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天下]大江东去
作者:杜卫东 徐子芳

《人民文学》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佛说,万物皆有灵性。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山一乾坤,关键是要看你能否惮悟。比如,北京的厚重与雍容,上海的华丽与飘逸,南京的古朴与霸气,广州的时尚与热情,不都是她们传递给世人的心跳与神韵吗?
       那么,一座港口呢?
       弦月当空,月色满江。港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孙新华踯躅在芜湖港岸边。借着白银泻地般的月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位正值壮年的汉子。他身量不高,肌肉结实,一双眼睛如秋水寒星,深邃而又冷峻。夜色中火光一闪,他又点燃一支香烟,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支了,可它能排遣出孙新华心中的依恋与彷徨吗?白天,市长代表市委书记和他谈话,拟调他到市里重要部门担任要职。市长是一位老大姐,话语中充满信任与关爱:“你在芜湖港干得不错,市委市政府打算对你有一个好的安排。新华,你要把眼光放长远些!”
       这是2002年初秋的一天。
       作为一名曾有着多年军旅生涯的共产党员,孙新华当然懂得服从。可此时,他真的有几分不舍了。十年的相濡以沫,他与芜湖港早已息息相通。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成功地将这个原本是长江沿线最差的港口,变成了现在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由接手时负资产4000多万元到今天的净资产5亿多元,由从前的脏乱差到今日的花园式港口,由往日的满目疮痍到现在的风姿绰约,芜湖港因孙新华而充满生气,孙新华的生命也因芜湖港而变得丰富与充盈。
       夜色已深,港口难眠。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吊车、卡车和不远处的港口建筑隐约可见,夜班工人工作时亮起的点点灯光使芜湖港显得静谧而充满生机。美丽的芜湖港仿佛读懂了孙新华的难言与不舍,也心有灵犀地沉默不语。江水轻拍岸石,呢呢喃喃,像是在诉说着它们见证过的岁月;依依杨柳轻抚他的脸颊,青青碧草扯动他的裤角,竟也似流露出万般留恋……
       一个声音在心底问:真的要走了吗?
       无语。只有一行.泪水顺着这条硬汉的脸颊流下……
       危墙之下
       智 者:一个人若能看穿这世界的矫饰,这世界就是他的。
       芜湖港:你用宁静的力量与缄默的意志与这世界对话,立于危墙下的你不是莽夫。
       孙新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以党委书记兼副局长身份履新的芜湖港务局,竟然衰微破败成了这样一种境况:传达室破旧不堪,木质的门经风吹雨淋日晒早已朽败,木板间的缝隙可以容得下一根手指滑动。屋里有两个老人正围着火炉而坐,他们听到脚步声后抬起头漠然地望了孙新华一眼,又低下头去。孙新华走进办公楼,一楼已是水漫金山,好像是从楼道里的公用厕所里漫出来的。污水中不远不近地垫着一溜砖头,孙新华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跳,勉强上了楼。他的办公室在三楼,上去之后所看到的场景更是让他哭笑不得:楼道里住了几户人家,煤炉及炊具堆占了大半个过道,人只能勉强走过去。已近中午,有人生火,有人洗菜,正忙得不亦乐乎。
       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到来,也没有人会想到,芜湖港的历史将由这个外表冷峻而内心火热的中年汉子改写。
       在这之前的一天晚上,夜色沉沉,夏花未凋,秋果已挂,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长航芜湖公安局值班的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孙新华接到长航局组织部长打来的电话:“明天早上八点接船!长航局党委张书记路过芜湖港,他想见见你。”
       长航局是长江航运管理局的简称,张书记是全国政协委员,德高望重,与孙新华中间隔着好几层,什么重要的事要劳他在芜湖港泊岸停船,找孙新华亲自面谈呢?
       孙新华有些惴惴不安。
       早上8点。芜湖港码头,孙新华临水而立。江面氤氲着一层淡淡的水雾,太阳即将跳出水面,东方一片绯红映红了孙新华刚毅的面容。许是昨夜思索得太久,他的脸上还残留着几分未及褪去的倦意,浓眉下的双眼目光深邃,望着逐渐驶近的轮船,看到了船头站着的身穿灰色衬衫、深色长裤的长航局党委书记。船刚停稳,孙新华就一个箭步跳了上去,张书记伸手拉住孙新华,话未出口,一阵爽朗的笑声先送人孙新华的耳膜:
       “新华,你好啊!”
       孙新华双手握住书记的手,本想问候两句,不想,一向办事雷厉风行的张书记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直入主题:
       “新华啊,党委有个想法,考虑把你放到芜湖港。组织上对你寄予厚望,不知你个人有什么想法?”孙新华虽曾听到一点风声,但事到临头仍有些突然。芜湖港在长江沿线是出了名的政令不通,治安混乱。前两年,在统一组织的“严打”中,在芜湖港就抓了一百多名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类刑事犯罪分子,到那里主持工作绝非儿戏啊!圣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再者说,已有港航监督局等几个单位要调自己任职。正是三十来岁的大好年华,有必要把政治前途押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单位吗?
       书记似乎洞穿了孙新华的内心,他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孙新华:“怎么样?有问题吗?”孙新华略微踌躇了一下,问:“事情是否已经确定?”书记说:“基本已定。”孙新华望着党委书记,从那双温和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中,他仿佛读到了一种令他心动的东西——信任。是的,有什么比信任更能激发自己一个战士的激情呢?
       “既然组织定了,我随时准备赴任!”
       书记笑了,那笑声就像掠过江面的晨风,惬意而欢畅:“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那好,我去南京有一个重要的会就不多耽搁了。再见吧,新华同志!”
       1993年12月的一天,新年的气氛在空气中不断酝酿累积,愈来愈浓厚。芜湖市委组织部和长航组织部的两位部长同时宣布两个系统组织部的任命:孙新华同志任芜湖港务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
       尽管孙新华上任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事实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推开办公室的门,孙新华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和一个小凳子。他坐下,用手晃了一下桌子,桌子喀吱喀吱作响。三个抽屉,一个底板没有了,一个一拉就散,另一个底上有洞。桌子上有两部电话,内线可以打,外线不通。屋角有两张解放前的破沙发,据说是从服役期满的船上抬下来的,扶手都是破的,其中有一张沙发的四个支角还断了一个,歪歪斜斜地躺在那里。沙发旁边是一个陈旧的文件柜,孙新华站起来想看一看柜子,却听得哧啦一声,裤子被凳子上的钉子撕破。孙新华苦笑着摸了摸划破的地方,将上身的衣服往下拉了拉,勉强能够遮住。他走到文件柜前,打开柜子,一股霉烂气息扑面而来,柜子里面居然结了蜘蛛网!孙新华皱着眉头,将蛛网拂去,才看清了放在里面的是一摞档案。不过,那些档案像是好久都没人动过了,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其中的一份干部任免文件上面写着“调某某同志任芜湖港务局某办公室主任科员”,但名字被划去了,显然是一份未曾生效的文件。政令不通,由此可见一斑。
       孙新华小心翼翼地重新坐到吱吱作响
       的凳子上,吁出一口长气。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这话是谁说的?噢,彼德·杜拉克。这位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现代管理学之父,曾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顾问,他于1946年倾其所学写成的《公司的概念》一书,对现代管理学的理念与规律有着精辟详细的论述。
       自从长航局党委书记和他谈过话后,孙新华案头的书籍就由刑侦转向到了管理。
       知过即行,注重成果。这一段时间的思索与眼前的景象叠印了。孙新华开始考虑怎么行动。说什么都没有用。唯一的权威,老彼已经说了——就是成就!
