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信息时代的富孩子
作者:陈耀明

《青年文摘(红版)》 2002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在流行这样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其实,孩子也可以分为富孩子、穷孩子。穷孩子只有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富孩子则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账户,有了自己的信用卡。
       @世代:乳臭未千的CEO
       比尔·盖茨上中学的时候,只是在为学校编写学生座次软件时,偷偷地加了一些指令,把班里最漂亮的几个女生排在自己的座位周围。当时并没有想到以后要当老板,直到上了大学,他才开始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今天,以比尔·盖茨为偶像,成长于电脑、网络前景下的“@世代”,乳臭未干就当上了CEO。
       2001年2月,在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率领的访华代表团中,有一位只有1 2岁的成员,他就是
       CYBERTE-KS网页设计公司CEO凯斯·佩里斯。这位还在上学的8年级男生穿深灰色西装,系灰色领带,头发用摩丝打理得整整齐齐,看上去还真有点儿老板派头。佩理斯从4岁就开始迷上电脑。,6岁就试着制作网页。1999年2月,在佩里斯10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套Macromedia网络应用软件,这为他日后创办公司打下了基础。1996年6月,佩理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CYBERTEKS网页设计公司。当年10月,他的公司就在大西洋数码媒体节荣获“最佳销售与市场营销网站”亚军。目前,佩里斯拥有25家客户,包括思科、柯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加拿大KEWL线路公司等,年收入10万美元。他在题为《如何做—个成功的小孩》的演讲里说:“成功的惟一秘密是放手去做。”
       佩里斯只是在晚上和周末做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影响上学。他还像许多同学一样,喜欢打冰球,喜欢看《哈里·波特00他说:“其实,我真的不认为这是一种工作,我把它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只不过我得更好地安排一下时间而已。”
       加州男孩卡尔米克11岁的时候,就敢把爸爸给他买的电脑大卸八块。街坊邻居把他誉为“计算机权威”,经常向他咨询电脑使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卡尔米克从中看到一线商机,他说:“我认识到我提供的服务与那些岁数比我大、拿着大学文凭的家伙提供的服务一样,可他们每小时收150美元服务费。我觉得,虽然我年纪小,但能做同样的事,而且收费比他们便宜。”
       于是,卡尔米克便注册成立了卡尔米克计算机公司,印发了自己的名片,在社区企业名录发布了广告。主要业务是按用户要求设计计算机系统,每小时收费20美元。现在,15岁的卡尔米克每周大约工作6—10小时,也就是说,他每周大约有120—200美元的收入。,
       瑞希·巴特在芝加哥大学附中读10年级时,一天,学校因故取消一节数学课,瑞希·巴特便写起程序来打发时间。写着写着,他开始想到:这么好的程序,应该卖出去。一个月后,他写完这套程序,放在网上推销,很快就引起罗卡资源公司的兴趣。1999年夏天,14岁的瑞希·巴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SIEGE-SOFT软件公司,在网上销售保密程序,每天吸引lOO多名顾客。去年5月,加拿大矿源探测公司对瑞希·巴特的公司产生了购买兴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4万美元现金、150万股股权和1%的公司红利成交,瑞希·巴特一下子就赚了近百万美元。
       面对一个个乳臭未干的CEO,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谢利·唐纳德·库利奇评论说:“由于电脑和网络的缘故,通晓技术的青少年现在正逐步发现,开办公司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易如反掌。”
       美国朱比特通信公司总经理德罗斯认为:“许多孩子从小就开始操作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因此在某种程序上说,技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性,许多成年人都赶不上他们。”
       比如在人才济济的微软公司,去年就聘用两位少男少女做顾问,指导“下一代知识工人”项目。少女名叫珍妮弗·科列罗,19岁。她说:“过去总是先受教育,然后工作,然后再玩儿,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三者是合为一体的。”少男名叫迈克尔·菲迪克,17岁。他15岁时就创办MyDesktop.com,一年后卖掉这个网站,赚了一大笔。现在,他一边上学,一边在微软做顾问,一边还经营着自己新创办的BuyBuddy.com。
       统计显示,美国百万富翁的平均年龄已从30年前的62岁下降到目前的38岁。所以,“百万富翁”已更名为“百万富豪”。而随着“@世代”的成长与崛起,“百万富童”已经脱颖而出。$世代:与股票一起成长
       3岁就能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就知道一枚硬币的等价物,8岁就懂得把钱存进银行,12岁就开始购买股票……这就是美国的“$世代”。
       据芝加哥一家投资公司调查,在10-18岁美国青少年中,有35%的学生持有股票或债券。他们选择的往往是自己熟悉的玩具公司、巧克力制造商、快餐连锁店、电脑软件公司、音像制品公司的股票。
       根据美国法律,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股市,必须由父母以监护人身份代为开户。所以,几乎每一个股票经纪机构都提供为子女设立股票账户的服务。所罗门·史密斯·巴尔内公司还为少年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互联网网址。发行了一本名叫《让少年们更好地投资:指导你与你的父母》的小册子,教他们怎样看报纸上公布的股票行情表,怎样在互联网查阅股票账户,怎么计算上大学所需费用……
