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苑漫步]“10-1=?”
作者:高景春 吴萍

《青年文摘(红版)》 199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妻子有一天神秘兮兮地向我宣布她正制定一份“家庭智力开发计划”,对象当然是刚进一年级的儿子。妻子说已经准备好了第一周的专题,叫“10减1”。
       星期一,晚上9点。
       隐约听见他们娘儿俩在书房嘀咕什么,估计大概是那个“智力开发计划”正式实施了。
       果然听妻子说:“听好了,假定我们家门前那棵树上有10只小鸟,被你爸用枪打落了1只,那么树上还有几只?”
       我在外头忍不住笑了,原来是这么个“陈芝麻,烂谷子”。
       星期二,晚上9点半。
       公司里加班晚了,我刚回家一进门,便听见妻子在给儿子“上课”呢:“你想想看,总共是10条金鱼,死了1条,问的问题是金鱼缸里还有几条,并没有问你活的还有几条,这9条活的、1条死的加起来该是几条?”
       “10条。”儿子答。
       “这就对了嘛!一定记住了!”
       星期三,晚上9点。
       我懒洋洋躺在沙发里,调低电视音量,想知道书房里今天是什么内容。
       妻子:“现在妈妈房间里点了10支蜡烛,待会儿被风吹熄了一支,到第二天早上你说还有几支?”
       儿子:“是——9支。呢,不是,还是10支。”
       妻子:“为什么呢?”
       儿子:“点着的是9支,加上熄掉的1支不是10支?”看来昨晚教导的“9条活金鱼加1条死金鱼”还是有效果的。
       妻子:“不对。再想想?到第二天早上?”
       儿子:“想不起来。”
       妻子:“应该剩1支。你想一想,那9支蜡烛点到第二天早上不是全烧完了吗?只剩下那披风吹灭的一支,对吗?”
       星期四晚。
       公司的三位经理来我家小聚,妻子锅上锅下一顿忙活,至9点她又准时“辅导学生”去了。10点多儿子出来去卫生间,我一高兴,顺便招手让他过来问道:
       “告诉爸,今天妈妈出的是什么题?”
       “妈不让告诉你,叫我早点睡觉。”
       星期五,晚上7点。
       我正在客厅看报,邻居家的小朋友给我送来一封信,说是我儿子的数学老师特意让我收阅的。打开信一看,并没有什么老师的字条儿,更没有什么赞美儿子的话,倒是夹了一张儿子单元测验的试卷,整个试卷上只错了一题,便是一道“10-1=?”
       只见老师打了一个红红的“×”,还画了一个大大的“?”。原来这一题儿子并未作答,却在旁边密密麻麻地、歪歪扭扭地写了好些字——分明是儿子写的字。细细看去,却是:
       “如果是树上的小鸟,那该是0只;
       如果是缸里的金鱼,那该是10条;
       如果是房间的蜡烛,那该是1支;
       如果是爸爸去送礼,那至少是H万。”
       偏偏它就不等于9!
       还有,这最后一行是什么意思?是说我有10万元,拿出1万去送礼,至少能变成11万?扯蛋嘛!气得我把茶杯往茶几上一摔:“简直是胡闹!”
       妻子满脸疑惑地问道:“怎么啦?”
       “怎么啦!你的开发成果出来啦!你自己看看吧!”我指指那份掉下茶几的试卷,没好气地说。
       星期六,晚上9点。
       妻子告诉儿子:
       “10减去1应该是等于9。”
       (苏通摘自《南风窗》199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