       正当孙新华以手托腮作思索状时,一个男人用上身撞开房门后喊了他一声,孙新华抬头一看,是一名港口的职工,他探进半边身子,左手拿着锅,右手拿着铲子,说:“孙书记呀,您来了就好好管管吧、这栋楼水电已经停了好久了,我们做饭可不方便了。”孙新华没有说话,有些疑惑地望着他手里的锅和铲子,那个男人似乎也意识到了某种不妥,忙将双手背到身后,一闪身走了……
       几天下来,孙新华的心情仍然沉重,高筑的债台和几千万元的亏损像沉重的大山一般压得全局上下喘不过气来。从职工们充满了祈求、苦涩和无奈的目光里,孙新华读到的不仅仅是痛楚。就像一个临上战场的勇士,孙新华心头倏地掠过一缕悲壮。他知道,如果开篇败笔,就很难写出精彩的正文了。
       他突然想起了父亲——那个历经磨难仍矢志不悔的老共产党人——安庆港务局的老局长。“文革”初期,造反派揪斗耿直的父亲,被撅成“喷气式”的硬汉不愿低下高贵的头颅,被一把推到台下,一排门牙齐刷刷折断。已上中学的姐姐看到了太多的残暴,太多的屈辱。“文革”结束后,参加了工作的姐姐有一次在饭桌上说起单,位党组织希望她入党,父亲听了很高兴,说那好啊,赶紧写入党申请书嘛。不想姐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才不想人呢,要入我入赤背党!”姐姐话音未落,父亲的饭碗已兜头砸下,幸亏姐姐躲得快,不然必是头破血流。姐姐哭着走了,父亲也老泪纵横: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信仰。只要你认准了你的信仰是对的,是为了大多数人造福,那么你就要为实现这个信仰一路向前,永不回头!除了内心的卑微与自私,没有什么可以使一个人的信仰动摇,也没有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在为信仰奋斗的路上彷徨、气馁、妥协!
       孙新华决定首先“清理门户”。
       在办公楼里安营扎寨、生火做饭的十几家,大多数是中层干部或机关人员,均以无房为由住进的办公室。此风不刹,后面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就无从谈起。于是,孙新华要求住在办公楼的职工十天内搬离。一天、两天、五天过去了,办公楼里仍炊烟不断。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想看看这位新到任的党委书记兼副局长是不是只做做样子。港务局里硬碴子多得很,在办公楼里生火做饭算什么?不过,你要是连这点问题都触动不了,后面的戏看你怎么唱!
       孙新华一言未发,连在楼里碰见了这些住户仍然不动声色,住户们都以为这件事不了了之了。然而第十天,他们和主管领导全都被孙新华召集到了一起,孙新华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神情严肃地说:“‘三令五申’典出何处大家想必都知道。孙武受吴王委派训练两队宫女,两名领队的美姬为何被斩?就是因为屡屡违反将令。政令不通,一个企业必垮无疑!现在,我再给十天时间,所有居住在办公楼的人必须全部搬离!谁若不搬,谁后果自负,主管领导也难辞其咎!”
       十天之内,所有住户全部搬出。
       办公室外线电话不通,孙新华找到办公室主任,说过几次,事情却总是没有得到解决。孙新华发火了!他告诉办公室主任:限你下午两点钟之前必须接通!否则,我换一个能干成这点小事的人来当办公室主任!
       严令出效率,电话马上就接通了。
       一个下属公司的经理找到孙新华,出语惊人:孙书记,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如果以后在工作中顶撞了您,请多包涵,我先跟您打个招呼!孙新华一听拍案而起:真是岂有此理!我是你的领导,你是我的下级,工作中你必须服从我的指挥!还没工作你就预先声明要顶撞我?你是什么意思?
       按照国家规定,一旦判刑就等于自动开除公职,但某分公司有一位员工服刑期间,单位无人敢把他除名,工资照发。出来后他便得寸进尺地要求重新上班,孙新华说按照国家规定肯定不行。这个满脸大胡子的刑满释放犯二话没说,从腰间噌地抽出一把一尺来长的利刃,直指孙新华。孙新华面色平静,不怒而威地逼视着大胡子的双眼。大胡子发觉恐吓不成,颇有些意外,立即把刀刃对准自己的手指,要挟孙新华说:“你若不答应,我就切掉自己的手指!”孙新华端起茶杯,望了一眼对方:“你一刀下去,伤的是你自己。如果出了血,你的行为就对我构成了恐吓。你刚从监狱里出来,你应该不会想再进去蹲几年吧?所以说,这种做法一点也无助于解决问题,有什么话,你还是先把刀放下再说。”大胡子显然被他说中了要害,神情沮丧地放下了刀……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把统治的合法化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个人魅力型与法理型。传统型的统治建立在对于习惯与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之上:服从我,因为我们的人民一直这样做;个人魅力型的统治建立在英雄人物或神授天赋者的个人魅力上:服从我,因为我可以改变你们的生活;而法理型的统治则建立在执行规则与法令的正当要求之上:服从我,因为我是你们的长官!
       在招待所的客房里,听孙新华讲述了他上任初始时的境遇后,我们讲了韦伯。
       孙新华笑了:“那时我属于法理型。因为在当时的芜湖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一台生了锈的机器重新正常转动起来。而这台机器的正常转动,会总体上提高芜湖港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方法与类型就退居其次了。”
       我们发现,孙新华的笑有些节制。不过,顺着那深浅不一的笑纹,我们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当时的威严与从容……
       让石头漂起来
       智 者:如果一个人的想法在最初不是荒唐的,那就不要对它存有任何希望。
       芜湖港:我理解你所说的“荒唐”。若说石头已浮出水面,那是你双手有力的托举。
       芜湖港本是800里皖江吐出的一颗明珠。它地处长江三角洲西侧,分布在长江两岸29公里的岸线上,拥有几十个码头,襟江通海,是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向内陆梯次推进的重要交汇点,也是长江溯水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可是,我们把时间倒推十几年,这颗明珠却被一层厚厚的尘埃遮盖了——
       货场上,本该轻拿轻放的货物被工人们扔来扔去,酒瓶碎了,米袋散了,货主却敢怒不敢言,还得赔着笑脸,递上香烟,启开瓶盖:“来,来来,兄弟们抽烟,喝酒!”
       下了班,有的工人竟推起小车偷偷地把
       货场上的货往家拉!
       货主们实在忍无可忍了。合肥钢铁公司驻港代表老丁吃力地搬起一块撒落在作业平台上的矿石,抛入江中,愤怒地对芜湖港人说:“如果你们再想让我们的货物从芜湖港中转,除非这块石头漂起来!”
       货主们一个一个走了,靠中转货物赢利的港口能不亏损吗?
       1996年初,孙新华被正式任命为局长、党委书记,4月17日,他主持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石破天惊地提出当年就要把盘子翻过来,从去年亏损500万变为今年赢利500万!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虽然那时候芜湖港已政令畅通,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八年亏损,一朝赢利,难道钞票会像雪花一样从天上飘下来?
       与会者一个个露出迟疑的神色,暗自思忖:“赢利500万?箍紧会炸的!”
       望着凝重的会场,孙新华点燃了一支香烟,他深吸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看烟雾在空中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直到消弥于无形。
       是异想天开吗?其实这之前,他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一连串的调查结果令他成竹在胸,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也在他的脑海中凸显成型。
       看局长沉思不语,与会者安静下来。
       孙新华巡视了一下会场,然后轻轻地在烟灰缸里摁灭烟头:
       “先讲一个故事:数千年来,人类一直认为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但是在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做到了。谁也没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纪录会给其他运动员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37个人进榜,而再后的一年里更高达300人之多。”说到这里孙新华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与会者一眼:“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人们常常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自我设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奢望,也有可能是没有一个具体目标,对于愿望能否实现心存疑虑,长久下来他们便开始学得‘务实’,而终于平庸!”
       孙新华继续分析:“企业要发展,效益是重中之重,因此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说到这里,他敲着桌子一字一顿地说:“那么如何增加收入,确保500万赢利任务的完成?一是主动找货源;二是实行倒算账,成本否决。以邯钢成功的经验,层层分解指标,将个人工作实绩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同奖罚联系!”
       指标要分解,先从最硬的骨头啃起。核死机关各部门的电话费,超支从部门人员的工资中扣除。商务处是业务部门,电话费居高不下,孙新华要求他们的电话费从每月实际消耗5000多元限定为2000元。商务处长直嘬牙花子:“一下于砍掉这么多,业务还怎么开展?”孙新华立即让人把商务处这几个月的电话费清单调出来,一看,众人皆惊:每晚8点以后有人打私人长途电话聊天,竟每每长达一个小时!
