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人足迹]安得倚天抽宝剑
作者:万伯翱

《青年文摘(红版)》 1999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徐向前元帅愿意为《中国钓鱼》杂志封面赐丹青墨宝,当然有缘由。元帅自幼习文爱武,对体育运动也十分爱好,战争结束后,元帅本人就是一名垂钓高手。
       我去柳荫街徐向前元帅府采访,随着元帅秘书和家人的引导,我进入元帅府内室。一楼陈设如旧,会客室大小沙发都用了几十年。元帅生前根本不让换任何新家具,粉刷、修缮也是严格禁止的。倒是抬头朝阳壁上高悬元帅手书“人民公仆”四个字格外醒目,我不由肃然起敬——这就是元帅一生的自我追求和写照啊!
       我上二楼,晋见元帅夫人黄杰,她忙起身让身旁小护士沏茶让座。夫人今年87岁了,手拄藤杖,态度和蔼可亲,身着青衫布裤,足踏千层底布履,很是朴素。我无意间拨弄了一下轻巧的老人手杖,“这是你徐伯伯送给我的——”元帅夫人道:“是他亲手制作的,我已经用了三十多年了。”我忙拿过仔细观看:这是一根老藤,那深褐色、明显的起伏纹棱十分坚硬,杖尾有一橡皮套,为防滑,也是徐帅亲自安上的。杖头弯曲处是徐帅亲自用炉火烤制而成。尤其是手把之处细密扎缠了黄色藤皮,捆扎得严丝合缝,手感舒适,真可谓能工巧匠。如不亲眼所见,如不亲耳听元帅夫人叙说,谁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大元帅之手啊!这也是元帅赠夫人的爱情之物,夫人时刻不离此杖。后来我又见徐帅的儿子,已是我军少将的徐晓岩。他告诉我:“爸爸生前总有一个工具箱和针线包,东西坏了自己动手修理,他自己织毛衣、补衣服,勤俭极了。解放后几乎每次发军服都上交。我们的扣子都是他亲手缝的,结实极了,扣子损坏了半个,那半个还牢固地附在原处呢!”
       一提起钓鱼,元帅夫人和徐将军都显得很兴奋。因为徐帅战争年代身上多处挂彩负伤,解放以后工作之余修养锻炼的主要手段即是到青山绿水间去垂钓。他垂钓时从不要求当地军政干部陪伴,轻车简从,决不扰民,从不愿意给对方增加额外的负担。他的钓具有几副:有贺龙元帅等赠送的,也有购买的,但他最常用并用得顺手的则是他自己加工制作的一副南方竹钓竿。元帅夫人和警卫人员专门拿出这副竿子,是一根完整的南国坚韧竹子。梢子至今弹力很好,尾部虽整修和磨得很光滑,仍可看出密集的须根状。夫人和将军说,这副钓具除了鱼钩外都是元帅亲手制作的,就连铅坠也是元帅找来牙膏皮,到厨房烧化,再浇灌到模子里而成。晚年元帅视力不好,为了看得清楚,他用乒乓球涂红漆做浮漂。
       元帅夫人、徐将军和随从人员讲记忆中徐元帅所钓最大的鱼是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后,元帅心情越来越畅快,80年代初在武汉东湖钓到一条特大鱼。
       徐帅那年钓大鱼时正是仲春季节。徐帅用过早餐,迎着明媚春光来到梅园附近的湖边一排挺拔的杉树前观看,只见远处茫茫磨山如黛,水天连成一线。不远不近处成群白色鸥鸟、候鸟和野鸭在空中水面嬉戏翔游,空气十分清新。徐帅霎时感到心旷神怡,对夫人道:“怪不得唐人王勃写下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知道吧,这就叫‘水天一色’尽风光呢!”他舒展了一下1米80的高大身躯,下令道:“这里景致太好了,就在这里下竿。”早有警卫参谋拿来了徐帅亲自加工好的粗面粉,又加了些蒸熟的玉米面,喷了些曲酒,掺进了南方的芝麻渣子,反复糅合的鱼食。徐帅又嗅了嗅,很有信心:“此等香饵不信大鱼不咬!”警卫员让徐帅先在他自制的小木椅上坐停当,就甩开膀子用徐帅自制的“海竿”把这紧裹单个大钩的香饵团带着涂有红色的乒乓球漂抛出三十多米,然后把竿交到徐帅手中,又忙给夫人黄杰也上饵。甩出钓钩后,两位老人都安详地盯着浮漂,他就开始安排自己的钓具了。到9点多钟,夫人阵地上有动静,浮子下沉,梢子点头。她忙扯起,只见梢子紧弯不起。徐帅微微一笑:“有了,倒叫夫人先开竿了!”果然不假,轮子摇起,中间略有来回,警卫员用力抄起,将鱼丢在草地上。那鱼左蹦右跳,还在向水边疲于奔命,迎着阳光银鳞闪耀。