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美元总统”格林斯潘
作者:张 彬

《青年文摘(红版)》 2001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字千金
       1999年10月14日。
       “你好!我在底特律!”实际上,这里是安波恩山,没在底特律境内。但是没有人纠正他,因为他是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22000名狂热崇拜分子,每人支付高达125美元的票价,有的还被无耻的票贩子狠宰了一刀,只为有可能亲耳听到他的片言只语。在经济领域里,格林斯潘所作的每一个预测、每一段评论,都是一字千金。
       所以台下照样是掌声雷动。大家都很兴奋。
       格林斯潘耐心地等待大家平静下来。终于平静了。然后他开始讲话。一字一顿:“我希望,非理性的繁荣,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哗!”台下顿时刮起狂风骤雨般的掌声。很多人为了表达强烈的赞同,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欢呼:“Yeah!Yeah!I agree!(是!是!我同意!)”甚至有人失声尖叫。人们完全没想到,今晚真能听到如此重要的一句指示,一句“圣经”!
       第二天,道琼斯股市狂跌2.6%,纳斯达克股市狂跌2.?%。此后至今,美国经济一直处在挤除泡沫的调整期和平衡发展期。人们很感激格林斯潘一是他,又一次使美国人避开了被经济泡沫淹没的危险。
       这就是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魅力所在。实际上,他已是连任四届美联储主席了,他指引了美国经济从整个70—80年代的萧条期到90年代后以新经济为龙头的持续繁荣期。
       甚至有人说,二战后,美国可以没有总统,但不能没有格林斯潘,因为他是事实上的美国经济总统。
       可有谁知,今日的这位财富预言家、世界经济的操纵者却出身卑微,深受穷困之苦,是一位半路出家,跌跌撞撞自学成材的经济学家。
       艰难岁月
       1926年3月6日,美国纽约曼哈顿贫民区,格林斯潘降临人世。其父哈伯特,是一名经济萧条期穷困潦倒的股票经纪人。
       5岁时,父亲抛弃母子俩。母亲罗斯不得不带着小格林斯潘,挤进外祖父家狭窄的单居室公寓。
       早熟的小格林斯潘,经常“狡猾”地在他的舅舅耳边演唱那首经济萧条期的名歌——《兄弟,您能给我一点小钱吗?》来“骗取”一点零花钱。另外,家庭访客们也总惊异于他能快速心算三位数加法的表演。
       9岁时的一天,小格林斯潘好奇地翻看家里的一本旧书——《经济复苏》。这书是弃家而去的父亲惟一留下的东西。书中某页的批注,抓住了他的眼睛:“我希望我的儿子努力不懈,去掌握和解释经济预测的规律,并有自己的建树。”
       但在学校里,小格林斯潘的真爱是音乐。高中毕业后,他入学纽约朱丽娅音乐学校。不可否认,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长年在穷困中挣扎,这样的现实生活,必定是一件十分艰难痛苦和毫无希望的事。但正是在这种艰难痛苦和寻找希望中,小格林斯潘过早地长成了大人。
       流浪生活
       进音乐学校不久,格林斯潘越来越烦躁,怎么能再依靠日见衰弱的母亲来供养自己呢?于是,他离校出走,开始闯世界。那时他17岁。
       他过着一种实际上的流浪生活。跟着一些四处浪荡的乡村爵士乐队一起,在广袤的北美大陆农村飘来荡去。一周62美元,穿着金丝雀般的黄夹克,手拿一支很蹩脚的萨克斯管或单簧管,偶尔也可能是笛子,在几块烂木板搭成的舞台上边吹边蹦。表演之余,格林斯潘还自告奋勇,管理乐队账目和处理演员们的税务。面对繁杂的数字计算,他感到得心应手。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天赋不在音乐,而是在计算。
       于是,流浪一年之后他离开乐队,重返校园——进入纽约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学。这年他19岁。
       含泪辍学
       1948年,22岁的格林斯潘依靠以前在乐队时的一点积蓄,和平日里的打工所得以及学校的助学金,读完了经济学学士课程。他开始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进军。
       但是到了1954年,他再也没有是够的钱支撑下去了。他不得不含泪辍学,中断了正在就读的经济学博士课程,和人合作开了一间两个人的经济顾问公司,靠专门给民间投资人和小企业提供预测咨询谋生。
       这一职业,实际上就和那些算财运和看风水宝地的算命先生所做的差不多,被讥为“江湖骗术”。而格林斯潘本人,也因这一段经历,成名后仍被鄙视他出身的人称为“不入正道的江湖术士”。
       格林斯潘痛下决心,即使再艰难,也定要在社会中学到在学校没能学到的最管用的完整的经济学知识。
       所幸,他后来遇到了兰德夫人。
       兰德夫人
       格林斯潘是通过他的第一任妻子认识兰德夫人的。
       从大学辍学后不久,他就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琼·米切尔,一个从加拿大来的学艺术史的学生结婚。十个月后,没有吵过一句嘴的两人离婚。可就是在这十个月中,米切尔把他介绍给,了流亡在美国的俄国作家兰德夫人。兰德夫人以自己为核心,聚集起一小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极力鼓吹激进的“自由放任的完全市场化的资本主义”。这个小集团被人称为兰德经济学派。兰德夫人自称她倡导的学说为“客观主义”的经济哲学;其特点是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极度怀疑,“政府控制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认为工业史上的万恶之源,出路在于自由资本主义,即取消政府对生产、交易的任何形式的干预,如政、教分离一样。行政和经济也应彻底分离。”
       “兰德小集团”每周六聚集在兰德夫人在纽约的公寓里交流见解,其成员主要由她的年轻情人和亲朋好友组成。起初,格林斯潘与这个圈子格格不入。然而不久,他的态度就变得温和了,兰德夫人也觉得他非常勤奋和聪明,并且对他的不幸福显得格外关心。尔后,兰德夫人成了格林斯潘经济学上的导师和情感上的安慰者。而这时,格林斯潘也与前妻离婚,并且直到1997年的50年间没有再娶。