       商务处长傻了。众人也对局长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由衷地钦佩,指标顺利分解下去。通过成本量化,二级单位吃“空额”的现象消失了;在册职工不于活而花钱请农民工来于活的懒汉“梦想”破灭了;20多部“大哥大”、50多部电话被封了,每个月要贴的十多万元电话费省了……而且每笔支出费用都要经过仔细核算,所有来宾接待统一由局办公室安排,如果哪个分公司经理有特殊的业务宴请,必须经孙新华亲启批准。
       孙新华制定这一措施不是没有来由的。那时,芜湖港生产管理上不去,吃喝风却越刮越盛。有一次,孙新华因工作需要宴请一客户吃饭,只花了120元。吃完饭从里间出来,见一分公司的几个头头正在一起推杯换盏,公费吃喝,孙新华看了看桌上的酒菜,没有3000元下不来,气得他一拍桌子:“这都是工人们的血汗,你们他妈屁也吃得下去!”他再一查,有的分公司以招待为名,一桌竟吃掉过七千多元!孙新华大会小会讲,实行财务一支笔,吃喝风到底给刹住了!这样,年终总支出降低了25%,当年就增效500万。
       剩下的就是寻找货源,没有货源,如同一家工厂没有原料。
       裕溪口煤码头是全港口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担负着整个港口创利70%的任务,为此,他特派了一员爱将坐镇指挥。一天,他把方总叫到办公室,问生产情况如何。方总无奈地摊开双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客户,工人们有劲也使不上啊!”
       孙新华看透了他的心思,他没有说话,而是从身旁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戴尔·卡耐基的书,翻到其中的一页递给方总,说:“你读读这个故事。”方总不明白局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些茫然地接过书,见那一则故事的标题是《把信带给加西亚》。大意是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可是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只知道他在古巴的大山丛林里。美国总统把这封信给了一个叫罗文的人,罗文接到信后没有问加西亚是什么人,也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就带信出发了,终于在两个星期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这个经典的故事在企业界流传甚广——“送信”已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是忠于职业道德、信守承诺、敬业和服从的象征。
       方总抬起头,见孙新华正望着他,四目相对,彼此都读懂了对方。
       交谈与交流是两回事。什么是交流呢?弗洛姆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两个人一起下班回家。在路上,一个对另一个说,我真有点累了。另一个回答,我也是。弗洛姆提示我们:初看起来,这番对话不值一提,但是你要知道,这两个人从事同一种工作,他们疲劳的滋味是一样的,双方都知道对方的感受,这样,他们之间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性交流。
       孙新华说:“没有货源不要找局长,要找市场。在找市场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方总站起来:“局长,我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孙新华的脸上露出笑容,“芜湖港翻身,我要靠你裕溪口率先突出重围呢!”
       客户流失了,可以请回来,但是服务意识跟不上去,新的客户留不住,老的客户还会走。孙新华深知这一点。在整洁明亮的办公室里,他递给我一杯泡好的龙井茶,顺便给我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用一只手把杯子递给你,只要水不洒出就是保证了质量,若用双手送给你就是服务标准了,因为这里面有了对你的尊重。所以,我们狠抓了质量标准,推行了全程服务体系。拿煤炭中转来说,哪家的煤,来自何矿,何时进港,甚至装车后运行在什么位置我们都很清楚,并据此适时安排卸载和装船。这一切都有记录和考核标准,受控于我们建立起的IS09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获得国家认证。
       1997年的职代会上,职工代表提出:管理层对工人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可以做到,但工资最好也要按每年百分之五递增。总经济师算了一笔账,觉得压力太大。孙新华面对职工代表们的愿望,猛吸了几口衔在嘴中的烟,当即拍板:“承诺!如果我们连每年5%的工资递增都不敢承诺,怎么要求工人达到质量服务标准?”
       经济责任合同签了,当年生产量就有了大幅攀升。工人工资增幅高达16%!
       
       如果你觉得孙新华仅仅是对服务质量重视有加的话,那么你就还没有理解他的博大胸怀。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他十分明白,在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对人的关怀、尊重与保护,既是他人文情怀的真情流露,也是使生产高效运作的最重要一环。在孙新华的经营理念中,人,不是实现利润的手段,而是生产和经营的根本目的。他所做的一切,最终不都是为了提高芜湖港人的生活品质吗?所以,港口对工人的健康有严格标准:只有在100%健康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作业。具体包括:工人必须是完全健康的状态,设备良好,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而且空气无污染并达到国家标准以上。若达不到这三个标准,工人可以拒绝上岗。只要工人拒绝开工,主管部门应马上反映给港务局领导,安全部门、维修部门、检测部门全部赶赴现场,查清问题所在,同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2001年7月,孙新华又在港口经济分析会上提出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进行整合的“三标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以及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
       全国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主任李忠海到芜湖市检查工作,当听说芜湖港实行标准化管理时,觉得难以置信:“港口是服务性行业,一个没有产品的服务行业如何实行标准化管理呢?”待到芜湖港,他感叹道:“想不到,真想不到搞得这么好,芜湖港的做法填补了我国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的空白。”他对陪同他的芜湖市分管市长和省质检局局长说:“孙新华不容易,他的一系列做法很有价值,市委、省委要高度重视啊!”
       芜湖港今日的这些辉煌成就,在外人眼里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在芜湖港的老员工们看来,眼前的这一切,又岂是他们当初所敢想象的呢?不只是他们,还有那些曾经的货主们,也同样为芜湖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震惊和喜悦!
       时间流水般轻轻淌过,就在合肥钢铁公司驻港代表老丁说出那句话的十多年后,芜湖港人再赴合钢,真诚邀请合钢供应处王处长带着老丁同志考察港口情况。焕然一新的港口面貌给了他们很大的震动,而孙新华指示员工专门为合钢量身定造的那份更为合理的物流方案,最终打动了他们。恳谈会后的餐桌上,老丁起身向孙局长敬酒:“现在的港口从人的思想到港口面貌与以前相比,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啊!”
       石头已经浮出了水面,那是因为孙新华双手有力的托举。
       穿云破浪的笛声
       智 者:素材是每人面前可以见到的,意蕴却只有在实践中需要和它打交道的人才能找到,而形式对于多数人却是个秘密。
       芜湖港:通常,如果每个人都朝一个方向走,那个方向也许就是错误的。
       命运像是一个性格怪异的侍者,它跪呈给你的果盘中,往往左手放着收获,右手放着的却是灾祸。
       经过1996年和1997年的奋力拼搏,芜湖港像是一架已滑出跑道的飞机,马上就要展翅凌空了,但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却使芜湖港再次面临着一场生死抉择!
       裕溪口煤码头身后的防洪堤有一个宽度为17米、的闸口——那是芜湖港的生命通道:所有的煤炭都是通过这个闸口的煤三煤四两条铁道线进港的,而裕溪口煤码头的创利占了整个港口的70%,一旦这个闸口堵上,意味着整个芜湖港的生产将瘫痪三个月,二三千万的利润将付之东流。企业将重新陷入低谷,刚刚聚拢起的人气也将消弥殆尽!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抗洪救灾,电力供应尤为紧迫,裕溪口煤码头的中转能力沿江最大,若矿山的煤运不进来,沿江电厂发电需要的煤运不出去,那给华东地区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如果不封,一旦长江水涨堤决,包括合肥在内的上千万人将受灾,十几个县市将沦为一片泽国!想到这里,在江边堤岸巡视的孙新华不由打了一个冷战。
       夜色如墨,却也如写意丹青,不是千篇一律的黑,树木楼船,深浅浓淡各有不同。江水在月色下泛起的水波呈灰黑色,如一江洒落的碎银。水位升高,如山之将倾,天气闷热,令人窒息。只有草丛中蟋蟀的鸣唱,偶尔掠过耳畔的一两声汽笛和忽隐忽现江面上的航标灯,才使这沉闷中有了一缕生机。
       孙新华从江边码头的卸煤线向千米外的防洪堤走去。防洪堤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一条蛰伏的巨蟒,在等着孙新华陷入它张开的血盆大口,又仿佛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在企盼着孙新华为它套上祝捷的花环……
       据说,美国华盛顿山的一块岩石上立有一块标牌:那里曾是一个女登山者躺下去的地方,而当时她正在苦苦寻觅的装有食物和救助用品的庇护所“登山小屋”,只距她一百步。如果她再多撑一百步,她就能够活下去。
       在这个惨淡的夜晚,孙新华想起了这个故事。他还来不及细细咂摸这个故事对于他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他只是突然想到,从最坏的角度考虑,江水漫上江岸,沿着这个向上的斜坡淹到千米之外的防洪堤,也会有个时间差。通过对江水流速、上涨幅度的科学计算,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把17米的闸口封堵呢?如果这个想法成立,闸门就可以暂不封堵,生产就可以照常进行。
       第二天早晨,孙新华在裕溪口码头召开了一个班组长以上干部参加的百人会议,就是否封堵、何时封堵听取大家的意见。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的人,却鸦雀无声;局长在裕溪口转了好几天了。按常规,局长是来指挥封堵的,可是等了几天,不见动静。孙新华望了望大家,面色严峻地说:“今年的形势来之不易,是大家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如果封堵,企业会受到重创;若不封堵,洪水一旦漫上来受灾人数将近千万。我们顶着的压力非常大,到底封还是不封?今天让大家来发表意见!”
