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间谍大厨
作者:陈 默

《青年文摘(红版)》 2002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两年前,老赵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从北京来到上海;在一家饭店里任厨师。他说人家仅用几句话就吸引住了他:“上海人爱吃,口味变得也快,总是集中国菜的最新信息。你来了,就会成为这信息的发现者,甚至领导者。”
       老板为每个厨师都订了几份周报,上面有一些明星的幕后新闻和时髦衣服的广告。其他同事都把这作为老板给他们的消遣,可老赵却独留了个心眼。他发现每期报纸上都会有一些关于吃的章,有时候是豆腐干儿大的一块,有时是一个整版。老赵想,这些也许就是现在上海人的口味信息吧。于是,他把那些大大小小的文章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本子上。一天老板召集员工开会,问大家:现在上海市面上最流行什么菜?厨师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杭帮菜。老板又问杭帮菜哪个餐厅最出名?它们的招牌菜是什么?众人面面相觑,答不上来。老赵想起自己从报纸上看来的文章,如数家珍地报上了几家餐厅和特色菜的名字。小老板说,这些报纸就老赵的那份没白订。这样吧,老赵,咱明天就到杭州菜馆去吃它一顿。别的不吃,就吃特色菜!在同事们艳羡的目光中,老赵明白,他离餐饮的时尚正越来越近。
       第二天中午,老赵和老板坐到了其中一家餐厅的饭桌上。老赵知道老板请他来,远不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
       从那天起,老赵去饭店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一般不点冷菜,也不点大路菜,专拣特色菜、热门菜点。比如有次去一家靓汤馆,他就一下子点了三个沙锅,弄得小姐都觉奇怪。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老赵和老板一起去了上海不少有名的餐厅,从猫腰才能进去的小菜馆,到富丽堂皇的大酒店,同事们都说大嘴老赵有口福。
       老赵很善于取别人之长,变成自己的特色。饭店的生意一路走好。老板对他很放心,不久就给了他一周云游一次餐馆的特权。老赵还经常带上自己的老婆,这可不是以公谋私,老赵说,这是为了图个方便。原来,有些菜式比较复杂,老赵第一次去一下子不能完全弄清它的做法,还有一些有特别的香料和调料。这时候,老赵就准备第二次出马,并带上老婆甚至三五个好友。老赵点同样的菜,并向小姐夸赞菜式的可口,同时讨教做法。小姐当然不知道,老赵这时就要让她把当家厨师请来。老赵会挑不是很忙的时候去吃饭,这时厨师就可能会出来和他们打个照面。此时,老赵的老婆就要以主妇姿态表现出对烹饪很有兴趣的样子,向厨师询问:“这么好吃的菜,怎么在家里做?”而老赵和他的好友自然也要向这位大厨敬上一杯酒。得意的大厨常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向他们透露一二。老赵一点就通,笑眯眯地再敬上一杯酒,心里就已经有了几分把握。
       不过也碰上过不愿出来打照面的大厨。老赵的“老婆兵法”在此不起作用,就只能动用激将法。他会先向服务员小姐抱怨菜的味道有问题,材料不新鲜。小姐自然要辩解,老赵就说出是菜里的某种材料味道不对(这往往是他猜测的辅料)。小姐说不清,老赵不找领班找大厨,当面对质。大厨抹着汗从厨房出来。老赵问他是不是某某材料不新鲜,大厨云里雾里说,什么呀,这个菜里根本没有某某,我们用的是别的。老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等莫名其妙的厨师走开后,便忍不住要窃喜一番。
       一年多的时间,老赵不但积累了一套“餐桌间谍兵法”,还记了厚厚两本的菜谱笔记。
       虽然老板待他不错,可老赵更想要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于是他开始经营自己的饭店,一星期推出一道招牌菜的特色已经成了食客瞩目的目标。
       如今老赵已经小有名气;他依然每周都买一沓时尚报纸,剪贴上面的饮食信息。不过饭店他已经很少去,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圈里人”认得老赵的那张脸孔和特有的大嘴了。
       (郑军摘自《八小时以外》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