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个爸爸
作者:尤 今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籍日裔罗伯特·清崎因经商而致富,于47岁退休,撰写专著《富爸爸穷爸爸》,传授致富之道,书一出版便风靡全球,短短五年全世界发行2800万册,被译成了68种文字。
书中的穷爸爸,拥有博士学位,曾经担任夏威夷教育部长,踏实勤奋,但却一生陷于财务困境中,在经济拮据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去世时仅仅留下一些还没有付清的账单;富爸爸呢,中学没毕业,人也勤奋,凭着灵活的脑筋,扭转了传统的观念,他不为金钱劳碌,反而令金钱为他服务,借着明智的投资而使钱生钱,结果成了夏威夷最有钱的人之一,死后留下数千万美元遗产。
罗伯特·清崎毫不含糊地指出:贫富之分,最大关键在于个人的思想哲学。比如说:面对生活的奢侈品,穷爸爸会消极地说:“我无法负担,买不起。”未发迹前的富爸爸呢,则会积极自问:“我究竟应该怎么样才能将它买下来呢?”前者运用的是自我放弃的“陈述句”,后者则用上了自我驱策的“反问句”,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在教育孩子方面,穷爸爸和富爸爸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穷爸爸会尽量鼓励孩子努力求学,学成之后,又会教他们如何填写出色的履历表以寻找一份好工作,孩子在这种家庭中长大,在考获优异成绩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的思考方式。富爸爸则不同,他会让孩子从小学习专业规划和财务安排,为他们培养出精密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孩子成长之后,便能凭着丰富的理财训练赤手空拳地打天下而且突破万难地建立起自己的财政王国。看来观念和态度的确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
在此,且让我转述一则听来的故事。一位父亲育有两个儿子,两兄弟年龄仅仅相差一岁。这位父亲在孩子很小时便预言:老大将来必然是个奉公守法的雇员,老二呢,必成大器。事实证明他的看法全然正确。
别人问他洞悉先机的缘由,他条分缕析地举例说明:孩子小的时候,家里东西坏了,他进行修理,嘱孩子给他取工具。如果他要的是螺丝起子,长子便会依言行事,准确无误地将螺丝起子送来给他,然后,转身走开;次子可不,他会问:为什么要螺丝起子?听了解释之后,他不但取来了螺丝起子,还同时带来了锤子和钉子,之后,蹲在身边,全神贯注地看。年龄稍长,家里电器坏了,他嘱长子修理,长子一板一眼地答道:“我不会修,你没教过我。”次子则说:“让我试试看。”
长子与次子的行事态度和处世观念,为他们谱写出了迥然而异的人生之曲。在生活的海洋里,一旦碰上大风大浪,长子恐怕只懂得在船上寻找救生圈,找不到而船又不幸地被风浪掀翻了,他便会惨惨地溺毙于海中;次子呢,老早已经悄悄地学会了精湛的泳术,就算船只沉没了,他也能顺利逃生!
(孙丽华摘自2005年5月16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