       上级要求严防死守,封堵是题中应有之意,局长怎么提出了一个双向选择?不过,从这一点上他们也感到了孙新华的与众不同。
       裕溪口公司老总站起来表态:“局长,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马上就封!”孙新华皱了皱眉:“机械地执行命令要你何用,问你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封会怎么样?不封又当如何?”分公司老总解释:“我的意思是,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执行,决不含糊!”他见孙新华沉吟不语,又补充了一句:“封有封的办法,不封有不封的对策!”
       这时,一个十分动情的声音响了起来:“不能封,不能封啊,局长!若封的话,我们两年的辛苦,局长你这几年的心血就全泡汤了!”孙新华心中一震,眼眶一下热了。莫说清箫箫声远,唯有此声最断肠!他循声望去,原来是机械队长,一个敦敦实实的中年汉子。
       机械队是裕溪口公司的核心队伍,创全公司产值80%。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真正地领会到孙新华此时此刻的良苦用心,才能把话说到了孙新华的心坎上。
       “不封,一旦洪水漫上江岸,冲毁防洪大堤,后果不堪设想!”
       “局长,江水漫上江岸到达防洪堤,有一个时间差,真要是出现了那种情况,我们再封
       不迟!”
       机械队长的话于此时的孙新华真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他仰起头,以不让自己的泪水涌出。稍顷,平和了一下自己的心绪对大家说:“那好,咱们顺着这个思路,想一想不封堵的方案。同志们,和一千万人的生命财产相比,我们芜湖港损失几千万不算什么,可是如果我们芜湖港既能保证有效抗洪,又能坚持正常生产,它所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绝非二三千万可比!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封,我们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孙新华话音未落,会场上如同开了锅一样,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孙新华综合大家意见决定闸口暂不封堵。同时立即采取几项紧急措施:打出子堤,万一江水漫上来还可以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由港务局和裕溪口分公司防汛指挥部立即做出封堵预案,并马上打报告到省里,请省里把道口封堵权下放到港务局;立即通知张总经济师到裕溪口报到,他原是分公司总经理,在裕溪口工作多年,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请他一道找出防汛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应对措施。
       住在江对岸的张总年事已迈,又身患多种疾病。可是当他在电话里听到孙新华请他到抗洪一线,二话没说,穿上雨衣就出了家门。此时,长江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云外遥山耸翠,江边远水翻银。阵阵狂涛,惊飞一行鸥鹭,排排雪浪,送来一叶小舟。张总他们下船后,立即和孙局长巡视堤岸排查险情,并确定了子堤的长度、高度和走向。
       孙新华连夜组织两千多人,打出了一道三公里长的子堤。那是怎样的一幕情景啊!人们奔跑着、忙碌着、喊着、叫着,每个人都如同上满了弦的钟摆,每个人都如同高速旋转的马达。他们是在为实践自己的誓言而战,是在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战,是在为芜湖港的辉煌而战!
       天亮之前,一条三公里长的子堤便奇迹般地横亘在洪水肆虐的长江岸边!
       孙新华站在滚滚的江水旁,心潮也如江水一样奔涌起伏。危险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从工人们那一张张疲惫却异常坚毅的脸上,他感到了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东西正在工人们的眉宇间流露,在工人们的目光中升华!
       一只雏鹰落到了一群鸡中,长大后它再也不愿离开那个舒适的小窝。一位老人把鹰带到一处悬崖边,像扔一块石头一样把鹰抛向悬崖下的深涧。下坠的鹰马上要触地而死了,就在这时,它张开双翅托住了下坠的身体,滑翔、冲高,融入蔚蓝的天空……
       给了自己一个悬崖,也许就是给了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二天早晨,孙新华带着港口防汛预案;急如星火一般直扑省防指,接待他的是省水利厅的钱总工程师。花白的头发,戴一副白边眼镜,慈眉慈目,一派学者风度。听了孙新华的汇报,这位总工程师半晌无语。好久,才望着孙新华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孙局长,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孙新华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望着这位令人尊敬的知识分子,回答:“四十三。”
       钱总工程师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
       “孙局长,我虚长你十几岁,恕我直言,我认为你没必要冒这个险。中国是个水民族,在治水上是有着惨痛教训的,现在中央要求严防死守,你把闸口封了,任何人对你不会有半点微词,可是你不封,一旦水上来,不用说漫过防洪堤,只要到了闸口判你十年就没问题!如果一旦决堤,上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啊!你就是千古罪人,会被万世所唾骂,杀你事小,杀你十次也不能弥补损失于万一!不但你成为历史罪人,我们也难辞其咎。你征求我的意见,我只奉劝你一句:孙局长,你家中也有妻儿老小,你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经孙新华再三说明情况和恳求,省防指的批文发到了港务局:“经研究决定,裕溪口防洪大堤的闸口由你局负责。”
       一位在检察院工作的朋友听他讲了事情经过,说了一个狮子与狐狸的故事:狮子对路过洞口的狐狸说,狐狸兄弟啊,我病了,你就不能进来看看我吗?狐狸说,是的,如果我既看到有进去的脚印,同时也看到有其他动物出来的脚印,我原本是可以这样做的!
       孙新华自然明白朋友的用意:做事情一定要懂得趋利避害!但是,这和自己的想法能相提并论吗?
       “当然能。”朋友说,“钱总工程师说得是对的,水漫闸口至少以渎职罪判你十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把口子封了吧!无非是造成一些损失,但这是不可抗因素,工人会理解你。没必要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去冒险,没必要拿自己的仕途前程去打赌,不值啊!”
       不值,不值?在去裕溪口码头的路上,他反复思索着放弃的理由,可远远地他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号子声,孙新华抬眼望去,呵呵,那是他的工人们啊!一群光着脊背的汉子,他们吆喝着担着沙袋加固子堤。瞬间,孙新华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母亲1944年参加革命,当时任县妇救会主任,后来组织关系转丢了。母亲想要找,退休和离休待遇可是大不一样啊!父亲说不要找了,干点工作怎么老想着待遇呢?就是这样一句听起来十分平凡简单的话,却对孙新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出不封堵闸口,是为自己吗?如果不是为了自己,那么个人的一切还能成为自己脚下的羁绊吗?
       孙新华决心和工人一起吃住在大堤边,严守闸口。他回家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忙碌中,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放在书架上的竹笛上。笛子上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尘灰,是啊,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吹响过它了。他将笛子取了下来,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放到嘴边,《我是一个兵》的旋律便激昂地流淌出来。十年内乱,被“专政”了的父亲怕他无所事事走上歧途,让他向隔壁的一位音乐老师学习长笛。后来部队征召文艺兵,正在工厂当工人的孙新华以一曲《我是一个兵》穿上了绿军装。
       他喜欢《我是一个兵》,高兴时,他会吹一曲《我是一个兵》;彷徨时,他也会吹一曲《我是一个兵》。如同安泰背靠大地就有了无穷的力量,一曲《我是一个兵》也每每使孙新华精神振奋,激情燃烧……
       7月6日夜,芜湖港接到省防指紧急通知:预计7月7日凌晨长江将迎来第一次特大洪峰。孙新华紧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这次防洪,我们不能失败,也不允许失败!必须取得胜利!不然,对不起省政府对我们的期望和信任,也辜负了我们身后上千万人民的信任!”
       次日凌晨,由于连降暴雨,水位已经越过警戒线!情势危急!
       孙新华将所有参战职工召集到了西道口——这里离闸口不过一箭之遥。站在这里,可以听得见洪水撞击堤岸的声音。那声音像一阵阵龙吟、一声声虎啸,从浪飞涛涌的江面席卷而来,穿过黑沉沉的夜色,叩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扉。
       孙新华站在一个土坡上,喊道:
       “凌晨召集大家开会,就是要告诉大家,形势危急!一是目前长江裕溪口水位已达12.18M,省防指通知,长江第一次特大洪峰将使芜湖水位达到12.30M以上,大大超出闸口底部标高。二是裕溪口地方区域防汛工作十分薄弱,刚才我在各堤防查巡了一遍,还有危险段无人把守,化工厂对面小河口堤段又低
       又窄,已出现渗水,险象环生。大家都知道,水位高于标高,按规定就应封堵,大家也知道,封堵的时间,由我们港口掌握,这就是说我们肩负着江北上千万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从华东、安徽沿江工业生产来讲,需要一个煤运通道;老线已因基本建设停产!煤三、煤四线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我实在不愿意封!可是一旦决口,危急上千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不能为几万吨煤下这个‘赌’,上千万人哪!裕溪口班子要立下军令状,必须拿出能在两小时以内将煤三、煤四线封堵完毕的完整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旦破堤、漫水,两小时内必须封堵完毕!”’
