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我肯定能行
作者:刘 艺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那年,本以为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我却意外落榜了。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豪情壮志如水蒸气一样被蒸发了。回到家的第三天,村小学的老校长找到了我,他说,学校里急缺老师,希望我能去给孩子们当老师。我勉强答应了下来。我们的村小学是周围几个村子共有的一所小学,有10个班,大约三百名学生,我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学生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没有做自我介绍就开始讲课,因为我实在对教书没有什么激情。一堂课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都讲了些什么。下课铃一响,我刚要走下讲台,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你的名字。”我循声望去,是坐在最后面角落里的一个男孩子。我看了看他,说:“你们以后喊我刘老师就可以了。”说完,我走下了讲台。刚走到门口,我又听见那个男孩子大声喊:“刘老师,我叫王勇敢,小名铁蛋。”我回头冲他一笑,走出了教室。身后,我听见了同学们哄笑的声音。我心里想,这个王勇敢,可真够勇敢的。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特意把目光投向了教室最后面的那个角落,看见王勇敢正仰着微微有些黑的小脸,看着我呢。那堂课,我故意点了王勇敢的名,让他来读课文。我刚点完名,下面便爆发一阵哄堂大笑。当他读完课文后,我终于知道了同学们哄堂大笑的原因。王勇敢读的是错字连篇,他能把“坡”读成“披”,把“猎”读成“猪”。看来,王勇敢的学习成绩够差的。尽管,他读错了许多字,同学们不时地笑他,但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脸上带着憨憨的笑,仿佛他读得很好。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里,和一位老师聊起了王勇敢。这位老师说:“那个孩子学习差得很,他9岁才上学,没上一、二年级,去年直接念的三年级,怎么能跟上呢?”我问:“那他怎么上学这么晚?”“这孩子说起来很可怜,他家在前面的张庄,他爹去年出外打工被车撞死了,他娘扔下他改嫁了,他跟着爷爷奶奶。”我心里“咯噔”一下,我无法把这么悲惨的身世同那个脸上带着憨笑、看起来很快乐的男孩子联系起来。
       放学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王勇敢。他背着一个很破旧的布书包,别的孩子都是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他却是一个人走在路边,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紧走几步,走到他身边。“王勇敢,你走路怎么嘴还不闲着,一个人嘀咕什么呢?”我摸着他的头问。“老师,我在背课文。”他说着,从书包里拿出语文课本,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个字问我:“老师,这个字念什么?”我看了看,那个字是“翼”。我说,这个字念“翼”,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老师不在你就查字典。“老师,我没有字典,爷爷说等我语文考了90分,他就会给我买本字典。我一定能的。”他说着攥了攥小拳头。第二天,我把自己上学时用的字典和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送给了王勇敢。他接了过去,低下头。我说:“王勇敢,你可要爱惜它们呀。”
       放学后,我正急匆匆地往家赶,突然身后有人喊:“刘老师,你等一等。”我停下来,不用转身看,听声音我就知道是王勇敢。他跑到我面前,仰起头说:“老师,我一定要考个90分给你!”我看见他的眼里泛起了泪花。我笑了,摸着他的头,和他一起并肩走。“王勇敢,你觉得哪门课学起来最难?”我问他。“哪一门课都难,但我想哪一门课都要学好,要赶上去。不然,爷爷就不让我上学了,我将来还要上大学呢。”他的话充满自信,又略带忧伤。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话一下子击中了我。为什么我连一个孩子的勇气和自信都没有呢?
       期中考试,四门课,王勇敢只有数学这一门课及格了。我担心知道自己的成绩后,王勇敢会难过,没想到,他却找到我的办公室来,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老师,我的数学这次及格了!这是我第一次考及格。”王勇敢说完,就跑出了办公室,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遭遇这么悲惨、学习成绩被别人远远抛在后面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难得的自信,这么难得的乐观。而我呢?曾经的豪情壮志经不起一次落榜的打击,曾经的梦想不知丢到哪里去了。那个学期,王勇敢是班里惟一没有缺课没有迟到的学生。虽然他没有考90分,但是期末考试他四门课全部及格了;尤其是语文成绩,竟然考了82分。虽然他没考到90分,但他并未感到沮丧,只是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能行的,我一定能考90分给你,你等着瞧吧!”
       第二学期,我也成了一名学生,只不过是自学。我决定通过自学考试来拿文凭,我决定在心中重新把我的梦想树立起来,把曾经的豪情壮志找回来。
       现在,我已经成为一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而当年那个自信、乐观的小男孩王勇敢已经在上海一所大学读书。每一学年开学,我都把王勇敢和我自己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我希望他们无论家庭是贫是富,学习成绩是好是差,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灰心,要坚信“我肯定能行”。
       (田吉晟摘自《人生与伴侣》2005年第7期,邹晓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