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美国人富了怎么活
作者:苏福忠

《读书》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老同事程代熙约我翻译一批西方当代作家访谈录,其中一篇是关于厄普代克的。那是他一九六七年夏天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一万多字的篇幅,颇有些内容。当时他三十五岁,已出版了四个短篇集子和五部长篇小说,其中《马人》还获得了一九六四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前还获得过美国全国艺术文学会的罗森塔尔奖和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在英国拉斯金美术研究院深造过一年,毕业后在《纽约人》杂志做过几年编辑,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关于文学艺术理论和实践却是相当有些资本和经历的。他对自己的作品、现实主义写作、文学中的性描写、神话传说和当代写作的关系、《圣经》和弗洛伊德等话题,谈得非常精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厄普代克说:“在我们人类中间,重要的不仅是人由什么构成的,人们彼此的依赖关系如何也是同样重要的。”
       按汉字计算,《兔子富了》有近四十万字的容量。好看的故事,曲折的情节,一个接一个的高潮,都不是这部小说的特色。厄普代克知道,故事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不过他要把故事写精,写细,写深,写进人的思想和意识里去。厄普代克在《兔子富了》一书中,着重写作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有利益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还有性关系上的(严格说来,这应该归入精神范畴)。
       兔子·安斯特罗姆已经要往五十岁上奔了。到了这把年纪才富起来,还是因为斯普林格老头子留给他一个斯普林格汽车商行,而他能得到这个“馅饼”又是因为他终于保住了与贾妮丝的婚姻。他和妻子拥有汽车商行的一半股份,斯普林格老头子五年前去世后,斯普林格老太太坐享另一半股份。十多年前他的家着火烧毁后,斯普林格老夫妇收留了他,他很感激,可他知道斯普林格老宅是“人家的家,不是他的家。他住在这里像一个寄宿者”。寄人篱下的滋味不爽快,但是兔子·安斯特罗姆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个毛头小伙子了,一赌气可以一走了之。他过去的资本是好块头好个头打一手好篮球,可从来没有发家致富的启动资本。斯普林格老头子留给他资本,如今又赶上运气,代理日本汽车让他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前景,他自然要万分小心地呵护眼前的利益。活人在世,必须世俗化物质化社会化才能生活得如鱼得水。人到壮年的兔子,已经悟到了这一真谛。为此,他和与自己老婆有染的查利成了好朋友,因为查利是车行推销汽车的高手。为此,他与车行的各个部门和技术高手都相处融洽,因为他们是支撑公司的主力。为此,虽然坚决反对斯普林格老太太把查利赶走,甚至威胁说查利走他也走,但是一旦老太太做了,他还得委曲求全,先忍着再说。
       书中唯一算得上重大矛盾和冲突的事发生在他和儿子之间。他希望儿子在假期外出打工,培养独立精神,别总是张口向他要钱。他没有机会上更多的学,一辈子连一本书都没有从头到尾看过,只能看看报纸,学得一知半解向别人卖弄。他希望儿子比自己强,这是正常的父子之情。但是,当他看出来儿子到斯普林格汽车商行就业是想占据要位时,他和儿子的矛盾便不仅仅是代沟问题。他知道,这个汽车商行迟早是纳尔逊的,但是纳尔逊能够趁年轻时在外面闯荡几年,他自己好好经营几年车行,多挣下些钱,是上策。赚不了钱,兔子在正当盛年没有积攒,到了老年就没有保证。他借口纳尔逊还有一年就能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大学生,在妻子和岳母面前反反复复做工作,阻止儿子进车行。兔子不怕给儿子花钱念书,但怕儿子搅乱了他赚钱的生意。因此他和儿子的矛盾是利益上的。