       “孙局长,你放心吧,一旦破堤、漫水,我保证在两个小时以内将闸口封堵完毕!”
       “军无戏言!”
       “愿以党籍、性命作保!”
       夜空像是被墨汁浸透,黑得有些瘆人,风把远处的电线刮得咝咝作响,一道闪电,紧跟着几声雷鸣,一阵暴雨便像无数条长鞭一样横扫过来,抽打在人们的脸上、身上。借着闪电刺眼的白光,我们可以看见一张张肃穆庄严的面孔,和一个巍然屹立在风雨中的方阵——那是几百名热血男儿组成的方阵,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他们的血已经被激情点燃,他们随时准备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殉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
       孙新华清子清喉咙,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了,不停的奔波、劳累与高度紧张,使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现在,我命令你们——!”
       没有整齐划一的脚跟相磕的立正声,却有屏住呼吸的庄严与期待。人们透过沉沉的夜色,把目光锁定在了那个敦实厚壮的身躯上。在他们眼里,这并不高大的身躯就是一道洪水无法逾越的屏障。
       “第一,从现在起打圩加固堤坝,两小时结束。第二,班子要对封堵方案认真研究,确保封堵时间两小时,并立即制定具体方案,早晨6点给我审定。第三,从现在起,参加封堵闸口的所有人员要集中食宿,随时听命……”
       孙新华一连下达了7道严令!
       江水已经超过警戒线,裕溪口防洪堤的闸口仍未封堵,大家不由暗暗为孙新华捏了一把汗。
       第二天早晨9点钟,一夜未眠的孙新华突然下令:立即将闸口封堵!工人们以为孙新华最终还是怯场了,一旦封堵就意味着这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全都前功尽弃!许多人流下眼泪。省里派来巡视的车辆经过,回去报告上级:孙新华堵上了闸口。
       封堵完毕后,孙新华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共用了一个小时五十分。时间足够了!他舒心一笑,立即下令马上扒开!原来他是为了应付万一,做了一次实战演练。正在伤心落泪的工人们听到孙新华的命令,立即破涕为笑,仅用一个小时就把闸口扒开了!
       为了安定人心,鼓舞士气,孙新华让人在阿口两边各搭了一个棚子,让抢险队员住在棚子里,晚上灯火通明,彩旗招展。一位副局长不以为然地说没必要,因为从50米外的住宿楼赶到这里仅需五分钟,时间足够用。孙新华说:“有时候必要的形式还是要的。如果晚上闸口黑漆漆一片,老百姓会恐慌,现在这里一派生机,老百姓看着心里就踏实。省防指一直对我们不放心,也好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我们这里是枕戈待旦,严阵以待。他们就不会给我们施加压力。”
       省委书记卢荣景和省长回良玉汛期视察芜湖港,握着孙局长的手深有感触地说:“看长江江水滔滔,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看芜湖港生产一派繁忙,我们心里方分快慰。”防汛工作接近尾声,省经贸委主任专程赶到芜湖港:“新华,我来看看你,这些天你辛苦了。”孙新华紧紧握着他的手,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孙新华坚守闸口五十多天。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由于连续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患上了重感冒,加之极度紧张,全身浮肿,但他不下火线,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在指挥部一晚上要接几十个电话,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最多时一个晚上抽了6包香烟。
       在他率先垂范的精神感召下,从江北到江南,从裕溪口到朱家桥,从煤运西道口到2号通道,到处呈现出一派紧张、严峻、繁忙的生产景象。职工紧密团结,众志成城,确保了防汛大堤万无一失。虽然沿岸港口全部停产,他们却夺取了历史同期最好生产水平,创造了港口的一个奇迹。省经贸委主任在总结汛期煤运生产时算了一笔账,由于裕溪口码头没有停产,基本保证了煤炭进出和沿江电厂的发电需要,仅此一举,就避免了华东地区经济损失20多亿元。
       我来到裕溪口防洪大堤的闸口时,已是七年后的2005年盛夏了。在当年孙新华讲话的那个小土坡旁,有一座暗红色的九八防洪纪念碑。一人多高,质朴无华,一如我身旁的孙新华。我说为什么不建得高大一点?孙新华说,有那个必要吗?我们建这个无字碑,只是想让芜湖港人记住,我们曾为了我们的誓言和尊严而战!我们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凝聚和形成了特有的企业精神!
       孙新华站在江边,双手叉腰,面色严峻。目光仿佛穿过时空的隧道,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正是日落时分,太阳已浸入江中,在江面洒下了万道金辉,逆光中的孙新华有如一座雕像,见证着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故事:无论辛酸抑或悲壮……
       把手表拨快十分钟
       智 者:常规是束缚人的一道精神枷锁,打破它,也许你就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芜湖港:是的,世界会向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先讲一则寓言: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于是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到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你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
       孙新华在这则寓言中悟出的是两条真理:一个人要有预见性,预见到天要下雨,便应携伞外出;遇到难事,与其被动地受制于人,不如主动地想办法努力自己解决。
       1998年抗洪胜利后,长航局在芜湖市希亚德宾馆召开了表彰会,孙新华披红戴花,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西道口精神”,取其精髓就是两句话:“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这双超精神成了芜湖港人的企业理念,也成了芜湖港人自觉遵循的工作原则。
       且看他们怎样实践“双超”精神——
       200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孙新华提出改造综合码头建设设计能力为10万TEU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大家对此想法都觉得突然,设备处说港口每年只有2万TEU的集装箱中转量,现在的综合码头设备完全可以应付,没有必要再搞专业集装箱码头。可孙新华看到了集装箱的发展势头,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或码头改造,而是提高企业能力和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港口搞出规模和效益来。
       因为这个项目要经过国家计委审批,交通部邀请了十多位专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
       证。会议在北京的某饭店举行。
       设计院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在此之前,孙新华曾委托设计院对改造综合码头,建设专用码头进行设计。设计院不赞成搞专用码头,理由是:建专用码头要多投资几千万;每年2万多TEU的集装箱中转量,现在的码头设备已够用,从发展的眼光看,在现有的综合性码头基础上增加一点设备,使能力达到五万TEU就完全可以应付未来的发展需要了,再多也是浪费。代表设计院发言的是位四十多岁的高级工程师,面容清瘦,戴着一副黑色框架眼镜。他在会上发言,所推荐的也是综合性方案,即在综合码头的基础上强化集装箱的吞吐能力,力求达到五万TEU。
       一时间,与会专家纷纷呼应。
       孙新华坐在旁边默默地抽烟,一切如他所料:反对!他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时候就遭到了港口一些干部的反对,今天来到这里,设计院没有力推摘专用码头的第一方案,而是陈述搞综合性码头的备用方案。
       专家们仍在讨论,会议气氛已经一边倒。本来没有被安排发言的孙新华有些急不可耐。他知道一旦形成决议,结果便很难更改。于是,他掐灭手里的烟,站起来对主持会议的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说:
       “我请求发言!”
       众人把目光转向孙新华,会议室里瞬间悄无声息。
       副司长望了一眼孙新华,有些意外。稍顷,他还是点了点头:“那好,我们就听一听芜湖港孙局长的想法!”
       孙新华轻轻咳了一声。他突然有一种面临悬崖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的一番话说服不了与会的专家,他关于芜湖港未来的发展构想就会受到很大制约。他的心跳有些加速,不是因为紧张,而是由于激动,就像那只被老农抛向深涧的鹰,它知道只要舞动起双翅,就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蔚蓝色天空。他甚至有点喜欢这种感觉:置之死地而后生,古今中外,无论商界还是沙场,有多少置之绝境而辉煌的事例啊!自己不是也几次陷入绝境吗?那么多的风风雨雨,那么多的沟沟坎坎,回头一看,均付笑谈。况且,与会者都是码头建设方面的专家,他们只是不明了自己的心思。一旦了解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投自己一票的!
