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黄光裕:4000元起家的中国首富
作者:苏 川

《青年文摘(红版)》 2005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霄云路26号的鹏润大厦,全玻璃的墙体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与百米之遥的盛世大厦——微软公司中国总部所在地相比,竟有几分贵族与神秘的气息。记者进入大厦B座18层,穿过迷宫般曲折的走廊,来到这座大厦的主人,鹏润集团董事长黄光裕的办公室。
       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鹏润集团这个名字,但说起该集团旗下的国美电器,提到2004年中国内地新首富,人们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位国美电器的创办人,这个已经在北京打拼近20年的广东人,说话时依旧带有浓重的汕头口音。他在那间弧形办公室中,喝着牛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别人的专著中,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书写了“105亿的传奇”;在胡润的富豪榜上,他曾取代丁磊成为中国首富;作为商人,他一直信奉做人要真诚的原则,很看重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喜欢将生意建立在诚信坦率的基础上。他说,是因为毅力和坚持,加上一些运气,自己才走到今天,又因为现在的成绩,接下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更多的事情。
       从汕头到北京
       坐在4个套间组成的巨大办公室中,黄光裕对于初进北京时的新奇、兴奋,间或几分惶恐与无助的感受记忆犹新。
       “出了北京站,花5毛钱住一个地下旅馆,又花了1块钱让一辆三轮车拉我去找那家旅馆,找了半天,实际上他是绕了一大圈,第二天起来以后我一看北京站就在门口,还花了我1块钱!”
       初来北京的黄光裕,“觉得北京大得不得了”。于是,他一整天就在北京站周围转来转去,不知道哪里是商业区,也不知道在这么大的北京城里应该怎么去做买卖。心里一片茫然。
       黄光裕196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凤壶村,属鸡。今年是他的第3个本命年。小时候,黄光裕家境清贫,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了,那年他16岁。随后,他跟着哥哥从老家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那是一座二层小楼,原来叫国美服装店。那时候卖服装不赚什么钱,黄光裕就经常在附近转悠看看人家卖电器的商店是怎么做的,就是为了了解市场行情,寻找商机。当时货物稀缺,价格波动比较大,从回避风险、资金周转、减轻资金压力等角度考虑,觉得卖家电比较赚钱。于是黄光裕兄弟决定做家电生意。1987年1月1日,国美服装店的牌子换成了国美电器店的牌子,从此,黄光裕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国美电器经过1988、1990、1993和1999年,4次调整扩张后,目前,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全国6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等地区拥有分部30个、门店近200个,旗下员工4万多名。
       仅仅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是不够的
       “当时洗衣机、彩电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黄光裕回忆道。
       黄光裕不像一般商家那样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厚利,而是“坚持零售、薄利多销”。薄利多销和诚信交易,是黄光裕最为看重的理念。这一经营策略延续至今,成为国美的立业之本。
       “在定好目标以后,该取得的利益就要努力去争取;不该取得的,即便放在你的面前也不动心,我想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做买卖天天都会遇到各种诱惑,但我想我做到了不贪婪。”黄光裕认为,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持做事情的基本底线与原则,是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国美发展史上的三个关键点,可谓黄光裕的三次创新。
       首先是在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以说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不可挡。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迅速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现在,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第三次,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开始全国性的跨地域经营。从天津开始一路
       “攻城略地”,迄今已在全国60多个城市和香港地区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的发展是分成几个步骤的,先是全国连锁,最后跨出国门,做世界型的连锁企业。我们还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全国的布点。”全国四五十万人口的城市有600多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更多。“我们现在仅仅覆盖了60多个城市,才1/10而已。我们最终会在2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开一两家店。”黄光裕说。
       至于现在的成功,黄光裕认为更多的是大环境给自己带来的运气。
       “我觉得国运、国家的环境是很关键的。比我大10岁、20岁的人可能真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另外,做事情我不贪,心态比较平和,而且我能够很好地去看待逆境,把事业坚持下来。”
       只要有必要,我就会马上调整
       “黄总是一个行动快速的人,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做得好,马上赏,做不好,马上罚。”一位在国美工作多年的人告诉记者。黄光裕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我是边做边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
       在黄光裕看来,三分就是一种感觉。“某些事情,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就要立即拿出行动。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择业肯定要更小心,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2002年下半年,为了让采购与销售更专业化,国美实行采购与销售脱钩制,但在后来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了采购与销售互相对立、互相推卸责任的弊病。2003年,黄光裕亲自操刀,将全国销售区域分为南北两个大区,本来想通过内部竞争实现扩张,事实上却人为地把国美的规模优势一分为二了。5个月后,国美不得不重新恢复原来的格局。2004年岁末,黄光裕再次调整国美高层,将国美分成东北、华中、华北一、华北二、华东、西南、华南7个大区,同时将总经理人选进行了一次“大对调”。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我就会马上调整,找出最佳方案。以后如果需要,我还会继续调整。”黄光裕的果敢和大刀阔斧由此可见一斑。
       地产也要做全国规模
       黄光裕最喜欢李嘉诚“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1998年,黄光裕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约50亿元。鹏润投资下属企业是国美电器、鹏润地产、鹏泰投资。2002年4月26日,鹏润投资以1.35亿港元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74.5%的股份的收购,将鹏润房地产的一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鹏润集团,由此将自己的业务延伸到炙手可热的房地产领域。
       “我觉得目前房地产是可以发展、可以做大的行业,而且不存在投机和赌的成分。”
       2005年4月18日,鹏润集团的国美置业以底价8亿元买入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区两块地。据悉,仅土地出让金就交了4100万元。黄光裕笑着说:“这只是我们在地产业的一单交易而已,能拿下来可能就是幸运吧。我们还会再买地,但会精挑细选。”稍微停顿了一会儿,他告诉记者,“地产我们同样有大的规划,最起码要建立起全国化和规模化,这是我的希望。”
       贵在坚持,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考验。黄光裕在拓宽经营业务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家电业这个让他发家的主营业务。“很多人问我,很多家庭冰箱、彩电全都有了,而且还能用很多年,你还能卖什么?我告诉他们,国外现在用电器到了什么水平了,已经到了坏了不值得去修,而且要偷偷去丢掉的地步了。我看重的是未来。”
       黄光裕的扩张是谨慎和理性的,除了房地产,他暂时还不打算涉足其他行业。“对我来说两个行业就够了,每个行业不可能天天好也不可能天天不好,你来回跳就是个投机者,因为你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基业。”
       我离成功还远着呢
       虽然已经成为内地首富,黄光裕平时的生活却十分简单,虽然是广东人,对吃却并不讲究,也不会玩,对体育项目都没有什么兴趣。更不会玩“富人的游戏”——高尔夫球。
       黄光裕对记者表示,他对“成功”这个词没有仔细研究和定义过,“关键要看你怎么去比。在中国电器零售业里我是第一,但在国际上我还只是他们的1/8,1/9,还不算成功呢。对我个人而言,离成功太远了,这不是客气话。”
       黄光裕说,他现在是压力和动力共存。假如他引领的国美在业内还能有影响力的话,他希望可以借力把国美电器和房地产业都做得更好。
       无论是在气势恢弘的鹏润大厦顶部、集团总部的前台,还是黄光裕办公室的背景墙上,都能看见一只雄鹰展翅的正方形图案,“这只鹰的形象是我找来的。”黄光裕起身告诉记者,“鹏润两个字,刚柔并济,我喜欢这种感觉。”
       (李小虎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