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IT时代的文科生
作者:钟志贤

《青年文摘(红版)》 2001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自“专业情结”的阴影
       今天,关于知识英雄创业的传奇,即便是一些学科考试经常不及格的理科大学生也能如数家珍。在众多学子表现出某种澎湃激情的同时,有一类学子却是另一种格调。这类学子大多是文科专业的学生或初涉人世者。他们所流溢的格凋,有几分无奈,又有些许悲愤,用《霸王别姬》的主题歌来描述可谓再充分不过: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劝/剑在乎问天下谁是英雄?……
       让我们倾听一下文科专业学子的声音:
       (中文):学的是屠龙之技,不知“龙”在哪里?
       (历史):不幸掉进了故纸堆……难有用武之地。
       (哲学政教):“我思,故我在”,夸夸其谈,听众有谁?手挥八极,可主什么沉浮?
       (文科生的普遍声音):知识经济的风刮得很猛;很烈,可我们却不能切身感受;专业是一堵不可穿透的墙。说知识就是财富,那是理工科的事,我们能做什么呢?……检点他们的心声,文科生似乎对自己的专业抱着几许无奈和怨恨。以专业论前程!一种“专业情结”像阴影一样遮蔽着他们的心空,荡之不去,挥之犹来,很显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迷茫的追问:驰骋的知识经济列车上是否有我的位置?
       “好专业”:找准我们的自定义
       某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郭为芳研究员直言道:“如果上大学时进了某个所谓的好专业,就以为获得了通向幸福的门票,那绝对是幻觉。专业好不好,一看市场需求,二看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情,特别是第二点。撇开自己的性,情,去追逐所谓的热门,会成为时尚的牺牲品。”
       在专业问题上,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访问研究员、加拿大UWO教授凌晓峰博士言辞恳切地说:“每个人无论上大学还是求职,首先要问自己的就是:是我自己喜欢这个学科(工作),还是父母喜欢,还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还是别的什么。兴趣对事业成功很重要,只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能做好。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有兴趣,他必然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对它进行研究,必然要做得与众不同,必然要学习更多相关的东西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创新有赖于兴趣。我们解决了兴趣问题,创新就不难了。做你喜欢的工作,才会有创造的乐趣。”
       对专业好坏的看法,同成功概念有密切关系。但是时下的成功概念已经受到很大的扭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认为,按理说,成功是依赖于人们的价值,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了。因此成功的标准也应该是各种各样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成功是自己的满是感、掌握感,当你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到心理上的满是,这就是成功,这样的成功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另外,当一个人把某一件事做得很好,他会获得周围人对他的赞扬、鼓励,获得社会的承认,因此,他做起事来会更有动力,去寻找新的成功。
       真的,好专业好在何处?要有自己的一把标尺。
       素质面前,文理等重
       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是,不是你的专业,而是你在将专业知识转换为市场行为的过程中,是否有创新能力和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是一致的。
       凌晓峰博士认为,人的能力和知识的比例应该是5:4,也就是说,知识相比能力而言不那么重要。
       他说,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都很重视员工的创造力,所以,大公司招聘特别注意考查员工的创新能力,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喜欢按惯性思维的人也不受欢迎。一个大公司招聘,面试时不光要问和你要从事的专业相关的问题,更多的是看你的思维方式是否独特。像微软这样的公司要看员工的创新能力、思维敏捷性,比如,他们会问:“你现在用的电话有什么缺点?怎么改进它?”或者:“龟兔赛跑时,如果兔子没有睡觉乌龟怎么赢得比赛?”这些问题和理科专业毫无关系,但前一问题考查了你是否善于观察和解决问题,后一个问题隐含着在竞争中的两个公司或两个产品,处于劣势的那个怎样变为赢家的意思,它更多反映的是你的人文素质。
       凌博士说,创新能力越来越被企业看重,你能想出一个别人想不到的主意,也许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美国的硅谷就是这样。好多公司是从一个好点子,一个优秀的团队起家的,那里没人问你的学历和专业,只要你有创新能力,有好的团队,风险投资就会落到你头上。这方面文理科人才是平等的。
       年轻人现在都很关心高薪者,而且一看到高薪者就联想到他们是学什么专业的,却很少关心他们为什么能拿高薪?