       想到这儿,孙新华的心跳平缓了: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所以申请建造专用集装箱码头,是基于芜湖港的发展需要和集装箱的发展趋势。现在芜湖港的综合码头虽然有二万多TEU集装箱的吞吐能力,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集装箱的中转将会有一个极大的发展;改造综合性码头,建设集装箱专用码头,虽然要多投入几千万,但是……”
       孙新华略微停了一下,用深邃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与会者,专家们望着他,目光中有疑惑也有期待。孙新华见人们的目光已经在他身上聚焦了,便继续说:
       “第一,多几千万投资只是按本子上的预算,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压缩成本,何况专用集装箱码头设备能源消耗少,效率高,从长远看,我们会节省不少开支。第二,专业码头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港口的集装箱中转能力和品牌度,会形成综合码头所不具备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货源。而且,它还结束了长江自南京港以上无专用集装箱码头的历史,不仅巩固了芜湖港作为省对外贸易枢纽的地位,而且进一步提升了芜湖港作为安徽省对外贸易窗口的品牌效应。”
       孙新华说完这番话,坐回到椅子上。他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抬起头巡视了一下专家们。
       气氛有所缓和!随之而来的是两三个专家低头的窃窃私语,但这窃窃私语已不再让孙新华焦躁不安,在这窃窃私语里,孙新华听到了一种鼓舞,肯定和赞扬。捕捉到这种微妙的变化,孙新华心平气定。
       果然不出孙新华所料,最后交通部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芜湖港专用集装箱码头建设通过论证,并顺利通过国家计委审批。
       投资5000万的朱家桥专用集装箱码头建成当年,集装箱中转量就达到4.8万TEU,第二年即升至6万TEU,到今年已达到7万TEU,10万TEU的设计能力很快就将达到,创利能力成倍增长!
       今天,在孙新华的办公室说起他当年的舌战群儒,孙新华眉宇间仍掠过一丝得意:
       “有人曾问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秘诀,这个企业家略微思索了一下,摘下腕上的手表说:没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是把手表拨快了10分钟!”
       我说:“这个企业家应该是李嘉诚。”
       孙新华莞尔一笑:“李老先生很睿智,把手表拨快10分钟,说到底就是要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和我们芜湖港的企业理念如出一辙!”
       说起超常规工作,副局长郭平正曾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筹措修建长江芜湖大桥的费用,省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下发文件:凡经铁路运输在省内任何一点所卸的货物,均增收该批物资省内运行距离每吨公里0.02元附加费,反之,运往省外的物资和过境物资均不增收。根据文件规定,凡到达裕溪口码头中转的煤炭物资均在征收之列。
       此时的裕溪口刚从抗洪中恢复过来。
       孙新华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抚摸着下巴,牙齿咬住下嘴唇,估算了一下:以省内外矿点到达裕溪口煤码头的平均运距400公里计算.每吨煤需要增加8元钱的物流成本。当时全年中转量在300万吨左右,则需要增加2400万元。这些成本如让本就步履维艰的煤矿企业消化,无疑会导致他们物流路线的重新选择,抗洪夺高产的成果将要付诸东流,而刚刚开始的建制工作和大规模的定编定岗工作将更是无法推动。
       孙新华将文件反复看了好几遍,越想脑袋越大:芜湖港码头背靠两淮煤田,面对上至湖北黄石,下到上海长达千余公里的长江沿线煤炭用户,本无地位优势,客户所以舍近求远从裕溪口码头中转,看中的是他们的服务质量。现在要在这拐点上加征附加费,势必造成绝大多数客户回归原有的运输路线,省时省钱,多好!因此,一执行文件的规定芜湖港麻烦可就大了!芜湖港中转量将大幅度下降,上交给省里的利税锐减,对安徽省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孙新华决定上书省政府,建议撤销这个文件,为芜湖港独开绿灯。
       好不容易,孙新华说服了省计委,答应暂不征收,维持现状,但尚须省领导同意。省领导会同意吗?省领导日理万机,想见一面恐怕也并非易事。孙新华有些迟疑。
       事实果然如此。分管省计委的副省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孙新华几次赴省都扑了空,他就每天在省办公厅守着,饿了泡一袋方便面,渴了喝一瓶矿泉水。日复一日,办公厅人员看他劳累憔悴的模样很是同情。怎么说,人家也是堂堂的港务局局长啊!手下调动指挥着几千人马,居然可以像一个“上访专业户”,骄阳日晒,风吹雨淋,一守就是好几天。人家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港口,为了几千工人兄弟吗?于是他对孙新华说,你先回去吧,这么蹲守也不是个事儿,港务局有多少大事还需要你去处理呢!这么着吧,你回去,等副省长一回来我就给你打电话,你再来!
       孙新华千恩万谢地走了。蹲在省办公
       厅,他是不踏实:芜湖港还有一大摊子事呢,光靠电话摇控怎么行?可是回到港口他更不.踏实:这件事的成败关系到芜湖港的生存与发展,他不敢有半点松懈与马虎啊!他相信,只要见了省长,将吨公里2分钱收费的利弊仔细陈说,省长是会理解和支持他的。在家他度日如年,10月27日晚,盼星星盼月亮,他终于接到了办公厅的电话,说副省长已出差返回。孙新华连夜出发,第二天早上五点钟就赶到了省委家属院门口。晚来一步,副省长已去了办公室,孙新华眼皮都没眨一下,又追到省政府,一问,副省长刚刚去了省委招待所开会。孙新华追到省委招待所,偌大一座楼,副省长在哪儿呢?孙新华想,与其在这里瞎找,不如回到省政府等。驱车赶回省政府,车刚停稳,一抬头,忽然看见副省长的车开进了省政府大院。孙新华兴奋不已,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终于看见了终点,他忙下车跟了进去。副省长进了办公楼后向厕所走去,孙新华紧随其后。副省长正在方便,猛不丁听身后有人说:“副省长,关于裕溪口工作我想向你做个汇报,只占用你十分钟时间。”副省长侧过头看见孙新华,颇为惊讶地说:“哎,你怎么跟我到这儿了?有事也得等我尿完尿再说吧,你先去办公室等吧!”
       办公室里,孙新华幽默地对副省长说,我在省政府上班已经好多天了。副省长一愣,孙新华解释,就是为了找您呀。副省长笑着摆摆手,说坐吧,我正好有点时间,你慢慢讲。孙新华赶紧把闷在肚子里的话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副省长很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往本子上记着什么。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望着如释重负的孙新华,副省长问,讲完了?讲完了。孙新华长出一口气,我保证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副省长大手一挥,你不用保证,情况怎么样,我们会调查的!稍顷,副省长若有所思地问,如果只收外省的,不收省内的呢?孙新华快人快语,那也不行!那样一来,外省的客户不走安徽,咱们的中转量减少了,税收也会减少,造成的损失是一样的呀。副省长点了点头,马上给计委主任打电话叮嘱对此事进行调查,并要求他十天内拿出调查报告。
       副省长乘车离去。孙新华难掩兴奋,在附近的小餐馆要了半斤白酒。这时,他接到了计委一位处长的电话:“三天以后调查组到芜湖港!”孙新华一高兴,一仰头把半斤白酒全喝了下去,饭都没吃就往家跑,安排接待调查组的事去了。
       经过调查,最终对芜湖港网开一面,到裕溪口的煤炭不增收附加费。事后,孙新华有一次在从北京回安徽的列车上遇见了副省长,他对副省长说:“副省长,谢谢您救了我们港口。”平易近人,作风务实的副省长对这个跟他到厕所的港务局长印象颇深,他拍了一把孙新华的肩头:“你小子,别把我玩大了,好好工作就行了!”
       2004年,长江沿岸共有四座煤码头,煤炭中转量共有1500万吨,而芜湖港裕溪口煤码头就完成了800万吨。他们港口的设计能力只占长江沿岸煤码头的1/5,但煤炭中转量却将近总量的3/5!
