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海洋幽灵船之谜
作者:金 戈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无穷奥秘。在海洋探秘专家眼中,最神秘的不是百思不解的百慕大之谜,不是谈之色变的“魔鬼三角区”之谜,更不是千古难解的大西岛之谜,而是“海洋鬼船”即幽灵船之谜。在这一奇谜的探索史上,2003年巴西一家人惊心动魄的遭遇,引出了至今为止最新最具科学性的解释。2005年5月,这一解释获得了幽灵船探秘权威机构的高度肯定。
       生死绝境惊遇怪船
       居住在巴西南部罗特尔镇的沙拉是远洋船的大副,妻子丽莎是中学教师,大儿子勃拉齐15岁,小儿子摩奥8岁。2003年8月26日傍晚,一家人来到了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他们付了押金,买了租船保险,租好了一条远程游船。
       沙拉知道这艘船配备了高性能的自动驾驶仪。它能依照卫星自动定位,自动绕开险礁恶岩,还能根据海流与波浪的变化,自动调节船速与行驶方向。沙拉准确做好设定后,离开了驾驶座。
       晚上他们玩够了才上床,很快就进入甜美梦乡。忽然一声巨响,一个剧颠,顿时一片漆黑。大家惊慌失措。沙拉冷静叫道:“赶快套好救生衣!”
       船舱大量进水,轮船迅速下沉。富有海难逃生知识的沙拉用水手绳将一家人都串起来后,大家才跳海。他们离船不远,“轰”的一声,船在晨光熹微中沉了。
       他们的手机与海事电话都没在身上,无法求救。只有随着湍流,快速南漂。没多久,他们就觉得冷极了,陆地与船只却渺无踪影。正在他们绝望时,发现远远的海平线出现一条同方向的船。有希望啦!他们激动得欢呼起来,并举起手。然而,船没有任何反应。这令他们大惑不解。他们发现船舷挂着一条绳梯,直达水面。他们解开身上的系绳,上船后,边走边叫,绕了一圈,也没见人影。沙拉看清,这条“亚马孙号”是老式远洋捕鱼船。
       忽然沙拉在船长室发现一本《航海日志》。让他吃惊的是,早在1976年8月2日,船就离开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前往南大西洋海域捕捞。船长具有多年航海经验。沙拉浏览了一下《日志》,发现每一天记载的结尾都写着:“今日一切正常。”在最后一天即当年9月3日记载的结尾,船长还这样写:“出港至今,一直顺利。”出了船长室,他们看到,船上的食品储藏舱里蛛网层层,储存着大量早已腐烂或风干的食物和一些淡水。
       这时,他们都觉得饿极了。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说。于是他们在蜘蛛网上找了几个肉鼓鼓的紫色小飞虫做诱饵,钓上了几条从未见过的鱼。沙拉称它为“蓝眼鱼”。
       饭后,夜色已重。舱内漆黑一团。一家人来到甲板上。无比广阔的天穹下,繁星点点,银河横亘。沙拉细看了天象后,非常不安。他知道,他们所处的海域已经超过南纬60°。这里渔业资源奇缺,渔船不会来;航线极少,行船密度极低;何况有的海域根本没航线;因而有“大洋中的沙漠”之称。
       “我明明定好‘自动驾驶’,竟然出这样的事,实在想不通。”沙拉说。摩奥脸红了,说:“我半夜起身要小便,找地方,来到了驾驶舱。我看到驾驶仪上一排排电钮,按了一阵。见没什么好玩,我小便完,又睡了。”
       “原来如此,你肯定按了‘取消自动驾驶’、‘强制行进’和‘方向正南’。沿线暗礁多,怎能不撞?”沙拉叹了一口气。
       回到海员宿舍后,一家人的话题集中于“无人之谜”:船上一切正常,全体人员却突然蒸发。究竟什么原因?
       儿子失踪妻子怪游
       翌日,为了生存,他们还得钓鱼。他们利用昨天留下的鱼泡鱼肠等作诱饵,可是钓了半天,一条没钓到。大家只能再抓紫虫当饵料。钓上来的竟然都是蓝眼鱼。看来其他鱼不吃紫虫。
       沙拉在垂钓之余,再细读《航海日志》,试图找出船员失踪的原因。《日志》的记录比较细致,有时还记录一些船员具体的生活情况。其中有:“船员利亚被一种飞虫咬后,全身奇痒。他恨死了它们,将它们作鱼饵,居然钓上来一种从未见过的鱼。它的味道独特,非常鲜美。”根据文中的描绘,他确信这鱼就是蓝眼鱼,这虫就是紫虫。令他失望的是,读完后,他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早上起来后,发现舱门大开,小摩奥不见了。大家一遍遍喊。嗓子喊哑了,还是没有回音。
       这个昨夜还活蹦乱跳的亲人,现在竟然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他们心如刀绞。妈妈丽莎对着大海不住地喊:“我的儿子,你在哪里?”浓重的悲凉笼罩着整条船。不幸接踵而来。
       早上,沙拉睁开眼,没见大儿子。他想:也许去钓鱼了。他信步来到甲板,转了一圈,空无一人。眼泪已经流干的丽莎无力地靠在丈夫的肩上,问:“难道真是被外星人掳走了?还是闹鬼了?”沙拉痛苦地摇摇头。
       饭还要吃,鱼还得钓。鱼烧好后,妻子还没醒。他也觉得累了,上床睡了。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妻子已经醒了。沙拉看着桌上的残食盘里没有鱼骨,便问:“为什么不吃?”“吃了条你不爱吃的鱼卵块,再也吃不下了。”丽莎说。沙拉想起,全家人除了他,都十分喜欢吃鱼卵。他又想起,前天吃饭时,锅中也有一条手指一样粗、一样长的卵块。当时丽莎说:“让摩奥吃。”摩奥边吃边笑:“味道太好啦!”昨天吃饭时,锅中仅有的一条鱼卵块让勃拉齐吃了。
