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科学”:那个释梦者的梦
作者:袁 晖

《读书》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果从一八九九年发表《释梦》一书算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的上空一直疑云密布,释梦者总让人感到神秘莫测。人们总是禁不住要问:精神分析是一种科学理论吗?精神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吗?弗洛伊德真的可以通过对梦的分析使人摆脱精神疾病的痛苦吗?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中期精神分析曾在西方国家风靡一时。但是,目前在北欧和英国,精神分析学说已经不再在心理学院系讲授而是在哲学院系讲授,而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嗤之以鼻”。在近三亿人的美国,只有五千人接受精神分析。
       二○○五年,法国雷阿雷内斯(Les Arns)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法文原名为:Le Livre Noir De La Psych-Analise)的文集,此书成为法国当年排名第八位的畅销书。本书的作者分别来自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美国等国家,其中有西方著名的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历史学教授、精神病医生等。
       在绪论中,此书主编卡特琳娜·梅耶尔(Catherine Meyer)女士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在法国要出版这样一本批判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的书。
       她指出,法国和阿根廷是当今世界上最信奉精神分析的两个国家。在法国,“精神分析专家在精神保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万三千名精神病医生当中,有70%的人进行精神分析或借鉴精神分析疗法,这还不算宣称信仰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医生”。她指出,精神分析目前在法国依然被奉若神明,批判弗洛伊德依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她呼吁,法国应该正视和审查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医疗方法的功效问题,法国人也应该拥有批判精神分析的权利,我们应该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的过错进行清算。她的结论是:“如果没有精神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思维、生活和发展。”
       弗洛伊德深受十九世纪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坚持认为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它以临床资料为依据,临床交谈可以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提供客观的实证基础。
       按照当代科学哲学的观点,科学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提出假设,然后是对这些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并经过检验证实或否定他们。如果观察证明没有产生所预定的结果,那么这一理论便被“证伪”。这就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证伪标准。当代科学哲学家波普指出,为了使一个学科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必须为它确定一些进行检验的条件,并且在某些条件下它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证伪)。
       作者指出,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清楚地说明了,这一学科如何从一门非常有前途的科学转变为令人失望的伪科学。弗洛伊德一开始曾经提出了对于他那个时代来说十分有说服力的假设。例如他提出,成年人的某些心理的或精神的疾病的根源,是其在童年时代所曾遭受的性创伤的记忆被压抑的结果。后来弗洛伊德声称,他通过艰难的自我分析发现了儿童的性欲,他回忆起了两岁时他曾看到他的母亲赤身裸体。于是,精神分析便成为其理论创始人的自我分析的结果。这无疑使精神分析陷入了逻辑循环,因而也就使它具有抵御检验和不被证伪的“免疫机制”。另外,精神分析专家与患者的临床交谈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一直被人们所质疑,起码这不能是一种公开的和透明的操作。如果临床交谈可以提供客观的实证基础,那么这无疑使精神分析学说具有自己可以为自己的理论发展创造客观条件的能力。这样的理论即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不能被称之为科学。
       事实证明,精神分析具有伪科学的基本特征,即它可以解释一切情况,可以适应一切变化,可以不断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例如,按照精神分析专家的说法,如果一个男孩喜欢母亲而惧怕父亲,这就证明了俄狄浦斯情结存在的普遍性。但是,如果一个男孩喜欢父亲而排斥母亲,那么这说明他可能是由于害怕被阉割而压抑了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是产生了“负俄狄浦斯情结”。毫无疑问,这种“反面我赢,正面你输”的理论原则可以防止任何反驳,从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再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无意识的特点是存在于意识之下或之外。那么,无意识如何才能出现于意识之中被我们所认识呢?据说必须借助精神分析专家的分析。也就是说,无意识的“解释权”归精神分析专家所有。如此这般的结果必然是,精神分析专家说无意识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因为我们对无意识永远都不得而知,而患者与专家看法不一致的陈述可以被称之为“阻抗”而不予理睬。