       据说,扁鹊在家门三兄弟之中医术最差,但名望却最高,只是因为他救人于病情严重之时,而两位兄长则治病于病发之前或者病起之初。其实,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孙新华的“医术”应该在扁鹊之上。
       历史性的锣声
       智 者:生活中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我们与别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所能够做到的相比如何。
       芜湖港:想法决定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孙新华走出卫生间倚在床头,随手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机。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也要抽空看一看新闻联播,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影响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资源。他在密切关注产值、客户和人员、设备的同时,两只耳朵就像张开的雷达,始终在搜寻着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
       这是2000年8月的一天,孙新华正住在厦门的一家宾馆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连日紧张的奔波、应酬,他已颇感疲惫,冲过澡才稍觉清爽。看完电视,他还有两个重要的客户要去拜访,一天24小时真是紧张得不够用,他无法让时间延长,只能把睡眠的时间缩短。
       突然,罗京浑厚圆润的男中音让孙新华心头一震,身后像有一只弹簧,一下子把他从床头弹了起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企业在境内上市,将由指标制改为核准制。
       孙新华的目光其实早就盯上了资本市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进行资本运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资本运作是企业迅速实现低成本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资本运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做大阶段,为了满足企业对于发展资金的需求,而进行外部资金筹措;第二阶段,企业改制阶段,即为了改善企业内部资本与治理结构,而进行的资本结构与产权结构调整;第三阶段,资本扩张阶段,为了达到低成本资本增值与扩张的目的,而综合使用多元化资本运作。
       孙新华已经完成了资本运作的第一阶段,银行贷款七千万,实施了对裕溪口煤码头的改造。但改建后的煤码头仍然不能适应生产大规模发展的需要,要想再发展,资金成了一个大问题。况且,七千万的贷款,几年下来,光利息就要向银行支付2000万,靠剩余的薄利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就如同纸上谈兵,更别提动用上亿资金构建配煤中心。
       从资产经营到资本运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必须借助资本平台。所以,在1998年芜湖港的经济分析会上,孙新华就提出了上市的想法,只不过,那时候实行的是指标制,港口又属交通部企业,地方指标再轮也轮不到芜湖港头上。
       孙新华的计划被迫搁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中央看到了指标制的种种弊端,对上市制度做了重大调整。
       孙新华抄起电话,迫不及待地接通了总经济师:“喂,你看了刚才的新闻联播吗?”“看了!”总经济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由指标制改为核准制,就意味着只要有券商愿意对发行人进行上市推荐和辅导,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就可以申请上市。
       孙新华当机立断:“你马上牵头成立一个筹备组,负责股份公司的筹建。记住,要抽调精兵强将。我五六天后回芜湖要看到完整齐备的上市材料和上市计划!”“局长,你放心吧!”总经济师喜形于色,因为他太了解如果公司跃上资本平台,其内在质量和外部形象将获得什么样的提升,他对局长的远见极为钦佩,赞叹了一句:“局长,你太伟大了!”
       五天后,筹建股份公司的全部工作已准备就绪!
       企业改制上市,分为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两种。整体上市是以企业的所有资产为对
       象实施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公开上市;分拆上市指仅对企业部分优良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效或低效资产以及不能适应公司长远发展的部分资产分离出来,表面上是收缩规模,实质上是收缩后更大幅度更高效率地扩张。
       因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有严格要求,芜湖港决定实行分拆上市。
       孙新华回到芜湖港后,马不停蹄,人不卸鞍:首先进行资产剥离;接着整理材料,进行资产评估;然后往返于长航局、省计委、交通部、财政部,开始了繁琐的公文旅行。
       那个过程太琐碎、大繁杂,略去不写,仅举一个小例子。
       为了一个文件的审批,孙新华赶到省体改委才知道主任到一个边远地区检查工作了,他驱车几百里,赶了一天路,晚上找到了正在饭厅吃饭的主任。主任一惊:“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找您签字。”主任拿过他的材料:“你一股独大,占了总股本的百分之九十八,我怎么批?我批了证监会也不会批!”孙新华说了芜湖港的发展前景,说了芜湖港上市成功将对地区经济互动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说了芜湖港发展所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见主任仍在犹豫,他一把抓住主任的手,放在自己的脑门上:“主任,我求您了,您签了字,我要连夜赶回合肥在文件上盖章,明天一早就要飞送北京。我发烧四十度,一天一夜,粒米未进,就是为了您的签字啊!”
       主任一摸,孙新华的额头果然烫手,他被感动了:“你这个孙新华,我看你是不要命了!”说着拿过孙新华已摘掉笔帽的笔,在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启动到正式挂上“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孙新华只用三个月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两三年也不见得能走完的过程!
       但第一年申请上市,证监会发审委评议时未能过会!
       “一个破港口也想上市?岂不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
       支持上市的港口领导层也有了分歧,原因是资产分拆前,港务局因为1997年以前一直亏损,按规定五年内可以不交税。现在以优良资产组建股份制公司,不但不能上市融到资金,反倒多交了几千万的税,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面对这些议论,孙新华含笑不语。他相信芜湖港的发展前景和创利能力,自信芜湖港一旦上市,必定能给投资者以应有的回报!2002年初,经过认真整理后的上市申报材料又送到了证监会!
       有人说,要上市成功,不花个一两千万别想!孙新华不信。他认为他从事的是阳光下的事业,他要以阳光的姿态去面对。
       发审委要对芜湖港上市的资质进行审定了。
       会前,孙新华来到雍和宫,殿堂门口香烟缭绕,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给这座庄严肃穆的寺庙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息。万福阁内,面前的弥勒大佛头戴五佛冠,巍然矗立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微垂的双目,紧闭的嘴唇,给人以万般慈祥之感。
       孙新华的内心渐渐趋于平静。寺内放着佛乐,仿佛是从深远的时间隧道徐徐飘来,博大、崇高间或有些悲怆、平淡和舒缓,如同清泉从他的心头流过。渐渐地,尘世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忧虑和烦恼也都远去了。在这一刻,他的脑海里没有了芜湖港,没有了将要召开的听证会,没有了所谓的资本市场,甚至连他自己也飘飘渺渺,若有若无……世界是那样的怡然和安静,只有时间在静静地流逝。
       两个小时,孙新华仿佛想了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想。可当他睁开眼睛,仰视眼前这位威严而又慈祥的弥勒佛,突然感到神清气定。他并不信佛,来到远离尘嚣的殿堂,其实是要给躁动的心灵一点慰藉,一些企盼。
       2002年8月29日。证监会发审委开会审查芜湖港的上市资质。
       孙新华等三位公司管理层成员,破例被允许在短时间内回答发审委委员的有关问题。正值盛夏,三个人却穿着一样颜色和款式的西装,系一样颜色的领带,就连手里拿的皮包颜色和款式也完全一样。当工作人员通知企业入场时,他们三人西装革履成一纵队,气宇轩昂地走进会议室。之后,一齐坐下,一齐放包。一身严谨的西装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十个发审委委员加上工作人员共有二三十人,无一不发出会心的微笑,会场上的严肃气氛被一扫而空。事先精心设计,要达到的效果达到了,孙新华的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或许是难以泯灭的军人情结,他就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吸引住大家的眼球。
       提问开始。
       一个委员问:“西电东输对华东地区的用电有何影响,对煤码头造成的影响是多大?”这个问题潜在的意思极具挑战性:西电东输已能满足用电需求,不需要煤码头中转的煤来发电,如果芜湖港上了市而没有盈利能力就是坑害股民。
       孙新华胸有成竹:“川电、三峡电合称西电。川电利用水资源发电,夏天水源充足,冬天缺水。用川电来弥补上海的用电,只是冰山一角,起不到多大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三峡电主要是满足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用电需求,据国家计委的统计材料显示,由三峡输往华东地区的电还不能满足其用电需求的15%,也不可能造成影响。所以加大芜湖港煤码头的建设力度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刻不容缓。”
       另一位委员再问:“南京、芜湖两港口都是多用途港口。两港口同时在江南有外贸码头,在江北有煤码头,距离仅90公里,服务区域交叉重叠。两港相比你认为芜湖港的优势在哪里?”
