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再开一场色香味的会
作者:多 思

《青年文摘(红版)》 2003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竖起“咖啡到会”这块招牌之前,我是建国门东兴餐厅的服务员,因为自己车骑得像耍杂技一样好,所以被老板安排专门送外卖。
       周围林立的大厦里写字楼云集,餐厅的生意一大半靠外卖支撑。送得多了,送得久了,就忍不住想,他们离餐厅的距离并不是太远,为什么还这么热衷叫外卖呢?他们离附近的咖啡厅距离也不是太远,如果我多一份咖啡外卖的服务又会怎么样呢?
       只比别人多了一点想法就多出一盘生意
       我开始在下班后用送外卖赚来的钱去泡咖啡厅,去观察盛装咖啡的器皿,去品试精致器皿中不同于速溶咖啡的另一番咖啡滋味与情调。
       几次之后,我决定开一盘送咖啡上门的生意。
       试想一下,那些云集的办公楼里,每天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各式人等要有多少。再试想一下,客户来了要谈合同,要沟通,要交流,如果这时不必刻意去咖啡厅,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香浓咖啡,并伴有咖啡厅一样的专人服务,那该会是一种多么随意而又有品位的情调啊。
       就像以前看到过的那个连师傅带厨餐具带原佐料一同上门服务的“寿司到会”一样,我要另行拷贝一份同样服务性质的“咖啡到会”。
       开始时,我真没想到,只比别人多出一点想法竟会多出一盘生意。
       引导出一种市场需求
       租赁铺面,申领执照,购置设备,入货,聘请人员,更主要的是拉进一位以资金入股的合伙人,林林总总一大堆事情办妥已是4个月之后的事了。
       小小的只能容下4张台的咖啡厅,其真正的风景在台后。
       订做的便携式箱包里,除了杯碟匙勺之外,还有专用的糖包、奶盅,专用的壶具、酒精炉、电热座等一应俱全。
       就这一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箱包,打开来里面便是一个完整的小小咖啡天地,甚至会有多种品类供选。如果顾客需要,送咖啡上门的服务生还可以在把一切都搞好之后,继续留下,提供随时的添加服务。
       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快餐似的“咖啡到会”竟到出一番别样的商机。
       有人觉得疲倦了,会叫“咖啡到会”,有人兴起,要请邻桌同事,也会叫“咖啡到会”。周末的下午,公司召开部门经理例会,老板也会为大家叫“咖啡到会”。
       服务的小姐回来后乐不可支地告诉我,有个公司一天会议开始前,老总问都到齐了吗,底下有人答:只剩咖啡没到了。
       不可无视的细节之重
       针对“咖啡到会”的特性,我将服务员的招聘与培训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恐怕所有的招聘中,除了简易工种的流水线工人之外,就数快餐店对服务员的文化素质要求最低了。
       但“咖啡到会”不同,它不是在特定的场所运营,而是要直接走进客户的工作场地,当客户又面对客户时,“咖啡到会”的服务生便无形中成为了客户的一部分,并在一部分程度上代表了客户的形象。所以在员工的聘用及培训方面,我不只注意形象气质,同时还考评一种内在的修养与素质。一些外形秀丽,但一张嘴一举手就会让人眼镜大跌、胃口大败的事例经常遇到,这是客户的不愿,更是公司自身的大忌,我不会让我的公司起步之初就跌倒在这么原始的问题上。事后证明,这一点也是所有成功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此外的另一个细节是,员工外出,根据客户的要求,可选择公司统一的制服,也可选择日常便服,着制服的“咖啡到会”要求服务生完全按照咖啡厅的规范要求,而着便服的“咖啡到会”则要求服务生到会后尽可能表现得如该公司员工一样,除礼仪外,更有一种主人公精神,与服务的公司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咖啡到会到出别样商机
       几乎是在第一个“咖啡到会”的顾客处,就听到他们关于咖啡之外另设一些他项服务的建议,比如能同时提供一些类似点心、茶果之类的小食。
       经过反复考虑、论证之后,我决定增设此项服务。
       (李利锋摘自《深圳青年》
       2002年11月上半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