       当代精神分析专家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哲学与医学、心理探索与精神治疗之间含糊其辞、左右逢源。如果你向他们询问疗效如何,他们会告诉你精神分析的根本目的是认识自我。如果你问精神分析作为一种认识自我的方法应如何被证实,那么他们便会告诉你,治疗的效果可以根据被治愈的个案予以评论。
       弗洛伊德在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一书中曾指出,癔病的发作是患者早期的精神创伤被压抑的结果。如果能通过回忆使患者把过去的特别是童年的遭遇说出来,那么癔病的症状就会立即消失并不再复发。他断言,精神分析是唯一可以通过揭示病因而彻底治愈癔病的科学方法,其他方法与之相比只是治标而不治本。
       那么,精神分析的临床效果究竟如何呢?本书作者指出,由于弗洛伊德在他的公开出版物中所提到的患者都不具真实姓名(使用化名),这使他的写作自由而随意,也使对于他的医疗成就的评估十分困难。但是,当代历史学家们已经把弗洛伊德的许多患者(如“安娜·O.小姐”、“狼人”、“小汉斯”等)的真实身份考证出来,因而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了。他们惊奇地发现,弗洛伊德在这方面没有说实话。
       例如安娜·O..小姐,她的真实姓名是伯莎·帕彭海姆(BerthaPappenheim)。弗洛伊德经常提到这位女患者,把她作为最初的精神分析良好的治疗效果的有力证据。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一书中说:“布洛伊尔最终使他的患者(安娜·O.小姐)摆脱了所有的病状。患者康复了,后来一直身体健康,确实变得能适当地工作了。”但是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E.琼斯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生平与事业》中却指出:“布洛伊尔在停止给她治疗一年之后对弗洛伊德说,她完全精神错乱了,他希望她死掉,这样可以摆脱她的痛苦。”
       狼人也是弗洛伊德著名的患者之一,他的真实姓名是瑟吉厄斯·潘凯杰夫(Sergius Pankejeff)。弗洛伊德说他通过对这位患者十四岁时的一场梦的分析,使患者回忆起一岁半时无意中看到父母正在性交的场景。通过多年的分析治疗之后,弗洛伊德宣称,狼人的心理疾病已经被治愈。奥地利记者卡林·奥布赫尔泽(KarinObholzer)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维也纳发现了狼人的踪迹。狼人告诉记者,弗洛伊德对于他那个梦的解释“极其牵强附会”,“整个故事都不太可能”。狼人指出,弗洛伊德把他“治愈”的说法是“不严肃的”,“我现在的状况和我第一次去找弗洛伊德时的状况一样”。卡林·奥布赫尔泽根据他的采访和研究写出了《六十年后的狼人》一书,于一九八二年在英国出版。
       本书作者还以大量的篇幅揭露,在当今法国,精神分析是耗时最多、费用最高和疗效最差的治疗方法。根据国际流行病的资料,有各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疯癫、恐慌、焦虑等)的人在人群总数中所占比例在各国大致相似(8%—10%)。但是,法国是精神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和镇静药的消费方面的世界冠军。另一方面,调查表明,四分之三的法国精神病医生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进行诊疗,大部分法国心理学院只向学生讲授弗洛伊德学说及其由此派生的观点。作者指出,对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的无数次研究证明,精神分析没有重大疗效。本书作者甚至认为,精神分析在法国的绝对统治助长了精神药物的滥用,因为人们难以找到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我们必须提到的是,本书作者在揭露精神分析是一门伪科学的同时,也客观地说明了弗洛伊德的思想贡献。
       首先,弗洛伊德学说的产生标志着精神病治疗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认为精神病是“魔鬼”进入患者身体所致,因而往往采取残忍的方法摧残患者的身体以驱赶“魔鬼”。当患者病情发作时,医生甚至“毫不犹豫地把针插入患者的前额”。精神分析主张通过“谈话”来“治病”,通过“倾听”和“分析”患者“讲述”的痛苦的病因“治愈”患者。这种把精神病患者作为“人”予以尊重的态度和精神,无疑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思想的延续和扩展。
       其次,尽管弗洛伊德关于性压抑会使人产生精神病症的说法并非严肃和缜密的科学论断,但它对于当时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甚多的西方社会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它对于性欲的解放作用恰好迎合了二十世纪的时代要求。而且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精神分析学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文化。也许因为这些,许多人不愿意对精神分析进行严肃的审视和检验,不愿意承认它是伪科学。
       最后我们还应该承认,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尽管他作为治疗者是平庸的。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前,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但是自二十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放弃了精神的概念。他们愿意把心理学称之为行为科学,意思是说,心理学是对于人类行为进行客观研究的科学,而不是对我们自身某种不可见的实体(如灵魂)进行研究的哲学。但是弗洛伊德坚持认为自己是精神的探索者,而不是行为的观察者。他承认精神分析是精神科学的一部分,即所谓“深蕴心理学”。在他看来,行为不过是人的精神深处的某种意识的反映。经过他多年不懈的研究,终于使人类精神的新大陆展现在我们面前。
       (《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法]卡特琳娜·梅耶尔主编,郭庆岚、唐志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