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我在非洲当老板
作者:翟 华

《青年文摘(红版)》 2000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当初经巴黎赴非洲工作时。一家人还是一副天涯沦落人的模样:大人孩子身上背着大包、小包,手里推着沉重的行李车,熙熙攘攘的戴高乐机场大厅,没有人多看你一眼。6个小时后抵阿比让(科特迪瓦首都)机场,我们一家人霎时都进入了“老板”阶层。只听耳边“Patron”、“Patron”(老板)不绝于耳,一切你想做的事和你不想做的事都有人抢着干:行李车有人推,包有人扛,连出租车门都有人替你打开,就是千万别忘了给小费。这里的“老板”包括了“外国人”、“主人”、“上司”、“富人”等多种含义,也可以用于所有穿西服的人。说实在话,只要兜里有几个钱,当老板还是比不当老板爽快。
       到了阿比让安顿下来,发现这里有许多来自欧美的白人,心里感觉放心很多:人家从发达国家来的人都能忍受这里的艰苦,何况我们以吃苦耐劳而著称的中国人!过了些日子,与这些人搞熟了,发现他们中间很多人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有当教师的,有经营海运业务的,有在可口可乐公司当监工的,有卖染料的,等等。多数已经在非洲多年,惟一的念头就是延长合同在非洲多呆他几年,那劲头就好像我们的不少同胞打定主意在欧洲、美国不走搞身份一般。我起初有些不解:这些人在这地方图个什么呢?后来发现他们家居深宅大院,门口有保安,出门有司机,家中有厨师、保姆、佣人,这才恍然大悟。与其回国当个万事不求人的“中产阶级”,还不如在非洲“艰苦”着,有名有利。
       我认识一个有钱的华侨,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在阿比让开工厂。他家里雇的伙计多达十几人,厨师、司机、保姆、园丁、保安应有尽有。老板娘平时在社交圈应酬、打网球、听音乐会和参加画展,还要调遣这些家庭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但在这里即使是一般的外国人家庭也至少雇一个做饭的人。有些中国人开始还不大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我的一位中国同事,原在美国留学,刚到非洲时把很多美国人勤劳朴素的作风都带了过去。星期天他舍弃休息,拎着水桶冒着酷暑到院子里去擦洗汽车,黑人拦都拦不住。这一壮举让当地人大惑不解:“这老板怎么自己干活?”
       不过,说实话我自己刚到非洲也没想雇人,一则家里人口不少,二则太太反正没有工作,为什么要雇人呢?没想到每天上班下班进门出门都有黑人拦住我问:“老板,你家里要不要雇人做饭、干家务呀?”我照直说:“不需要,我太太在家没事,家务事自己干。”那黑人惊讶地说:“太太怎么可以自己干活呢?”太太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干活呢?我们就不信这个邪。直到有一天,请几位台湾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见我太太在厨房忙里忙外,他们惊讶地说:“你们没有请工人帮忙呀!很便宜呀!”听他们语气中流露出几分瞧不起人的意味,我们可有点儿受不住了。这事可关系到大陆中国人的尊严与面子,再说雇人是为当地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家里雇了人,有人做家务,太太闲不住,试着找过工作。有一次,一位台湾商人朋友打电话来说当地一家旅行社需要人,让我太太去联系。我太太去了以后,那黑人老板一见来人的架势矢口否认,说他没有要找人。后来,那老板对那台湾人埋怨说:“我是找工人,又不是找老板。”真是说你是老板,你就是老板,不是也是。那天周末佣人休息,只听我太太抱怨说:“这么忙,还得我亲自下厨房。”我听了祝贺她说:“入乡随俗,你现在终于进入老板的角色了!”
       (王晓篪摘自《世界博览》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