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哈佛购课
作者:水 木

《青年文摘(红版)》 2001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还以为那天的活动是教我们在哈佛如何购物呢。”。一位中国留学生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听到COUgSE SHOPPING(购课)时的反应。
       每年春秋季正式开课的前几天,哈佛有些单院会安排一两天时间,让学生挑选自己本学期除部分必修课外的所修课程,称作“购课”。其实只要看看课程选择的多样性,就知道“购课”的必要了。以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例,仅秋季提供的课程就达160门左右,而研究生需要16到18个学分获得学位,每门课多为一个学分,一学期能承受的课程量大都在4门左右,要从这令人眼花的百余门课程中选出4门,天呐,想想那感觉吧。
       “购课”的两天中,几乎所有课程都安排了任课教授和学生见面。“购课”开始,任课教投向前来“选购”课程的学生发放材料,上面介绍了课程设置目的,所需阅读书目,要完成的作业,甚至每个课时的内容安排;之后教授作简要阐述,回答提问。以上内容重复两次,以免“购课”时间重叠给学生带来遗憾。
       对学生来说,兴趣大小是“购”与“不购”的重要标准,但为积攒学分,还得考虑所“购”之课需要多大力气可以拿下,比如该门课程需要写多少论文,最后如何考试。
       这两天时间里,只见学生怀抱花花绿绿的文字材料,乎里拿着食物、饮料,在各个教学楼:教室之间穿梭,感兴趣的,坐下来听个完竟,不感兴趣了,随时起身离去。如此看来,“购课”这个名称的确非常传神,教授在发放“广告”(堂传材料),“兜售“商品”(他的课程),学生“货比三家”(实际上正式“订购”的课没有哪门的学费是“便宜”的)。看起来像是买方市场,学生掌握着购课的主动权,实际上火邯分学生表示他们难以割舍的课程太多了,似乎还没听说哪位教授开的课因为选课不够景气而被迫取消。今年我看到的情况剐艮多谍都供不应求。哈佛各个学院之间,包括和临近的麻省理工学院等校之间采取的开放性选课政策,既为学生提供了远远超过他们需求的课程多样性选择,也使得一些课程生源爆满。
       比如今年的“传播的艺术”,在“开设目的”中赫然写着:今天的领袖人物不仅需要具备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高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说服能力,这门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具备潜在领导才能、未来将活跃在政治舞台以及各种公共活动部门的,学生开设的。想想看,哪个哈佛学。生不以为自己将是叱咤风云的somebody(某人),每个人都磨刀霍霍,利用在学校的有限时间潜心修炼,所以肯尼迪政府学院开设的这门课每学期招来大批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前来“购课”,任课教授只好让所有“购课”学生书面阐明选课动机。我在申请报告上写着:在中国、我任职于一个有着上亿受众的媒体,每当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亿人瞩目,除了加入GEEGEN教授(该课主要任课教授)的“传播的艺术”课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选择?选课的学生太多,我们最后只好抽签决定了。
       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另一门课“美国的总统制度”阿样门庭若市,既因为秋季恰逢美国总统大选,同时也因为授课的PORTER教授在美国政坛赫赫有名,据说如果共和党上台,下学期哈佛将见不到他的身影;不过关于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和白宫的瓜葛早已不是什么需要炫耀的东西,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肯尼迪学院任课教授的背景,很容易将这里的教授分成两类,其一是从白宫出采的,其二即将入住白宫。
       轰轰烈烈的“COUESE SHOPPING”结束后,学生各取所需,开始发奋,也不用担心“购课”时一时冲动而选择错误,因为正式开课后仍然有两周的时间可以再次选择(“包退包换”?)。但大限一过就不能头脑发热了,那时再任意放弃所选课程,你在哈佛的“信用记录”就不再白壁无暇。
       《梁茂昌摘自2000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