着自己的可怜境况,边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哥大叔行行好吧!”见此情景,李玉平的脸腾地烧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同时他发现,天哪!这个下跪的老乞丐竟是自己老家的邻居薛大叔。薛大叔一扭头也认出了李玉平。李玉平冲过去,一把夺过薛大叔的碗,说您等等,然后跑到水龙头前,将黑乎乎的破碗冲洗了五六遍。接着他跑到学校食堂打来满满一碗饭菜,把薛大叔领到一个角落,递给他。这个晚上,李玉平一夜无眠,他脑海里怒涛汹涌:下跪乞讨,乞讨下跪!儿时酸楚的经历、小寨村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外出下跪乞讨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一堆点着的干柴,灼烧着他的心灵和神经,激发了他拯救小寨人灵魂的想法。他爬起床,饱蘸浓情,“刷刷刷”写了一封《致全乡中小学生的信》:“你这一跪,为今后的生活开了一个乞讨的先例;这一跪,丢掉了做人的尊严……”字里行间,充满了忧虑和悲悯。第二天,他将用心血写成的信寄给了在中寨中学当校长的堂哥李平,希望他在学生中进行“拒讨”教育。
       接着,他又跑到邮局打长途,劝说父亲不要出去乞讨。父亲很不耐烦地说:“不去乞讨用什么来供你上大学?”李玉平叫起来:“我不要你供钱,我自己打工挣钱读书!”见父亲犹豫着不表态,李玉平发狠说,如果你再出去乞讨,我从此再不回家!父亲最后艰难地答应了。
       从老家也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那封《致全乡中小学生的信—别跪了,小寨人,站起来!》在乡初级中学校报《清泉》上发表了,在校园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生纷纷写作文表达自己的决心: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决不向命运屈服,永远告别乞讨的陋习,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天火”烧起来了,新的太阳初照小寨村
       2005年暑假时,李玉平千里迢迢赶回了家乡。他要为拯救乡亲们的灵魂去呐喊去有所作为。
       每天晚上,他挨家挨户去拜访去说服人们。他用实实在在的道理教育大家说,如今虽然穷点,可是并不是没有粮食吃呀?我们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我们的生活。“当你跪下去时,哪个不是白眼扫来扫去?咱难道比他矮一截吗?要跪我们只能给我们的祖先下跪。再说你还带着娃娃去,这会给娃娃什么影响?”大家都钦佩地说:“玉平娃说得有道理,到底是到城市里读过书的人。”当即表示今后说啥也不出去讨要了。有的甚至当着他的面砸碎了要饭的破碗,折断了打狗的棍子。
       白天,他把寨子里的娃儿们找到树阴下,给他们讲做人的尊严,讲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娃儿们听得津津有味,紧接着表决心说打死我,也不会去了。
       就这样,忙忙碌碌十来天下来,成效显著:原准备外出乞讨的五六十户人家表示再不去丢那个人了。虽然其中有十来户还是趁黑夜偷偷跑出去了,但至少没把孩子带走。
       李玉平看到了初步的胜利。
       但是,单靠个人与强大的陋习去抗衡,力量是多么微弱啊。李玉平多么需要有人能助他一臂之力!果真来人了。他们是《南方周末》和一些地方报的记者。李玉平一一热心地满足了他们要了解当地情况的要求。当然李玉平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必须为拯救小寨人的灵魂、抢救小寨村的孩子大声疾呼。各家媒体记者果然信守诺言。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记者邀请李玉平到他们的栏目做客,并来到村里作前期采访。
       央视记者的到来,惊动了县里的人,他们明里暗里要求李玉平给家乡人留点“面子”,但李玉平不管这些。
       在堂哥的帮助下,他到中寨中学为学生们作了一次演讲。人要有尊严地活着,要挺起脊梁做人,知识改变命运!——他讲得激情满怀,实在而又解渴,博得暴风雨般的掌声。师生们自发而庄严地举行了“对乞讨说不”的升旗仪式和签字仪式。
       李玉平临回学院前夜,堂兄欣慰地告诉他,听过他演讲的学生都被唤醒了做人的尊严,经过他们向父母亲做说服工作,原准备外出乞讨的大人中至少70%以上表示不再出去丢人了,更不会带孩子出去让小小的灵魂受到污染。李玉平高兴极了,觉得自己的努力与心血没有白费。
       9月上旬,刚刚回到母校的李玉平被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请到北京做了一期节目。
       采访结束,记者郑重地问:“李玉平,你知道你的家乡文化人是怎么评价你的吗?”“骂我是个叛徒吧?”“不,他们说对于小寨村,你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你那把火烧得好哇。烧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小寨村人的羞耻感,小寨人开始觉醒了!”
       李玉平激动了。从记者那里李玉平还得知,媒体这样一“轰炸”,“炸”得当地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小寨现象”。他们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小寨村的扶持政策,一些特困户还得到了政府三四千元的补助,使村里适龄儿童的辍学率大大降低。当地中小学都在进行“禁讨教育”……
       李玉平欣慰地笑了。
       (马洪摘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