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往事回眸]热血铸就海之魂
作者:翟晓光

《青年文摘(红版)》 1999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毛泽东
       1953年2月19日,是中国海军值得牢记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在武汉登上人民海军的战舰,对海军进行考察。毛泽东在舰上与水兵们共同生活了6天,在考察期间,毛泽东5次挥毫写下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话:“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在世界历史上,很少有领袖在战舰上作这么长时间的考察。在毛泽东一生中,他也从没有连续5次写下同样的一句“题词”。
       在“洛阳”舰的甲板上,毛泽东张开右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做了一个表示“不多”的手势,对战士们说:“现在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多。”毛泽东又把左手抬起,以左手距离甲板的高度示意说:“敌人的海军有这么多。”接着,毛泽东挥起右手,向上一扬,展望云天:“将来我们的海军要这么多。”
       已经是深夜了,军舰开始夜航。可是水兵们发现,毛泽东还面朝右舷,思考着什么。
       这次视察,不但对人民海军,也给毛泽东自己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经过半年多的深思熟虑,毛泽东在1953年12月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为中国海军建设制定了总方针:“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情况,有计划的,逐步的,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伟人的重托
       1959年,正是苏联最春风得意的时节。借前苏联成功地爆炸氢弹的春风,赫鲁晓夫曾飞到戴维营与肯尼迪会谈。当肯尼迪向他展示美国已经试验成功的核潜艇时,赫鲁晓夫立即说:“我们的核潜艇,比你们美国的数量又多,速度又快。”——这透露了前苏联已经成功制造了核潜艇。
       赫鲁晓夫正是带着这种其好无比的心情,转道中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lO周年大典。于是,就有了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天安门上的著名对话。
       赫鲁晓夫再次让毛泽东“最后考虑”前苏联舰队利用中国沿海基地和联合建立“长波电台”(核潜艇只能用“长波”与岸上联系,因为短、中波均无法深入海底40米)。
       毛泽东的回答是:不行。你是不是要把我们的东南沿海都拿去?你们干脆把我们的整个东南沿海都拿去算了!
       赫鲁晓夫惊讶地说:核潜艇技术要求又高,资金投入又大——你们怎么能搞得了?我们有了,不等于你们也有了?
       毛泽东对此不置一词。
       当时,赫鲁晓夫指指下面游行的民兵队伍,曾惋惜地说:这些,通通不过是核武器下的一堆肉饼罢了!接着,他面色阴郁地告诉毛泽东:苏联已经决定,撤走所有援华专家。
       毛泽东再次用沉默回答了他。
       谁能说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那一刻心中的波澜呢?就是在这次著名的天安门国庆观礼对话之后,毛泽东发出了这样的誓言: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毛泽东如此重视核潜艇,并不是仅仅一句简单的“争气”所能解释的。这里有毛泽东对前苏联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霸权力量的警觉,更重要的是,核潜艇是一种“水下永动机”,如果艇员体力能够支持,核潜艇能在水下几年、几十年航行。航行距离几乎也是无限的,并且它具有其他任何兵器无法比拟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核潜艇不仅仅是军事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它是“世界航运史上的伟大革命”。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能不能真正“走向海洋”,核潜艇是关键。
       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就是这样开始了。成立了“国防部第7研究院”(舰艇研究院),由刘华清将军任院长。
       在这期间,一位美国玩具商再次给我们提供了灵感——一位中国外交官,在西方国家的商店里为自己的孩子买了一个潜艇玩具,当这个玩具转到了中国核潜艇专家的桌子上时,他们大喜过望——毕竟,也许那位玩具商可能参观过真的核潜艇啊!今天看来,这种推论简直是笑谈,但是,对当时从来没见过核潜艇的中国人来说,这总是一个线索吧——实际上,正是这个玩具,启发了核潜艇的船体总设计师、7院总体所所长夏桐。
       但是,核潜艇计划开始仿佛就命运多舛——3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为了“保原子弹”,核潜艇只好忍痛下马。当时,尽管反复审核,最后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元帅都怀着痛苦的心情,不得不在核潜艇暂时下马的报告上签了字。其中,以陈毅元帅的意见最为直率,他在报告上批道:“我不赞成这方面的缩减,不管要8年、10年,或12年,都要加紧进行。”
       1964年。战胜了3年自然灾害的中国人民,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中国爆炸原子弹,前后只用了6年时间,耗资仅28亿人民币。其后,仅用两年零八个月,又成功爆炸了氢弹。这样短的时间和低的耗资,可谓世界之最。
       在两弹东风的鼓舞下,核潜艇再次上马,并且加快了步伐。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极其困难的时期。具体有多么困难,今天的人们完全不能想像。反映在核潜艇方面,那就是,不仅仅是官兵上下,“吃着窝头搞潜艇”,而且,有时是在根本“吃不饱窝头”的情况下,连轴转地工作。
       核动力局长孟戈非回忆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很了解当时的生活困难情况。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当时也像战争年代那样,真正是以身作则,和大家同甘共苦的。我们每天的伙食,一餐只能吃两个玉米面窝头和一条咸萝卜干。热菜是很少吃的。为了佐餐,在老索(当时的书记)窗台上发现了辣椒花,于是,他那盆朝天椒就成了我们俩韵专利品。我们俩相约,每人每餐只能摘食一只,谁多摘要受罚。我和老索都信守诺言,谁都没有“多吃多占”过。
       也就是这个孟戈非,在率团访问英国时,把所有的补贴都买了资料,又心疼寄资料回国的邮费,还怕寄丢了,于是,6月天里,所有团员就把冬天的衣服都套在身上,把包和手腾出来拿材料。在莫斯科转机时,没有一个人提出上街走走,原因还是心疼钱,心疼国家的外汇,结果。全团就这样静静地在候机厅等了一天。