       贾妮丝这个妻子,和他分分合合,婚姻关系维持并稳定下来了,但不是因为爱情和亲情,而是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点——经营斯普林格汽车商行。随着年龄增长,贾妮丝在变化,知道共同理财,知道汽车行离开兔子的打理也不行。更重要的是,贾妮丝最终同意购买自己的房子,脱离母亲的阴影。年轻时期磕磕碰碰的婚姻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俩都在变老,到了携手白头的阶段了。贾妮丝离家出走,和查利生活了几年。这本是夫妻生活里的一个阴影,但是查利这个撩拨女人的老手,让贾妮丝在性交上开窍,成全了兔子和妻子的性生活和谐,兔子心存感激。少年夫妻老来伴儿,贾妮丝现在明白这点,能够维护这种关系,兔子满意了。
       岳母大人么,兔子与她不仅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是她们娘儿俩之间的和事佬。再说了,他毕竟是这个家里个子最高的男子,天塌下来还是他第一个先顶着。这是心照不宣的事儿,也是他暗中自慰的精神支持。
       这就是兔子·安斯特罗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兔子胆小,易受惊吓,但头脑清楚,反应灵敏,社会的动荡没有打乱他的生活平衡。打乱他的生活的是他的儿子,这种不平衡的出现就是小说的故事和情节所在。作家要写出寓意深邃的不平衡,让读者去寻找平衡,让读者既当读者又当思考者。现代小说的阅读已经不是热闹的故事和惊悚的情节——它们已经从严肃小说里剥离出去,成了通俗小说的看点和特色,而优秀的现代长篇小说,提供给读者的应该是深层的思考。
       书名是《兔子富了》,自然要写兔子富起来的生活、心态、变化和追求。小说一开头,作者用了近一千字的篇幅,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兔子的心理活动,是兔子对现实生活态度的一个注释。俗话说,穷生事端,富长良心。贫穷的时候,他和黑人斯基特闹过革命。眼下富了,他马上想起了因制造动乱而被警察打死的斯基特。“一想到死去的人,你由不得会心存感激。”“死者的非凡之处,是他们把生存空间腾出来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兔子不是赖活着,而是阔绰地、滋润地、有滋有味地活着。“生活可以有选择地活着,就如同一个人从菜单上点菜,在果盘上挑拣一个光鲜的水果。”因为他现在可以“有选择地生活”,他就选择长跑健身,选择飞鹰俱乐部的休闲活动,选择波科诺斯湖度假,选择交往的圈子,选择倒卖金银发财,选择出国旅游,选择购买自己的房子……他有了新的更高更好的生活选择,旧的更差更糟的生活便随时会出现在脑海里。这样的写作占去了小说的大量篇幅,这些篇幅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最大特色,让读者看到美国社会的变化和科学、工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富足和影响。
       书中关于兔子的长跑,象征兔子擅跑的特性,象征兔子健身的富裕生活,也象征兔子跑向生命的终点。他每次跑步,都会感觉到“死人钻出了地面,他们在抓他的脚后跟”——父亲、母亲、小女儿贝基、斯普林格老头子、黑人朋友斯基特、教练托塞罗和老邮差阿本德洛斯……他在跑进他们的行列,死人把空间给他腾出来,他也得把空间给后人腾出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生生死死循环的。兔子不会追求圣人,只是平平庸庸地跑完一生。兔子的生活很平庸,却是芸芸众生的生活轨迹。
       分散于书中几处、数万字的长跑描写,与死亡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可谓独辟蹊径。
       但是,在精神上,兔子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人到壮年,他认识到“生活就是一团乱麻”,“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你自己的生活”。兔子把生活认识到这样的深度,那是因为他已经成了过来人。他跳出了生活的火炉,把生活的乱麻清理出来,可以面对自己的生活了。物质生活上想明白了,精神生活上屡屡受挫,心情郁闷,导致了他思想格调的不能升华和低级趣味。到了他这把年纪,他只是没有被生活吃掉的一只兔子,他精力充沛时满世界奔跑过,在奔跑中求生存是兔子的本能之一。兔子的生殖能力很强,他年轻时播撒过一些野种,但是人类社会的避孕措施使他的收成极其有限,儿子纳尔逊成为他传授生活经验的唯一对象。他对儿子说:
       “不相信点宗教,你会沉沦下去的。”
       “不相信,爸爸。人死了,就是死了。”
       “你死了呢?”
