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中国时间城揭秘
作者:张大奎

《青年文摘(红版)》 2002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电视屏幕上海隔一小时就有时间显示,收音机也不停地报时“嘀——,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电视和收音机显(报)出的”北京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如何报出的呢,
       探访“中国时间城
       2001年5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陕南的“:中国时间城”,成为第一位被允准采访时间城的非军队记者。
       中国时间城其实应叫“国家授时中心”,时间城只是对“授时中心”的一种通俗叫法。
       中国时间城是由周恩来总理于1966年S月26日亲自批准建立的。这在当时属于绝对机密,对外只称某某工程。
       解放前,我国时间极混乱,由于幅员辽阔,旧中国分别采用了中原时区、陇蜀时区、新疆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五个时间标准。时区不同,各地的时间也不一样,这给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商贸经营等方面带来了极大不便。解放后,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全国人大批准,我国采用以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东经120°)的时间作为全国标准时间,通称“北京时间”。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日常生活中,时间精确到秒已足够了。但随着科学发展的需要,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发射卫星、人造宇宙飞船航行,时间要精确到亿分之一秒。这就需要原子钟提供原予时。原子时是由原予跃迁振荡产生的,所谓1秒,就是铯原子振荡9 192 631 770周经历的时间。联合国征求各国意见后统一规定: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这就需要各国建立自己的原子钟,提供发播时间,即“授时”。
       当时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授时中心,而中国只在上海有一个功率极小的、由法国天主教士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无线电授时台,发射的时间信号精确度不高,且覆盖面积也小。有时,中国只好颇为尴尬地接收当时苏联发播的时间,这对发展高科技产业极为不利,尤其是对现代化战争。
       1 966年初,中国科学院经过近一年的勘测后,向周总理提出建立中国授时中心的报告。周总理亲笔批示同意,之所以把授时中心选在陕西南部而不建在北京,有三个方面的考虑:陕南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近,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当时适逢“文化大革命”,国际社会也动荡不安,建立在内陆闭塞的地方比较安全。
       1966年3月26日,国家授时中心开始建设,1968年10月建成。建筑中国时间城的同时,也建起了一座营房,在中国时间城建成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进驻到军营,日夜守卫在那里,这支队伍就叫中国“守时兵”。
       神私的时间城
       当初驻守时间城的部队是营级编制,部队驻守后,在时间城周围十步一岗,昼夜值勤,严防死守,但战士并不清楚他们看守的是什么,只从营长那里知道他们看守的是周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一个机密工程。
       说来有趣,和守时兵们一样,在时间城从征地到建成的两年多时间内,当地的老百姓只知道这是周总理批建的一个工程,至于到底是干什么的,无人知晓。
       时间城占地30亩,周围一道4米高的红砖墙,把它圈成了一个院子,四座庞大的高耸入云的白色圆锥体合金钢架分立大院四角,钢架的顶端相互拉扯着一道道铁丝,织成了一个密密的避雷电铁丝网。
       时间城内有三处设备:提供时间的原予钟房、发播北京时间的国防科技用的长波授时台、民用的短波授时台。
       1 970年12月,时间城开始向全国发播“北京时间”……
       当年,当地的百姓第一次从收音机听到“嘀——,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时,并不知道这”北京时间”就是从他们身边那个神秘的大院里发播出去的。
       不知道高耸着四个铁塔的大院到底藏着什么,附近村庄的群众急得心里痒痒的。一些胆大的年轻人悄悄爬到靠近时间城外围的大树上向里看,结果很失望,院内除了正中央一座高出地面10米的圆形平顶水泥房及周围四座铁塔外,看不见别的什么,也很少见人,倒是荒草长势很好,有半人高。
       改革开放后,时间城的戒备才逐渐宽松了。
       与此同时,时间城大门口也挂出了“国家授时中心”的牌子。当地老百姓这时才明白:噢,原来这神秘的“工程”是用束发播时间的,“北京时间”就是从这里发播出去的!
       原予钟房雇地底
       如今的时间城虽不那么神秘,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出入的。
       采访时,征得上级首长同意,黄连长带记者走进了时间城。穿过长长的院内甬道,刚走近蒙古包似的原子钟房,一位站得笔挺的哨兵,双脚“啪”地一并,向黄连长立正敬礼。
       这就是“北京时间”的发源地。外面看上去并不显得很大的原子钟房,里面竟是一个庞大的,上下四层的楼房,空洞宽广,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在地下。记者手扶光滑的楼梯栏杆而下,下到最底层时,有一道铁门挡着,黄连长指着那扇紧锁的小铁门说:“里面就是原子钟,提供北京时间的,至于什么样予,我也没有看到过。”黄连长轻轻一句话,话音立刻被四周墙壁回应过来,显得瓮声瓮气,有些震耳。环视四周,一片洁白,只觉得凉气从脚底而生,迅速传遍全身,不敢久停,我们立即跑出原子钟房。黄连长说:“无论夏日外面多么炎热,里面都是冷森森的,其实里面并没有空调,那是自然冷。”
       从古代击鼓敲钟报时,到今天的原子钟提供的由长短无线电波发播时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飞跃发展。目前,全世界约有50多个独立的授时中心,每天发播本国的标准时间。
       中国时间城每时每刻都在发播着“北京时间”。电视机显示和收音机播出的“北京时间”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有源传送”:在演播室放一个原子钟,与授时中心同步,直接把原子时信号发送出去。另一种是“无源传送”:演播室不放原子钟,在不干扰正常节目播出的情况下,利用电视或收音机频道中某个脉冲作为比对时间的参考标准,应时发送时间。二者提供的时间与时间城内的原子钟都是同步的,S0万年之内误差不到1秒。
       中央电视台传送时间利用的是前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的是后者。
       平时人们用的各类表,它只是时间的机械或电子显示器,是不能直接获得从时间城发播的同步时间的,误差很大,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的精确程度要求并不高,没有哪家航空公司的班机起飞时间定为“几分几秒”。但对卫星或宇宙飞船的发射和测探就不同,它需要与时间城同步的时间,且精确程度要求也非常高。例如,宇宙飞船的位置是靠地面各个监测站通过测量发向飞船的无线电波信号返回地面的时间计算的,如果监测站的时钟之间哪怕相差只有亿分之一秒,就可能造成飞船偏离正确轨道,无法返回预定的地点。为此,各个监测站的时钟都是和时间城授时的原子钟同步。
       我们为何不戴一块能获得与时间城同步时间的原子表呢?说来有趣,曾有人设计出了与时间城内的原子钟同步的原子手表,但由于成本较高,加之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精确度要求不高,且怕一大批普通钟表厂倒闭,一直未投入生产。不过无需校时的原子钟正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留心的人们可能会发现,北京中华世纪坛上的世纪钟,就是一台原子钟,它的时间与广播、电视报出的时间分秒不差,它们是同步的。
       (黄培兵摘自《家庭》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