       突然,他想起什么,来到船长室,拿出《航海日志》,翻到最后一天记录。上面清楚写着:“今天,利亚钓上来许多这种鱼。鱼肚中多半有卵。鱼卵的味道更美。大家争着吃。”
       “从逻辑上推理,人员失踪很可能与吃这种鱼卵有关。”他想,“向妻子说清?不行。她早已经吃了。这只会让她陡增恐慌。怎么办!”他想了一会儿,拿定了主意。
       晚上,他们照例早早上床。妻子照例到深夜才入睡。沙拉睡在她身边,似乎也睡熟了。然而,他并没有真睡。凌晨3时左右,丽莎轻轻起身下床,悄悄开门出去。沙拉偷偷尾随。借着灿烂的星光,沙拉看到丽莎表情漠然,如同睡着一样,可是眼中却闪出异样的神采。
       她自言自语:“啊,多么美丽……”她步履缓慢,动作机械,如同木头人,可越过障碍,却轻巧准确,让沙拉惊愕。但他还是没有惊动她,仍然悄悄尾随。
       走了一圈,丽莎来到了船尾挂梯前,仰望星空:“太迷人了。”又俯瞰大海:“太美妙了。我来了。”她边说边抬起脚,蹬上舷梯,跨过船舷,踏上挂梯。不能再晚了,沙拉一跃而上,将她紧紧抱住。沙拉原以为,妻子一定会拼命挣扎。出乎意料,她一动不动。沙拉将她拖上甲板,抱回船舱。
       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早上,妻子醒来后一切正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沙拉好生奇怪,就将凌晨发生的怪事,原原本本告诉她。接着沙拉说:“当时我就认定,失踪的原因是吃了鱼卵。现在,我明白儿子怎样一步步走进大海。”丽莎泪流满面。
       第二天黎明前,沙拉饿醒了,听到远处传来“呜——”。他竖耳细听,是船鸣声!丽莎也听到了。他们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冲到甲板上。果然,他看到远处闪烁的灯光。沙拉当机立断,取来一桶燃油,倒在甲板上一个干涸的积水钢桶里并点燃。果然灯光不再远逝,转向他们驶来……
       来船是巴西门罗卡海洋研究所的科学考察船内瓦号。船长是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埃米。考察的区域是南大西洋远离美洲大陆“船迹罕至”的海域。
       返航前的最后一夜,他们发现远处的大火。埃米极为惊讶:岛上起火?精确的海图上并没有标明这有岛。船只起火?这里怎么会有船?即使有,为什么也没有收到“SOS”,或者求救灯语?
       听到沙拉夫妇简单介绍后,这名资深的科学考察家更为惊讶:“简直难以置信!”他带上摄像员与沙拉夫妇一起来到亚马孙号上,反复核实。埃米发现,“紫虫”其实是一种南美洲食腐大飞蚁。而这些奇鱼,他却认不得。不过,他终于相信这船确实是一条幽灵船。为了能获得更全面的资料,他要潜水员入水拍摄。潜水员发现船底积着一层厚厚的墨色藻体。详细拍摄后,他取了实样。
       探索史上精彩一页
       内瓦号返回后,研究所很快与沙拉夫妇订立了共同研究合同。专家们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解开鱼卵的秘密。
       以埃米为首的专家组对蓝眼鱼,进行仔细分析和反复对比,认定它们是南大西洋特有的一种珍稀鱼——欧文小星鲽的变种。他们运用尖端的高速离心分析器,从鱼卵中分析出一种特殊的生化物质。它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诱导性幻觉”。志愿者的实验表明,人食用鱼卵约6~7小时后,会一步步走向美妙至极的幻觉世界。沙拉的设想得到了证实。
       然而,要证明亚马孙号因此成为幽灵船,还必须证明一个棘手的难题:无人驾驶的它在风云莫测的大西洋上漂流多年,为什么没沉没?
       经过研究和再次实地考察,埃米说,小岛密布珊瑚礁,礁上发现大面积南大西洋马尾藻。这种墨色的海藻繁殖力很强,在这里生长迅速,形成藻区。它们相互纠缠,韧性极好,密度极高。船桨一旦被缠,难以解脱。藻区越大,陷入的船只抗风浪力也越强。他们经过详细核查,发现七十多年来南大西洋中有案可查的两千多艘幽灵船中,有一百多艘船员突然蒸发的原因,极可能是食用欧文小星鲽的卵。
       2005年5月,南大西洋幽灵船探索联合会举行了3年一度的研讨会。联合会会长兰迪夫克博士对沙拉夫妇与埃米教授取得的成果,做了总结性评价:“几百年来,探索幽灵船之谜一直是人类探索自然之谜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对于天空,探秘者最感兴趣的是不明飞行物即大名鼎鼎的UFO,那么对于海洋,探秘者最感兴趣的是不明漂浮船即幽灵船。幽灵船可以说是海洋中的UFO。数百年来,好奇的人们做出了种种猜测,但都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成果是至今为止科学性最强的一种解释。”
       (董展博摘自《知识就是力量》
       2005年第9期,高兴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