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阳光皮肤
作者:[南非]多列尔·汤姆

《青年文摘(红版)》 2000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译/柯 莱
       莱斯小姐要求全班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各自的国家,这是每学期开始时的惯例。“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她说。
       米妮来自荷兰,她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总有十足的自信心。她站直的时候,饱满的胸脯挺得老高,说“在我们那儿,田鼠都冻死了。”我羞于朝她看。毕竟大家都使劲地长成了大人。她的金发闪闪发光,至少对于我一位黑孩子是如此。
       米妮的介绍带着欧美白人的那点幽默,没有人不承认她的介绍很棒。莱斯小姐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她的学生坐下去。
       “夏天就要来了,可南半球准备过冬,大家知道,我来自阿拉斯加。”这样介绍自己国家的,是美国男孩蒂姆迪。他是一个坦诚的孩子。
       “活儿干不完,一辈子让人着急不已,”这一定是日本学生,他们的国家从日出忙到日落,连走路的步子都比别人快半拍。除非你不打开电视机,日本电影和电视里总有人头攒动的镜头。日本国就是这么富起来的吗?可不要让他们都给累死啦——我在心里祈祷。
       “整个地球都可能穿我们的服装……”这是法兰西小姐的介绍。
       “噢,我们有向犹太人道歉的必要,因为他们与其他民族一样,以善于思辨的头脑让世人刮目相看。”这是德国孩子的思考和自豪。
       “金顺玉,你们的国家是不是让眼泪流成了美丽的河?是不是?”调皮的新加坡学生李德远不介绍自己,却点名问起人家。“哈,哈哈——!”许多同学都笑了起来,也是。朝鲜人在银幕上几乎是哭着演完故事的。
       叫金顺玉的女孩子也不示弱,给了他一记回击“我听说呀,有一个俄罗斯人早上想逛逛新加坡,不料他刚一抬腿,人还没全醒呢,可他的一只脚已踏在越南的土地上了!”
       “呀,哈——!唔——!”整个班级像开了锅,大家叽叽喳喳抢着站起来“介绍”,别提多兴奋,别提多活跃了……
       我们是一个国际少年班,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其中20个是我们南非人。莱斯小姐所说的,很对——“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家庭成员”的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还有信仰不同,喜好也不同。但我们是优秀的。这不,上周末我们还接待了来自欧洲的青年代表对学校的访问。我们班代表全校!在我们中间,没人能找出一个留级生!
       “家庭成员”的肤色不同。性格也不同,对待事物所持的态度也必然有不同。你看,又有人接着介绍自己了。
       “请各位都闭上眼睛,先闭上眼睛。闭上了吗,”说话的是女生娜塔莎。“唔——噢,噢——,哈——噢,噢——。这就是方才那只北极熊的声音。我们的总统曾当过间谍,不,管理间谍队伍,他的柔道很棒!”娜塔莎是俄罗斯人,她身材高大,漂亮,缺点就是长得很胖。使人想到“二战”后,一连生下36个孩子的英雄母亲!
       “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一定是中国孩子江宁,他的聪明的脑袋里今天又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中国孩子江宁说“很久很久以前,东方有一头大狮子,他睡呀,睡呀,睡了近五千年,有一天它醒了……”这是一位哲学家的话,中国的确是一头猛狮,它一旦苏醒必定要震动这个世界。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以诗的语言作了补充介绍“有两条河从我母亲身上流过!”莱斯小姐指着那个中国孩子问大家“知道么,两条河流的名字?”
       “扬子江、长江……黄河!”几乎全班同学一起喊,语言清晰,声音洪亮。
       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
       这时,我发现非洲孩子桑巴哈站起来,他的左肩是低了些许,哦,他的脚有点拐拐的,我知道。半晌,他开不了口,为什么?是不是被什么噎住了喉咙。他终于作了介绍“我们还很落后,缺水,奇缺!还有战争!”
       他坐下去时,我从眼睛的余光里发现他的两眼红红的,有一种闪亮的东西。
       现在轮到我了。我站起来,但我没有想好,真的。
       我向左边望望,身边有我的一国同学。我又向毛边望望,也有。但我未能说话。莱斯小姐鼓励我说“多列尔,假如没有想好,不打紧,慢慢说。”老师总是如此善解人意。我吐了吐舌头,开始说“我们的国家,很美。但还有问题,有暴乱,有前总统夫人的绯闻,还有种族歧视。前不久,我和母亲上公园,一不小心,我踩着一位白人的脚了。他大骂我‘黑鬼’!‘猪’!我真想狠狠地揍他,揍死他!可我咬咬牙,忍住了。因为,他同我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我想他有一天会醒悟。我是黑皮肤,我也想像一切美丽国家的美丽的公民一样,自由、高昂着头生活着。母亲告诉我,南非人也是很美的。我们是黑皮肤,可它是阳光的皮肤!”全班同学都静下来,听我的介绍。我最后以一句话作了自我介绍“我相信他会明白南非!”
       大家憋住了呼吸,甚至憋住了心跳,即刻向我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不禁热泪盈眶。
       (欣然摘自《少年文艺》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