       在兰德夫人的悉心指教下,格林斯潘的经济理论日趋成熟,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在经济学界开始有名望。其间,格林斯潘撰写了大量有思想的经济学论文,其中包括为支持兰德夫人而撰写的《反托拉斯》一文。在文中,他声称垄断并非由于市场,而往往是由于政府干预所造成的;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资本市场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步入华府
       1968年5月,兰德夫人与其情人之一——布兰德的关系恶化,兰德经济学派四分五裂。此时;格林斯潘与原兰德集团成员的关系也开始疏远,但新的机会开始向-他招手。
       1968年某天,格林斯潘与原乐队的同事利奥纳多·加蒙特邂逅。这位当年的难兄难弟,现已成为一名律师,正在为其余伙人尼克松助选美国总统。他建议,格林斯潘加入。
       接着,格林斯潘得到了兰德丈人的大力帮助。兰德夫人1947年就认识尼克松,当时他还只是一名国会议员。兰德夫人安排格林斯潘与尼克松及其政策顾问见面。
       
       第一次拜见尼克松,格林斯潘就表现出卓越的品质——丰富的经济统计知识、自信的经济预测能力,以及非凡的个人魅力。尼克松被他迷住了,于是在1974年提名他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一职,而在他之前,仅有一位没有博士头衔的人任过该职。
       尼克松辞职后。福特总统认可了对格林斯潘的再次提名。福特总统的经济政策协调人威廉·塞得曼称赞格林斯潘:“他说话头头是道,即使你不知其所云,他也有本事使你觉得他的话有道理、有深度。”
       1974年9月,格林斯潘宣誓就职,正式担任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一职。兰德夫人出席了就职仪式,并自豪地说:“艾伦是我的门生。”
       1977年,根据他的大量著述,其中包括提交给福特总统的报告,纽约州立大学授予格林斯潘经济学博士学位,肯定和承认他对经济学不懈的执著追求和突出贡献。这个博士学位,虽然格林斯潘从来没有参与答辩,但实际上耗费了他29午的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
       1987年,61岁的格林斯潘被里根政府首次提名为美联储主席。其后四次连任此职位至今。
       大器晚成
       美联储,即美国的中央银行,1913年由国会建立,其职责是制定使美国经济更安全、更灵活、更稳定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
       执掌美联储后,格林斯潘敢于顶住各种压力,始终坚持制定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表现出准确的远见、非凡的口才和卓越的政治才能。
       格林斯潘反通货膨胀的立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政绩斐然。在他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美国通货膨胀率除了在80年代末略有上升、1990年底最高达到6%外,随后的数年里一直控制在2%以内,其间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强劲增长。作为共和党人的格林斯潘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总统共同拥立的央行行长。
       1992年,布什总统想再次当选。为了拉拢格林斯潘,布什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期望他能感恩戴德。但是布什失败了,他十分遗憾地说:“我想如果银行利率能再低点,下调得再戏剧化点;我们经济复苏的成绩将显得更显著,我就能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我重新任命了他,但他却使我失望。”而对于格林斯潘来说,任何戏剧化的作秀和使经济动荡的要求,他都不会买账,他始终要同时坚持完全独立和温和渐进的经济安全增长原则。
       1992年12月,克林顿当选总统之后尚在候任期间,便恭恭敬敬地把格林斯潘请到阿肯色州小石镇的州长官邸密谈。他决心吸取布什的教训,谋求和格林斯潘妥协,不让这位很有影响的美联储主席和自己唱反调,并取得他的大力支持。
       格林斯潘向克林顿提出了今天已广为人知的观点:联邦财政赤字是利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削减了赤字,利率就会降下来,股市就会上涨,从而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
       通过这次密谈,克林顿和格林斯潘达成交易一政府削减联邦财政预算赤字1400亿美元,美联储维持低利率作为回报。
       1996年,格林斯潘再次被克林顿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这一任命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以新经济为龙头的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经济软着陆”的成功,已使大家把格林斯潘看做美国市场繁荣的“护身符”。人们甚至戏称格林斯潘是美国总统背后的总统,因为他实际土左右着政府的经济政策。
       1997午,“拍拖”10多年后,已71岁的格林斯潘和NBC新闻报道员安德里亚·米切尔结婚。新娘居然与他前妻同姓。
       在竞争激烈的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戈尔和小布什都把“继续支持格林斯潘连任美联储主席”,作为拉拢选民的法宝。
       现在,如果格林斯潘突然离去,美国人会怎么想?
       现实的华尔街人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格林斯潘被车撞死了,华尔街的经理们就会估计,道琼斯指数可能要立刻下落1000点,有的可能说是500点。当然,华尔街股市会继续存在下去——每个人都会死,格林斯潘也不能例外,肯定将来会有‘后格林斯潘’时代。但是,由格林斯潘自由市场经济思想为核心的美国社会,将永远存在下去,除非继任者是一个十是的傻瓜!”
       (李际明摘自《知识经济》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