       这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清贫的中国”是有一点精神的。
       赵仁恺,中国核潜艇的动力设计师。这是一个患有严重冠心病的“红专家”。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文化大革命”期间,爱人在湖北干校,儿子在北大荒,女儿在吉林插队,他自己在普通农民家里住了5年,在基地的干打垒里住了6年,在戴着“历史问题”帽子的时代,他技术上的稍微一点瑕疵,就会导致“永世不得翻身”的后果。就是他,顶着压力,亲手为中国的核潜艇测算出每一个关键性数据。那时,他经常出差,住不上旅馆。他和科技人员一起,“蹲车站”,在火车上找不到座位,就一直站着。
       中国核潜艇的船体问题解决之后,另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建立反应堆。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人力严重不足,任务又十分紧迫的情况下,
       怎么建立核潜艇的动力心脏“反应堆”呢?
       中国特殊的反应堆,诞生在核潜艇核动力总设计师彭士禄手上。中国人不一定熟悉彭士禄这个名字,但是如果说,他就是彭湃烈士的儿子,那么人们将不会陌生。
       针对当时特殊的情况,彭士禄提出,先搞一个陆地模拟堆,是一个“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方案,中国的核潜艇,就是根据这个方案,打破了反应堆方面的僵局。
       20世纪60年代末,是中国特殊的年份。为了保证核潜艇事业不受冲击,中央军委下发了毛泽东签署的“特别公函”。反复强调这是毛泽东主席批准的工程,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冲击生产车间。
       就是这样,我们身经百战的将军和满怀“共和国之恋”的知识分子一起,在戈壁荒岛,夹江深处,同住干打垒。同煮一锅饭,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遍地篝火红。在严酷的国际环境中,在没有一点援助,一分国外贷款,甚至连一点参照都没有的情况
       下,开始了中国核潜艇的“创业”。在这些“创业者”里面,有说过“就是把我用手铐铐起来,我也要搞核潜艇”的聂老帅,有孩子生下28天就上了基地的女将陶宏梅,有彭士禄这样的烈士后代,也有“用脑袋来担保设计方案”的王秀清、赵仁恺、黄旭华,还有中国工人阶级的普通一员侯君柱。
       在他们背后,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1970年12月26日,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服役。8月19日,朱德总司令在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陪同下,检阅了核潜艇。总司令问:这全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吗?萧劲光大将回答:“舰上所有设备,没有一件是进口的!”
       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2年,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一举成功。
       外电立即对此进行了系统评论。其中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简明扼要:“这次弹道导弹试射,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它进一步表明中国的海军在国防现代化方面享有优先地位。这反映了中国比较向外看的政策,其中包括急剧扩大其世界范围的商业航海活动,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同时,中国人还意识到,随着近海油田的发展,需要有一支更强大的海军来保护这种商业利益。”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论,在某种意义上,可谓“高瞻远瞩”。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也许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回答:“960万平方公里。”也难怪,至今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材上,很少有“海洋国土”的位置。
       1996年5月15日,江泽民主席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这个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个公约已经于1996年7月6日生效。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中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加300万平方公里。”——中国不仅仅是指“陆上中国”,也是指“海上中国”。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世纪崛起,特别是14个开放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沿太平洋的密集分布,把中国推向了“太平洋时代”。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区,也就成为中国的前哨位置。 邓小平据此指出:“面对霸权主义强大的海军,没有适当的力量也不行!这个力量要顶用。——要真正现代化的东西。”“导弹核武器,我们还是要发展一点。”
       1979年8月2日,邓小平在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105号上挥毫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他说:“中国要富强,必须面向世界,走向海洋!”
       1995年10月,江泽民观看了人民海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他在视察核潜艇部队时指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环境的稳定,海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10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和当代世界海洋斗争的现实告诫我们,海洋方向应是我国总体战略的主要方向。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海军任重道远。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199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