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用中国心打造中国芯
作者:李俊兰

《青年文摘(红版)》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那一晚,伯克利的夜空辉映两颗“中国星”
       美国加州的太阳,收敛起它最后的明媚和热量,暮色牵来的灯火,将伯克利校园中心礼堂映照得一派辉煌。这座有高高穹顶、厚重外墙的欧式古典建筑里,笑语阵阵,人影憧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5年度“杰出校友奖”颁奖仪式,9月24日晚以冷餐会的形式开场。
       这所全美“顶级牛校”创办于1868年,130多年来出现过许多闻名遐迩的人物,就在教学楼的走廊里,18位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巨幅照片,有如一座座学术山峰,召唤、催动着往来学子的步履,也让每一个走出它天蓝色拱形校门的毕业生,承载一份光荣,怀揣一份梦想。
       早在197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设立了“杰出校友奖”,用以鼓励那些在科研、人文、商业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了社会发展的人。迄今虽然已是第31届,但受奖者不过区区数十人,在人才济济的伯克利,相对于每年3万名在校学生、500名博士毕业生的数字比率,依然像宝塔尖上的舞者。
       伯克利校长走上台来宣布:授予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Bill Joy以“终身成就奖”;授予回到中国创业、在多媒体芯片领域取得重大成绩的邓中翰和张辉以“青年领导者奖”。
       现场大屏幕开始播放邓和张的资料片:头戴博士帽与导师在伯克利校园留影;邓在亚洲博鳌论坛上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握手相见;张陪同中国的吴邦国委员长植树造林……音乐声止,屏幕定格于旧金山海湾苍穹下,邓和张携手并肩。
       就在这两位门生的“大照”前,满头银发的电子工程专家Jan Rabaey教授向与会的100多位来宾介绍说:“我在不同时期签署了这两位中国留学生的博士论文,他们在伯克利学习时就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邓不仅是电子工程学博士,还是物理学硕士、经济管理学硕士,他从伯克利拿到了三个学位。他们的团队在中国多媒体芯片的研发中取得成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的国家主席亲手为他们颁奖。他们将伯克利的开创精神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对中国做出了贡献。”
       掌声中,两位英气勃勃的黑发青年登上领奖台,将获奖证书执于胸前,伯克利的金色校徽从证书上溢出光彩。
       现场嘉宾们纷纷同获奖者握手、致贺,黑发黄皮肤的华人学者更是兴奋异常,因为这是大陆学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留学创纪录
       1992年,邓中翰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这座著名学府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我国公众所熟知的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等都在伯克利学习和工作过。
       “在伯克利,想平凡,是困难的”——名师名校内蕴的那种激励力量,邓中翰充分领会了。除此还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自己是中国人,绝不能比美国人学习差。尽管比起那些在本乡本土读书、本科硕士按部就班地攻读物理学的美国同学,他的困难要多出几倍。
       正因此,他废寝忘食,勤奋刻苦,每次考试,都成绩突出。
       他从来就不是书呆子式的“死读书”,早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本科时,他就旁听物理系的课程,然后用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地质问题。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论文竟在学术权威杂志《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到美国以后,邓中翰寒暑假也去一些大公司打工,学校毗邻硅谷的特定条件,将他的视野不断拓展延伸。
       硅谷就像一个现代神话,这个原本一片苹果园的狭长地带,仿佛一夜之间就呼啦啦冒出几千家高科技公司,进而成为全世界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基地。邓中翰被知识经济的奇迹深深地吸引了:轻点鼠标键盘,你就能同整个世界相连。他对计算机技术生发出浓厚兴趣,并因此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再遵循物理学硕士——物理学博士按部就班、顺理成章的学业轨迹和升学秩序,转到电子工程系读博士。
       他将自己的想法向学校提出,并申请投师超导电子专家Theodore Van Duzer和低功耗电路设计专家Jan Rabaey两位教授门下研习学业。然而教授对邓中翰的想法不以为然,因为从基础知识结构来说,物理系转到电子工程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要跨越“理”和“工”的边界,两个学科具有不同的属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相同。但是在邓中翰执著的努力、解释下,导师最后同意“试试看”。邓中翰再次发奋苦读,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基础知识的“补课”和“再造”,顺利地通过了相关专业考试,并以在本科期间训练的独立设计和实验课题能力,赢得了导师的赞赏。
       当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业刚刚步入正轨时,他又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同时攻读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
       当他向田长霖校长提出请求时,这位曾以1年8个月时间攻下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6岁摘取伯克利大学“杰出教授奖”的著名华裔校长先发质疑:“同时攻读物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已经很不容易,你真有精力再去学经济学?”