       “别扯这事儿了,你知道你死了就是死了,大家心里都很明白。”
       基督教是西方社会的信仰基石,父子之间毫无沟通的余地。这不仅是代沟的问题,而是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科学破除了各种迷信,可是人如果没有了任何形式的迷信,就会掉入另一种可怕的信仰荒漠。纳尔逊最终答应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只是让他的姥姥不再操心”,根本上惦记的还是姥姥的遗产。
       兔子随妻子和岳母生活十多年,尽管相处平静,但是和她们住在一起,“没有一个角落哈里觉得能够畅畅快快地呼吸几口自个儿的空气”。然而最让他感到郁闷的是儿子很不如意,越老越无法在儿子身上寻求精神安慰,忽然间有了找到一个女儿的可能时,他竟然不辞辛苦,三次到郊区老情人露丝那里寻找女儿,闹出了许多笑话。人富足之后,精神上的寻觅,这一笔写得很有现实意义。
       新的更高更好的精神境界也不会有了,因此他沉溺在一些无足轻重、无聊琐碎甚至低级趣味的性意识和往昔的记忆中。他想起第一次窥见父亲换衣服,“赤裸的后身,屁股白光光……”他看见女人长期穿高跟鞋,能够注意到“那些小脚指头窝曲到了下边,大脚指头则挤到了上面,趾节直愣愣戳出来,像一截骨头似的”。……不过,细腻入微得如同侦探蛛丝马迹那般让读者悬心吊胆的写作,发生在兔子在穆尔科特夫妇的卫生间和卧室里;作者在此一口气写了长达八十二行的整段英文,移植过来约两千汉字的精妙文字,让读者看得捏着一把汗,担心哈里会被主人发现,而这只胆小的兔子却沉潜在如饥似渴的精神享受之中难以自拔。
       这样的文字在小说里多不胜数,揭示的全部是兔子的精神世界,低级是低级了些,琐碎是琐碎了些,可是非常丰富,非常有养分,让兔子不仅经受了生活的挫折和磨难,还守住了一夫一妻制,守住了一桩圆满的婚姻和一个圆满的家庭。很难想象没有这样的精神活动和性意识,这只大块头兔子会沉沦到什么境地,能不能走完一个生命的历程。
       我们看到,在兔子的精神世界里,最有选择余地的就是性意识。全书性写作占有相当篇幅,但是没有一处是纯粹的肉体描写。在别人看来,兔子的“脑子里总想着上床睡觉的事儿”,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多深文化的汽车商行老板来说,脑子里的“花花世界”,实在是一种精神活动。现实世界里,他这个年龄的男人疲软多于坚挺,性生活上的选择极其有限,回忆过去的性活动和性意识,便是他最大的精神自由了。他很清楚:“他这辈子再也没有指望和别的什么人颠鸾倒凤了,只能和半老徐娘的贾妮丝·斯普林格来一次少一次了,他看见自己面前只有这种可能性,直接而冷峻,如同这条熟悉的老路。”
       交换性交的事情,古来有之,在人类发展史上很可能是一件划阶段的大事件。也许就是在这种交换性交中,人类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和没有血缘性交的益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被近当代社会确立为理想模式。然而理想模式不是永久模式,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社会出现的性解放对美国社会的婚姻和家庭的冲击和改变是很大的。到了七十年代末,交换性交的事情恐怕已不是新闻了。但是,公然写进小说里,如何写作以及写作态度,对作者来说都是突破性的,需要胆量和勇气,稍稍把握不好,很可能功亏一篑,甚至落得臭名。厄普代克在小说第四部的尾声阶段,使用了近三万字的篇幅来写这个高潮,写得似梦非梦,虚虚实实,把一种违反常规的游戏写成了一种必然,显示出了作者驾驭写实主义的高超技巧,不愧为厄普代克巅峰之作的巅峰手笔。
       书中三对夫妇到加勒比海度假,是兔子在性生活上的一次冲刺。有人提出夫妻交换性交,让兔子柳暗花明,突然有了晚到的性生活的选择。这下兔子可以和心仪已久的辛迪·穆布科特同床共眠一夜,禁不住想入非非,沉潜在一种窃喜的兴奋状态之中。但是,事情的发展让兔子好不失望,身患红斑狼疮的塞尔玛选择了兔子,尽管她对自己心仪的兔子悉心伺候,但这对兔子来说无异于一种无奈的补偿。而妻子贾妮丝坚持提前一天回家(显然是贾妮丝的醋意作祟),彻底破坏了兔子的最后一次选择,眼巴巴看着与辛迪·穆布科特的一夜情的美梦成为永久的遗憾。可怜的兔子!生活往往无情得防不胜防,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毫无疑问,作者是把这次夫妻交换性交当做兔子的精神高潮来写的,但是兔子却从这个高潮上灰溜溜地掉下来,是讽刺,也是幽默,更是精神生活的苦涩。
