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代]我是命运的推销员
作者:杨 辉
《青年文摘(红版)》 199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个人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即使最渺茫的希望,也会被他看作是救命的稻草。
我原本在家乡的煤矿搞推销,听说沿海城市挣钱很容易,便兴冲冲来到了南方。到了才知道这里并非想象的那样遍地都是机会,我奔波了半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钱也快花光了,我一下子陷入了恐慌之中。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了一家大型鞋厂招聘12名推销员的广告,顿时兴奋起来——我以前做过推销工作,去应聘肯定没问题。
我一大早就赶到那个远离市区的工业区,原以为我是最早的一个,没想到鞋厂门口已经聚集了好多人。为了节省几个钱我没吃早餐,我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今天的午饭就定在这家鞋厂吃了,仿佛我一定会成为这家鞋厂的人,从此衣食无忧。上午9时,厂门口已经聚集了近200名应聘者,虽然竞争激烈,但我依然信心十足。几个文员过来检查证件,不合格的靠边站,合格的再排队等候面试。终于轮到检查我了,我迫不及待地将身份证、毕业证以及做推销员时的工作证递给那小姐,她看了看,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们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你只有高中文凭不能参加面试。”我连忙向她解释,说我有实际工作经验,她依然礼貌地说:“对不起,必须要有大学毕业证。”我还想解释,排在后面的人不耐烦了,我只好走开。
刚才还信心十足,没想到连门都没摸着。我在人群外站了一会儿,又过去排在另外一组应聘者的后面,这一组检查证件的文员看上去很和善,说不定她会通融通融。但这位和善的文员却不和善地让我“快走开”。我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离去,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想让厂里的主管人员相信。透过铁栅栏,我看见一个中年男人一直背着双手站在旁边观看招工的情景,看样子是厂里的高层管理人员。于是我向那人招手,他愣了愣,还是走了过来。看看他的工作卡,竟是厂里的业务部经理。我将自己的情况跟他说了,说我虽然没有大学毕业证,但我有多年的推销经验,说能力应该比文凭更重要,说我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经理看了看我的证件,说:“可是卖鞋跟卖煤是不一样的啊。”我连忙反问他:“有什么不一样呢?无论是卖鞋还是卖煤,都同样需要推销经验和推销技巧。对一个推销员来说,什么产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怎样去推销,你说是不是?”经理点点头,我又加了一句:“如果让我到你们厂里做推销员,我保证让销售量翻一番。”也许是牛皮吹得太大了吧,反而引起经理的怀疑,他不置可否地笑笑,说你等等吧,等那些大学生面试完了,我让你进来试试。
于是我又怀着希望站在厂门口等候。反正我也没其它地方可去。然而我的肚子却不让我安心等候,已经快11点钟了,又没有吃早餐,我早已饿得有气无力了。而面试的速度又很慢,一个一个填表、问话,到现在还有七八十个人排队等着,看样子起码要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能做完。这时我已经不敢指望去这家厂里吃午饭了。可是这家工厂附近只有一间杂货店。要吃饭得穿过公路,再向前走到很远的商业区去。我没那个心思跑老远去吃一顿饭,就忍住饥饿继续看那些大学生面试。看来他们也饿得不行了,许多人无力地靠在墙上,也许和我一样没吃早餐吧。但他们又不敢走远,怕错过了面试。有人唉声叹气叫饿,说要是有人帮我买盒饭来就好了,我给他脚钱。听了这话,我不禁灵机一动,这可是个挣钱的机会啊!我走上前说“我帮你们买饭”。他们像遇到救星似的,纷纷掏钱给我。他们主动给我跑腿的钱,我先是推辞,但我越推辞,他们越坚持要给,说帮人做事哪有不收钱的。我收了20多个人的钱,然后穿过公路走到商业区,找到一家快餐店,说要订60盒快餐,问价钱可不可以便宜一点,老板说:可以,5元一盒的4元给你。我说先付一半的钱,你叫个伙计帮我把饭抬回去,顺便收那一半的钱,老板也答应了。
我和那伙计将60盒饭抬到鞋厂门口,将20多盒交给那些托我买饭的人,剩下三十几盒以每盒6元出售,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那些饿慌了的人抢光了,我心里直后悔没多订些,搞到我自己都没得吃。我交了另外一半饭钱给店里的伙计,数一数剩下的我竟然赚了160多元钱!
我高兴得忘了自己还在等待面试,拿着钱就要走,这时听见有人“喂,喂”直叫,回头一看,是那个业务经理,他正朝我招手呢。原来他看见我卖饭的情景了,竖着大拇指说:“小伙子,不错啊,有头脑,看来刚才你不是吹牛皮,我决定破格录用你为我厂的推销员。”我一时还没意识到命运有了转机,竟傻乎乎地说;“等一下再说吧,我先去吃饭。”而那个经理误以为我是在故意吊他的胃口,其实我是因为赚了钱,高兴得忘乎所以了。经理说:“‘你别走了,到我们厂里来吃饭吧,现在12点钟,刚好赶上吃午饭。”
我这才醒悟到自己好运临头,欢喜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看来自己的如意算盘没打错,竟然真的可以去厂里吃午饭。
(一舟摘自《黄金时代》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