       “您给我一个机会,我会为伯克利创造一个奇迹。”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田长霖校长立即鼓励支持这位高个子青年:“有志气!如果你真能同时读下三个学位,的确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但有一天你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变成财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奇迹,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在此后的日子里,邓中翰忙碌地奔走于伯克利各院系之间,远离休闲娱乐,更远离他中学时代的兴趣爱好:摄影、围棋、吉他、油画。他认为“控制时间”是自己的能力之一:“晚上11点从博士办公室回来,躺在床上看经济学书籍,还要准备后面的研究生课程,每天都学到凌晨两三点钟。早晨七点起床就赶着往学校跑,还要去硅谷工作,非常忙碌。我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时,跟随黄培华老师做科研,学会了把握做事情的节奏和对时间的控制。”
       有人曾发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邓中翰说:“是专注,很专注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伯克利求学的五年里,他先后发表过25篇学术论文,并荣获威尔逊博士研究奖和楞茨纪念奖。
       1997年,29岁的邓中翰,成为伯克利130年历史上第一位拿到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管理学硕士三个横跨理、工、商学科的毕业生。他为伯克利同时也为中国海外留学生创造了一项纪录。
       用中国心打造“中国芯”
       1997年,邓中翰毕业后成为IBM公司的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在此期间有多项发明专利,并获“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他离开IBM回到硅谷,运用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股票上市后市值很快达到1.5亿美元。
       邓中翰、张辉、杨晓东和邓中翰的中学好友、从加拿大飞来的金兆玮应邀回国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典礼,与李岚清副总理见面并座谈。阅兵观礼的下午,秋阳艳丽,邓中翰提议,“我们去八达岭长城!”
       这是浙江人张辉和十几岁就到美国、“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的杨晓东第一次登临万里长城,张辉说:“真的有一种几千年文化的震撼,很兴奋!”四个人穿上印有“我登上了长城”字样的纪念衫,在烽火台旁振臂高呼,一张“长城四好汉”的合影后来成为中星微电子公司的“经典”。
       在蜿蜒的长城坡道上,这几位万里游子讨论起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人说秦始皇统一度量标准真是一大贡献,不然古代的工程就无法推广,不推广就没有社会效益;有人说中国真大,日本国真小,现在理解外国朋友为什么羡慕我们“做事没有上限”……说来说去就说到“多媒体芯片”和即将成立的中星微电子公司。
       他们的举动也被一些人不理解,在美国,事业上已达到一定高度,生活舒适优裕,却选择回国,“年轻气盛,一冲之兴”是某些人的评语。
       
       张辉则认为这是他们以学术敏感“谋定”的结果:全球电子信息市场,美国攻占了通用电脑芯片领域,韩国攻占了存储器芯片领域,如果步其后尘,即使急起直追,也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他们“头对头、硬碰硬”地竞争。只有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尚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有发展空间,可以成为突破口。
       “选择这样的战略定位,从技术路线讲我们几个都搞这方面的课题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可以将其变成领先产品。从市场前景看,中国的个人电子消费大于美国,数码相机、手机图像、高清晰度电视、电脑网络视频音频都离不开这项技术。”
       “因为看准了,才痛下决心回国!”而此时,金兆玮已在加拿大定居;杨晓东也在硅谷干得很精彩;张辉则在著名的朗讯实验室工作……抛开这一切,在北四环外一间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仓库中开始攻关,咽喉嗓子不适,两手冻得红肿,最困难的还是人才的缺乏,生产工艺也只能放在境外进行。
       2001年3月11日晚,经过17个月的艰苦奋斗,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在实验设备上清晰地显现出数据、图像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成功啦!”大家举起茶杯、水杯、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子互致祝贺:“干杯!”——这一经典时刻,被刻录在那些初创者的“心”片上。
       很快,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结束“无芯”历史;中星微电子开发出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多媒体芯片……
       两个月后,“星光一号”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采用;九个月后,“星光一号”通过微软WINDOWS XP的WHQL认证,其国际领先地位毋庸置疑。
       截至到今天,“星光中国”第一代至第五代多媒体芯片,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量累计已超过3000万枚,覆盖了1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销售量将占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的60%。中星微电子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图像芯片提供商。此外,它还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组建了“微软-中星微多媒体技术中心”,与国际行业巨头携手并肩。
       2005年3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即将召开,深色西服扎一条红色领带,邓中翰走上台去,从胡锦涛主席手中领取一等奖。
       就在这时,他嘱咐秘书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公司同事们转告:“今天的成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上台替大家领奖。”
       “在荣誉面前,他心里首先想着团队。”那一天,收到这条短信的公关总监沈蓓说,“邓博士为人低调、谦虚,他把团队看得很重。”
       音乐声起,邓中翰深吸了一口气,大步向颁奖台走去。
       (邓飞摘自2005年10月31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