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生]模拟天堂比赛(外一则)
作者:刘燕敏

《青年文摘(红版)》 2002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2年复活节,《纽约时报》举办了一次模拟天堂比赛,要求读者按自己的想像对天堂进行描绘,看谁描绘得最逼真、最可信。
       比赛启事刊出后,报社收到五千多份来稿。有绘画作品,有文字性描述,还有—些人寄来自己家牧场或别墅的照片,说那就是天堂。在这些来稿中,到底谁描绘得最逼真、最可信呢?由于编辑们都没去过天堂,因此他们决定把这些来稿交给纽约宗教领袖奥格神甫来评判,由他决定谁是第一名。
       奥格神甫接到稿件,不久就作了回复,说,理所当然,埃罗德先生的那座建有小木屋的牧场最逼真、最可信,他应该获得第一名;不过,贝拉先生也应获得同样的奖赏,因为他真实地描绘了天堂入口处的情景。
       编辑们迅速找出贝拉先生的稿件,发现是一篇文字作品。在这篇作品中,贝拉先生是这样描述的:在天堂的入口始终站着两位天使,他们专门负责检查人的年龄,因为人进入天堂是有年龄限制的。我曾亲眼见到一位年满100岁的人被挡在了天堂的门外,因为在上帝那里,对时间的算法与人间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在战场上打仗的时间不算,在监狱里度过的时间不算,喝醉酒昏睡的时间不算,从政开会的时间也不算……总之,凡是你不属于你自己时,你度过的时间都是不算的。那位活了100岁的人,之所以被拒绝在天堂的门外,就是因为按上帝的算法,他还是个孩子,他必须重返人间,让悔恨伴着他继续过力不从心的生活。贝拉先生还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因为在一次昏迷中,他曾到过天堂的门口,对那儿的一切他有发言权。
       《纽约时报》的编辑们看过埃罗德先生牧场的照片和贝拉先生的文字后,决定按奥格神甫的意思定他俩为并列第一名。颁奖那天,埃罗德先生带着全家人到场;贝拉先生则让人捎来一封信,说,实在抱歉,一个100岁的人已无法赶到纽约参加如此的聚会。
       一道测试题
       前不久,美国一家网站贴出这样一道测试题。假如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请问:
       一、你打算给儿子留下一句什么样的忠告?
       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三、你想带一件什么东西离去?
       该网站说,1902年,弗洛伊德为了寻找人们最本质的向往,设计了这道题。今天正好是此题公布一百周年,我们受海伦·凯勒慈善基金会的委托,把它重新公布于众。假若您有兴趣对此做出回答,请留下您的电子信箱,您会收到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
       我没有在网上回答测试题的习惯,也不喜欢读来自虚拟世界的访客留言,更不需要什么礼物。然而,当我看到海伦·凯勒这个名字时,我还是在这道测试题前停了下来。我想,也许我的点击,就是一次慈善行为,因为我知道,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网站,你点击它一次,广告商就会多付它一些钱。
       我打开测试题,发现已有14358名访客来过这里。为表达对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盲人的敬意,我规规矩矩地按要求作了如下回答:
       一、你留给儿子的忠告:做你喜欢做的事。
       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全家所有的人,坐在草地或花园里边野餐边唱歌。
       三、你想带走的一件东西:没有。
       我的点击是否可以给海伦·凯勒慈善基金会多带来一份收入,不得而知。但是,当我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我心里突然有一种庄严的紧迫感。是的,假如我明天就要死了,我现在会怎样呢?我还会为追求生命之外的东西而不顾生命本身吗?我还会只顾使用和透支生命,而不知品味与享受生命吗?我还会认为,一个人的身份和价值,取决于他赚钱多少吗?我还会对孩子犯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喋喋不休吗?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儿子放学回来敲门了。我迅速起身,为他打开房门,并摸了一下他的脸蛋。儿子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问,妈妈,你今天怎么了?我没有回答,因为当时我的心已经被那道测试题洗得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净。
       前不久,我在整理我的电子信箱时,发现里面有一份贺卡。打开之后,一段彩色文字出现在屏幕上:亲爱的朋友,对这个测试不在于你做出怎样的回答,而在于你是否能用它时时提醒自己。
       (耿红摘自《辽宁青年》200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