       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曾对高薪者做过一项专题调查,结果发现,专业与高薪没有必然的联系。高薪者关键在于其基本素质的优势。调查结果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乎所有的高薪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都特别有优势。受凋查的人群中有不少是长期从事销售的地区经理和销售总监,他们几乎能够洞察人细微的变化。有的说,“我备有所有客户的爱好及出生日期的资料。”也有的说,他们比他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更多的亲和办法及能力。而这与他们是学文还是学理并没有太大关系。
       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高薪收入者都不认为“专业好”是其今天获取高薪的根本原因。从综合调查分析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学非所用”(即专业不对口),而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但良好的教育经历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使他们融会贯通,顺势而变。
       文科:比赚钱远为重要的价值吨位
       一个专业有没有用,“能否赚钱”不是惟一衡量的标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是多元化的。财富不单单是指“物质”这个有形资产,更包括社会认可、社会地位、素质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也不是简单地说用知识去赚钱,更包括用知识去引领、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某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的黄正良研究员说:“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缺一不可。”
       喜欢穷根问底的外国学者,曾就文科专业是否有用的问题彻底地认真了一回。
       加拿大学者的研究显示,文科毕业生毕业若干午后,比理工科毕业生,在人生各方面——包括收入——更成功。他们发现向来被讥为“不切实际”的文科生比电脑科学和电机工程等专业毕业的人赚钱更多;提升更快,也享有更高的“人生满意度”。
       同时下中国的情形相似,国外也有重理轻文的现象。很多家长劝子女:“为什么不选做工程等实用一点的科系??很多人认为,念文科只会浪费时间。对此;英国文学博士班研究生汉密尔顿女士很不以为然。在研究中,她发现理工科毕业生只是工作头几年薪水更高,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落伍了,从此需要不断的再训练。她说,相比之下,人文科系所教的沟通、分析、思考等技巧原理却是长期不变的。要当主管或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大的就业满意度,终需依靠这些“实用”的待人处世技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曾深入研究文科学位的价值,最近他的研究指出,理工科毕业生确实底薪较高,但文科毕业生加薪速度较快。他们诚挚地忠告世人:选择专业千万别轻视文科。
       调查:有关文科专业的市场含金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文科生的前景到底咋样?对此,我只想向发问者提供中外几个市场调查与预测结果,从中,你可以很容易看到“职业、薪水、前景”等令人心动的字眼,鸟瞰“市场”的图景,检测自己的信心。
       电国白领年薪怎么样?这是很多青年学子关心的话题。
       近日,中国著名人才网站中华英才网发布了其针对国内白领的最新薪资调查结果。此次薪资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北京,其次是上海、广州和深巩几个大城市。调查结果显示:
       时下薪水最高的是那些工作十午左右,手里拿着MBA文凭,在IT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专业服务领域(律师、会计)工作的白领。
       但在参与调查者最多的4个大城市中,最高收入的职业:北京地区为计算机行业,白领平均年薪为50095元;上海地区律师、会计师行业高居榜首,平均年薪水平为54242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行业、其从业者年薪超过5万元;在深圳,薪水最高的行业是教育文化科研医疗,白领年薪平均高达70200元。
       面对这组调查,作为文科毕业生的你,不知是否展望到了鼓舞人心的未来?
       21世纪,我国的热门职业主要有:信息、生物、金融、建设、现代生活产品制造、科学技术、环境、教育、健康、社会服务、社会管理、文化与生活休闲和知识产业等行业,像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幼儿教育、学校教育、职业资格教育与就业技能培训、在职培训(OJT)、继续教育、各类社会生活与民事服务、社区服务、老年服务、物业管理、法律服务、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工作、出版、大众传播、旅游、餐饮、宾馆、娱乐业等等,都与文科学科群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相信文科学子们的眼光。
       (杨昌兵摘自《涉世之初》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