       伊利诺斯州12岁女孩梅根·杜蕾,每天吃早餐的时候,都要看报纸证券版;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看卡通片,而是看电视台的《股市观察》节目。因为她用帮邻居照看宠物狗赚来的钱,买了一些股票。
       16岁的蒂姆·赫佛看到共同基金经理彼德·林奇写的《驰骋华尔街》,他刚读完头几章,便迫不及待地“驰骋华尔街”,以每股11美元的价格,买下自己经常光顾的“重磅炸弹”音像公司的100股股票。蒂姆的理想是,希望自己在24岁的时候能够买下一套房子。
       华裔男孩司徒炎恩10岁就开始读《华尔街日报》,14岁的时候用700美元零花钱买了一家软件公司的股票,3个月后,这只股票猛涨114%。凭着这次成功,司徒炎恩动员全家人出资3.3万美元,组成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共同基金”,由他来管理、操作,果然身手不凡,年平均收益达30%以上。司徒炎恩被《华尔街日报》誉为“股市神童”,他还出版了一本书——《华尔街天才儿童投资指南:我是怎样得到34%投资回报率的》。他写道:“在我最初认识钱的时候,我就决定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我懂了一点儿经济学后,就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我开始步入股市,我想的是每年有50%以上的收益。”
       华尔街一家银行高级经理戴维·欧文认为:“孩子是天生的投资家。”美国经济教育证券工业基金会曾经发起一种股市游戏的教学活动,吸引4—12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把假设的10万美元投资于真正的股票,看谁能建立赢利的投资组合。经纪人克雷格曾指导一个由150名女中学生操作的投资组合,5年中增长了5倍。克雷格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选择的股票,任何人跟他们一起投下巨资都会发大财。更重要的是,根据股票投资组合结果的上涨和下跌,学生们会感受到自己决定买何种股票和制定长期目标的重要性。这使他们比寻常的股市短线投机者更具战略意识。”
       还有分析家认为,投资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行为,需要具有前瞻性、进取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孩子对市场有着良好的直觉,按照想像力行事,依靠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市场形成初期不易为人觉察的发展趋势,虽然他们对此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但足以指向成功。财富的超前教育
       美国:开设“基础经济教育”课程
       美国目前有16个州的中学开设了“基础经济教育”课程,向中学生普及金融、理财、投资和商务等方面的常识。比如:什么叫全球基金?什么是401(K)?短期资金市场账户与存款账户有什么区别?
       美国RocketCash.com是一个定位于少年儿童的商务网,主要销售书籍、玩具、CD、T恤衫等。该网站专门设有儿童储蓄账户,存款者可享受5.83%的利息,“投资指南”的专栏文章都是以未成年人的口气向孩子们普及投资理财常识。
       日本:开办“资本家幼儿园”
       东京有一家名叫“资本家”的幼儿园,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4岁幼儿却要学习怎样营运一家公司,包括利润、亏损、广告、资源分配、市场调查、销售等,而且还要实习。例如学习市场调查时,便要把一些简单的问卷带回家,请父母填写;在学习广告宣传时,要去麦当劳参观。
       大阪贝冢市立第五中学从1999年开始实施“金钱教育”,每个班级还选出两位同学担任“金钱教育干事”,组织一些经营实践主题活动。比如:学生买来花种进行培育,然后在节日庆典上出售,从中可以明白投入、产出、销售等方面的道理。
       东京证券交易所曾编写一本《股票学习游戏》,目前日本共有976所学校采用这本书作教材。
       英国:组建“学生模拟公司”
       英国“青少年企业教育”慈善机构组织14—19岁的学生开设“模拟公司”,让学生学习怎样当老板。目前各类学生模拟公司已有3207家,参加的学生达4万余人。
       俄国:成立“儿童与商务基金会”
       该基金会组织实施对12岁以上少年儿童进行商务培训,主要课程包括银行业务、股票证券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该基金会还创办了一份则L童实业报》,并拟开办“儿童银行”和“儿童保险公司”。 富爸爸·富孩子
       在每一个“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具有财富意识的“富爸爸”。
       比如12岁的CEO佩里斯的爸爸,虽然不是那种百万富翁意义上的“富爸爸”,但他很早就意识到:“现在是一个竞争时代,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赚钱。”
       美国一位名叫米奇·格劳斯曼的爸爸,几年前就为3个孩子开设了一个“爸爸银行”,在电脑里给他们各自开了账户,每周把零花钱自动存人“爸爸银行”,月息1%,旨在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理财,
       还有一位名叫安娜贝尔·谢泼德的奶奶,曾给她的几个孙子孙女每人100股亨氏公司的股票。有个孙儿给她写信说:“谢谢奶奶的礼物,我现在喜欢在吃金枪鱼时,抹一点儿亨氏的番茄酱了。”
       反观我国,许多爸爸对孩子惟一的理财教育可能还是“不要乱花钱”。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投资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方式,是每一个人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美国经济教育协会会长罗伯特·杜瓦尔指出:“理财是21世纪孩子们的必修课,我们应该很早就开始向孩子们灌输理财观念。”
       所以,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认真地上学,还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上市”。我们祝愿每一个爸爸都是“富爸爸”!我们祝愿每一个孩子都是“富孩子”!
       (杨正文摘自《东西南北》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