徐帅笑道:“是条小鳊鱼,毛主席喜欢吃的就是这种鱼,也就是武昌鱼,肉嫩味鲜,久负盛名啊!”老帅一边讲着这东湖鱼,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红色的乒乓球,转眼40分钟又过去了,只见浮球好像在上下浮动,警卫员忙说:“首长您那儿有情况,拉一下吧!”徐帅不屑一顾,胸有成竹地说:“都是些小鱼在闹,不要管它!”又过了一袋烟的工夫,看乒乓球浮着纹丝不动,徐帅说:“没有食了!”自己摇起,须臾,赤裸的大黑钩在眼前晃动,徐帅说:“这是叶帅送给我的日本钩,几十斤的鱼都钩得起!”“是啊,首长亲自捆好的,万无一失。”这“万无一失”不由使我们又想起,徐帅钉好的扣子也是从来不会落下来的。警卫员忙重新上好鱼食,正要抛出,“这一竿我自己来甩!”徐帅战争中中弹后,开过刀,如今已是高龄,警卫员知道首长不太利索,忙扶住了徐帅。徐帅站定极目远眺,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青苍的磨石山重叠起伏,东湖碧水波光粼粼,祖国山河如此多娇,这东湖真比西湖有一种内在健美的力量。作为职业军人一辈子出入枪林弹雨,也可谓九死一生,也越发爱这可爱的祖国啊!警卫员看首长还在沉思着,便说:“首长快抛出吧。”“是啊,是啊。”徐帅深深呼吸了一下这甜美的空气,抛了出去,这“弹着点”和刚才打窝处不差半分,真是一位掷弹高手呢!日头高照,湖水也暖和多了,元帅解开了风衣扣子。夫人也觉得热了,正在脱去外套,只见浮子栽下。说时迟那时快,水下物已把竿子拖下水,竿子在水面上如离弦之箭,划破碧水驶向远处。徐帅哈哈一笑:“常备不懈啊,你稍有麻痹,‘敌人’就会钻你的空子呢!”好在管理处已有小舟在旁系下,战士和管理人员忙驾舟去取竿子,徐帅忙摆手示意让他们靠左岸划,不要惊吓了他阵地中的猎物。
       只见这边徐帅的红色乒乓球顶了一下又隐隐坠入水中,徐帅看得真切,忙前臂发力挑竿,几乎同时迅速向上抖动了腕子,立刻感到下面沉甸甸的,收线再拉,似钩挂了底一般,不能摇动半点。徐帅不敢怠慢,一边慢慢放线,一边左牵右引,那水中物早沉不住气了,急急忙忙向湖中远处奔逃。徐帅心中有数,知道“大家伙”到底是撞到“枪口”上了,决心再放线与之周旋,警卫员早扔下手中的钓竿跑来助威。“首长我先顶一阵吧。”“也好!”元帅知道,这小伙子跟了几年,钓技提高很快,眼明手快不会有闪失。元帅忙下令:“收线,往左拉!”“放线往右扯!”警卫员遵元帅令在湖面上练起横八字遛鱼法。当然这莽撞之物,在它世代生活的水中,平时畅游得意,潜翔跳跃多么自在欢快,岂不知今日中了元帅的埋伏,苦于钢钩穿鳃,难以挣脱。大约遛了40分钟,元帅下令:“收线!”并脱下风衣,接过“武器”自己边遛边收,在距岸边15米处,这家伙开始不由自主时而露出青黑色脊背,时而翻滚露出白色鱼肚。离岸只有数米了,元帅吩咐拿抄网。好在元帅平时就喜钓大鱼,有自备的大抄网。最后元帅把鱼竿扯到岸边,抄网早已隐在水中,两力齐放,大鱼三分之二已进网中,成为元帅囊中之物了。这时大家才算看清,是条带两须的巨大鲤鱼。俗话说,这鲤鱼能跳得过龙门,在鱼中具有神力,你看元帅的抄网还从未抄过这么大的鱼,那鱼尾来回扇动,下到水中的军士两三个人按不住它,只好借着岸边连拖带拉擒上岸来。这大鲤鱼有一米多长,宽阔的背腹,虽然已落尘埃,还是余威犹存,困兽犹斗,不过就是全身沾满了草叶,双鳃翕动,左滚右翻,怒视围上来的人群而已。元帅下令:“捆好,上秤。”早有军士扛来大秤,一称正好32斤。这时小舟也把夫人的鱼竿追回,且喜钩上又带上一条五六斤的武昌鱼。此时已近正午,军士抬着大鱼,提上小鱼,跟着双丰收的元帅夫妇收兵回营。
       徐帅返回住宅仍兴奋不已,又到厨房观看两三位厨师和助手砍杀还在垂死挣扎的巨鲤,忙吩咐:“黄杰钓的那两条小武昌鱼赶快送给刚到东湖休养的薄一波同志,这位山西老乡‘文化大革命’中受苦最多,让他补养补养身体;这条大鱼除了鱼头给我熬汤喝,其余全部送给咱们警卫排小伙子们,改善生活!”军士们齐声欢笑:“谢谢首长!”徐帅又拾起几片状如银元的鱼鳞,拿回书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更是一番战斗胜利后的喜悦之情溢满心间!
       (黄安平摘自1998年11月6日《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