       厄普代克说:“关于一般意义上的性交,让我们尽一切手段按细节所需要的,不过还要按它在社会上和心理上的种种更逼近真实的联系写进小说之中吧。让我们把性交移出密室,取下圣坛,放在人类的举止的连续统一体之上。”《兔子富了》一书中性交换事件的写作,不仅遵循了厄普代克关于性描写的一贯主张,而且显然取得了重大突破。
       厄普代克说:“在我的每部长篇小说里,精确的年份和历届总统的执政都没有遗漏。”
       他又说:“作品中所写的社会事件是那些年代特有的,一如草地上花卉在夏天怒放一样。”
       《兔子富了》一书中的大多数背景,都是通过自然流畅的叙述、人物的日常对话和电视上的节目表现出来的。小说的时间跨度只有六个月时间,但是卡特执政、石油危机、通货膨胀、经济不景气、教皇来访、伊朗人质事件以及世界的冷战局面,都在书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反映。物质享受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家庭汽车的普及、城市建设的演变和提高、日常生活用品的完善和改进以及因此引发的消费观念的代沟,小说通过产品型号的变化和取代给予很现实的反映。电视文化已经左右了美国人的生活,电视培养的年轻一代走向社会。社会相对稳定,物质相当丰富,文化走向庸俗,使得年轻一代缺乏思考,缺乏耐性,缺乏责任心,很容易承认失败,而且性格冷酷,安于享受。作为年轻一代代表人物的纳尔逊,他的理想竟然是“人们为什么不营造一个有求必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社会呢?爸爸说这是异想天开,可是动物们从来就是这样生活的”;他为了能够为所欲为,暗中企盼“老爸为什么不一死了之呢?人活到这个年纪容易得病。然后就剩他和妈妈。他知道他对付得了妈妈”。
       小说是以兔子为中心,兔子在哪里,写作到哪里。唯一例外的是纳尔逊和妻子普鲁占据了三万多字篇幅,在书中单独出现。这两部分写得相当精彩。兔子没法进入这样的生活,却需要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是兔子这代人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延伸镜头,把两代人的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把两代人的代沟向纵深处推去。如同一幅照片,景深越足,照片效果越好。
       当然,在作者来说,对于写作系列小说,这些笔墨更是一种必要的铺垫。
       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文学中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写法的代表。不过认真追溯美国文学的历史,像厄普代克这样的写实风格并不多见。他是以反映美国现实社会为己任的。在这点上,也许受到英国十九世纪以狄更斯和特罗洛普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更多;他们当初呼应著名思想家和批评家托马斯·卡莱尔所主张的表现“英格兰现状”的提法,创造了一大批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中写实主义的经典。厄普代克也说过:“我热爱米尔维尔,喜欢詹姆斯,但是我愿意从欧洲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兔子富了》一书,无论从小说的写作结构还是从表现美国社会现状的内容来看,都更接近英国十九世纪写实主义的风格,尤其是特罗洛普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风格。在对这部小说众多的赞扬声中,也许《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一句话最中肯:
       “我们在兔子身上看见了我们自己的渴望。它把美国人写得多么到位啊。”
       《兔子富了》一九八一年出版后,一九八二年包揽了美国的三项文学大奖——普里策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协会奖。这是前所未有的,至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例。虽然得奖不是取得文学成就的绝对标准,但是《兔子富了》的厚重和突破是显而易见的。《兔子富了》一书出版已接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当初好评如潮过去之后,英语国家的读者和全世界的读者对它一直钟爱有加——它不仅已被写进各种文学史,而且正在一步步走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