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计算与行动
作者:星 竹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四名外地青年决心到北京来卖陶瓷。他们是吴军、李建平和农民蔡阳、高小麦。四个人的想法十分简单,陕北的陶瓷历史悠久,很被北京人看中。一个月只要卖5件,就能在北京站住脚,生存发展大概没有问题,最终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只是,这个想法既缺乏市场调研,也没有资料考证……
       四个人只是定了在北京的生活标准,每人每天不超过10块钱。他们不知道,如此低廉的标准,在北京根本无法生存。四个人就这样到了北京,显然他们把什么都计算错了,北京人通常只到正规的瓷器店买瓷器,对摆在地摊上的货色一向心存疑虑。四个青年碰壁后,便兵分几路,吴军开始跟着人去做室内装修,当小工。蔡阳到了早市,靠着身上的400块钱贩菜卖菜。李建平去了建材城,做了一名搬运工。高小麦为水站蹬三轮送纯净水。
       尽管四个青年各奔东西,但为了省钱,他们还是住在一起,四个人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为节约开支,他们不管多远,每晚都坚持回到自己的住地做饭吃。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然而两年后,他们都有了起色,农民蔡阳在早市上已经成了蔬菜批发商。吴军也有了自己的小装修队。高小麦竟然自己办起了送水站……
       他们不但比普通的北京市民过得好,而且都明确地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向,很有奔头。虽然说不上是雄伟的事业,但他们发展得如此迅速,还是让人感到前途无量。
       大约是在四个外地青年进京的同时,七位北京青年开始了奔赴陕北的闯荡。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其中两人拿过世界大学生发明奖,五人有自己的发明专利,总之都是佼佼者。在他们身后,还有大牌的赞助商支持,只要有好的选题,赚钱的项目,一切便不在话下。
       七个人马不停蹄,用了4个月的时间跑遍了陕北,吃喝住行花掉了5万元。考察调研了19个项目,可行性报告写了27份。然而经过左右衡量,仔细分析,他们总是觉得这些项目各有不妥,不是风险太高,就是投资成本回报太慢,其中有两个项目,在他们犹豫不决时,又被当地人先行一步立了项。
       定不下适合的项目。他们在陕北一共呆了9个月,花掉资助费14万元。最终放弃陕北,两手空空地回到北京。
       人生在世,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同样的。在同等的时间里,有人早早地拥有了自己该拥有的,有人却在掂量、计算中消耗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一位哲人说得好:“天下并不缺少有才有智的聪明人,他们的复杂往往使他们并不一定能干成事,倒是缺少一步不停、勇于实践的简单者。”
       英国的设计师凯迪,一直梦想着盖一座世界最高的顶尖级建筑,这是他毕生的理想和追求。为此,他准备了数十年关于高层建筑的理念,又鉴定了什么样的材料最为合适,图纸画了上万张。在他无休止的推敲与拖延中,美国、新加坡等国先后盖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楼。凯迪到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的理想还是一堆图纸。
       世上有多少本可能成为英雄豪杰的人,他们都是误在了“算计权衡”的拖延中,他们共同犯的错误,就是对事物斟酌的时间过于漫长,把利益得失估价得过于细致。天下事,并非是在人们的头脑中计算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小旭摘自京报网,毕传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