       孙新华最怕的就是发审委将他们同南京港相比。他稍一思索,坦然镇定地说:
       “从地理位置、规模、设备上看,南京港确实强于芜湖港。这位专家问得完全正确。但实际上优势之比较,不只是设备规模和地理位置,更是人才、观念和服务的比较。这方面我们芜湖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孙新华有意停顿了一下,他看了看会场上的发审委委员,尽量使自己的语调放得平缓:“上海电力的黄总从武汉一直走到芜湖,看了四个煤码头。当时正值周末,我在外地出差,接到电话马上赶回来亲自接待。这是什么问题?市场观念的问题!服务意识和管理的问题!黄总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回到上海后给我们班子成员一人送来一箱大闸蟹,这难道仅仅只是几只大闸蟹吗?不,是对我们的服务观念,经营作风,客户至上的企业理念的一种高度认同和赞扬!在港口行业,实行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全国仅芜湖港一家!股民们把资金交给这样的企业运作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全场一阵轻微的骚动,人们显然被孙新华的回答所打动。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财务方面的。孙新华说这个问题请财务部长回答。
       问题回答完毕,孙新华回到下榻的民族饭店,他没有勇气在那里等待结果。他对这次上市用心太良苦,他真的害怕如果不能过会,他将无法面对!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情焦躁难安。下午两点,手机响了!孙新华抓过扔在床上的手机,用颤抖的手摁出一条短信:芜湖港过会!这是在现场等待消息的财务部经理发来的短信。孙新华热泪盈眶!成
       功了!多年来的一个夙愿今天终于实现了!他马上赶往会场,禁不住和大家相拥而泣。
       2003年3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9时26分,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沈卫国和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欧业群健步登台,挥锤敲响了标志着芜湖港4500万A股上市的开市锣。与此同时,在上交所交易大厅和全国各地证券营业部里,上证股市行情表上都同步滚动推出了“芜湖港”这一新股的名字。它不仅标志着第一只冠以芜湖地名的企业正式跨入了上市公司行列,而且对提升芜湖市乃至安徽省整体对外形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此刻,孙新华因劳累过度心绞痛发作,正躺在芜湖市医院的病床上……
       1+1=?相信大多数人会作出等于2的判断。可是塔木德却叫他的儿子坚信:1+1>2!正是凭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父子两代人做成了许多常人不敢奢望、难以企及的事情,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帝国的神话。
       我们没有就这个问题向孙新华提问,但我们相信,孙新华的回答一定会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韧性与心智,对这一成功的法则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让我们为孙新华鼓掌!
       走向成功的绿卡
       智 者: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有了这张“绿卡”,成功将为我们一路放行。
       芜湖港: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沃尔玛公司是山姆·沃尔顿创立的。这是唯一以零售业行业的身份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沃尔顿这样告诫他的员工,只要是在沃尔玛购买的商品,即使顾客没有任何理由,只要他不满意,就无条件地退货。他甚至这样叮嘱他的员工:在生产的时候不要浪费一分钱,如果我们浪费了一分钱,就等于我们从顾客口袋里多拿出一分钱,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部分市场。就是这种诚信,打造出了沃尔玛辉煌的品牌。1985年,沃尔顿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第一富豪,在世界大公司营业额的排名中,沃尔玛与福特、三菱平分秋色。
       采访芜湖港,我们常常想起这位曾被称为“乡巴佬”的美国零售业之王。漫步在芜湖港天明水净的码头,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物流”两个字。曾经有人质疑:一个百年老港如何能转换成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孙新华回答:“做现代物流,我们要扮演三个角色:对于电厂,我们要做燃料科长;对于煤矿,我们要做供销科长,同时我们又是调度室主任。”
       什么是现代物流理念?不是看你拥有多少资产,而是看你能控制多少资产。孙新华将物流理念引入企业管理,提出了“向两头延伸,抓中间环节”的口号。一头抓煤矿,一头抓电厂,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从朱家桥外贸码头发出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把报关、报检、检验等程序“一票到底”;并推出煤运全程星级服务和24小时承诺服务制,任何时候只要客户有需求,就有芜湖港的员工为他们服务。缺煤时,芜湖港就是采购科,帮助电厂买煤;煤多时,芜湖港就充当推销员的角色,主动帮助矿山推销煤炭。扬州电厂一直从国外进口煤炭,芜湖港人就主动找上门去,把国内的优质煤介绍给他们,既降低了电厂成本,又为国内的煤矿找到了稳定的用户。铁路货运紧张时,芜湖港帮助客户找车皮;水运紧张时,芜湖港帮助客户找货船。芜湖港人所做的工作远远超出工作的本身职责,如此细致完备的服务体系让客户们十分满意。
       孙新华原本是一个硬铮铮的汉子,可是这几年却添了不少的病:脂肪肝、心绞痛、高血压,工人们说局长是为港口累的!生产紧张时,为了稳定客源,搞好服务,孙新华每每亲临前线,一个电厂一个电厂地去拜访,一座煤矿一座煤矿地去问候。煤矿工人一年四季在井下作业,属危险工种,便养成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性格,矿山领导也多有下井的经历,孙新华以诚相待,走一路喝一路,早上半斤,中午八两,晚上又是八两。孙新华本不能喝酒,常常是一上了汽车,便要摇下车窗,走一路吐一路!但是到了下一座矿山,当主人在他的杯里斟满白酒后,孙新华端起来便一饮而尽!
       客户们便拍着孙新华的肩头:“孙局长,是条汉子!”
       上海一家公司从芜湖港拉走五千多吨煤,当时是取得了矿方同意的。后来,这家公司倒闭了,孙新华知道后,坚持要把欠款追回来。商务处长和财务处长说这煤是矿主同意厂家拿走的,与港口没有任何关系,咱们没必要去管。孙新华听后,笑了笑说:“这笔账是与咱们没关系,不追回来完全可以。但假如我们追回来了,对于树立咱们的企业形象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企业形象一旦树立起来了,今后无论是哪一方,把货放到咱们这里,都会感到放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咱们为什么不把握呢?”商务处长听后,立即动身去了上海,在那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天天去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帮矿方把欠款全部追了回来。这件事为芜湖港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一时间在各大企业之间广泛流传,货源有明显的增加。
       芜湖港这样一些做法,和沃尔玛对待客户的做法何其相似!最初也有人不理解,问孙新华花那么多气力为客户做那么多事,有这个必要吗?
       孙新华讲了一则寓言:同样六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同样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地狱里的人自顾自,谁也无法把饭菜送入口中;而天堂里的人则互相喂对方,结果个个喜笑颜开,都吃得很饱。
       “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孙新华莞尔一笑,“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可如果领悟不了,便要下地狱挨饿了!”
       沿着这样的思路,孙新华不但要把中转港口变成交易港口,还要倾其全力逐步将芜湖港打造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物流园区和有很强凝聚力的产业园区。他不仅仅满足于港口只扮演三个角色,还时刻为客户着想,尽量使客户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于是,他提出要加快配煤中心项目的建设。对于电厂而言,煤炭占成本的40%以上,生产2千大卡电用100元一吨的煤就可以了,但当货源只有120元一吨的煤时,电厂也只好买去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孙新华经过思考后决定在芜湖港搭建平台进行配煤服务,并作了周到的安排,这样一来,电厂的成本下降了,国家的能源消耗也降了下来,对于芜湖港来说,也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若按每配一吨煤收1元钱的话,配100万吨煤就可为港口创毛利100万元。
       这只是孙新华在以诚信为前提打造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的一个举措。类似的举措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海里酝酿,他的思想就像一架高速旋转的车床,除去飞扬的铁屑,必定会有一个精美的成品浮出……
       “我是把港口当作作品来雕琢的,力求达到完美的境界。不作油画,远看可以,近看粗糙;要作工笔画,精致到每个细节。”这是孙新华经常说的话。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对于这个日吞吐量5万吨的港口来说,就如大汉拿起了绣花针,可他们真的一丝不苟地做到
       了。全港上下,高层面有事业心,中层面有上进心,一般层面有责任心,“三心”互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孙新华常讲:“为了客户的利益,别人做不到的,我能”。在芜湖港码头专门设有货物质量监督员,各矿各厂都有驻港代表,若有质量问题可以直接找孙新华反映,不需要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在堆场,各矿山的煤分片堆放,中间有隔段,每堆都有标识,哪家是哪家,一看就明白。煤炭在中转过程中确保零损耗。为了达到这一近乎“苛刻”的目标,公司的每一个卸车工都随身带着一把小刷子,车缝中、挂钩上,每一处有可能留有煤的地方,他们都要一一扫到,虽然这里是煤炭的世界,但过道和车间里却是一煤不染。煤装上船芜湖港还加盖上雨布。与国家规定的3%扣损率相比,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国家节约煤炭十多万吨,也为企业赢得了煤炭运输“绿色港口”的美誉。客户选择芜湖港有以下几个要素:安全、顺畅、服务、诚信。
       而诚信则是最重要的。
       正是因为孙新华做事讲究诚信,时刻都以客户利益为前提,所以那些矿主都十分敬重孙新华。煤炭供应紧张,南京华能电厂向孙新华求援要煤,孙新华找到矿山,矿主说:孙总出面,一定会给的。芜湖市煤气总公司要煤,副市长找到矿山,矿主不干。后来孙新华出面,矿主二话没说,当即就答应下来。
       军人的正直和企业家的严谨在孙新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使他在行业中好评如潮。众人在看到芜湖港品牌的同时,更多的看到了这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的诚信。
       这正是芜湖港走向成功的绿卡。
       对腐败的另一种解读
       智 者:那些想使自己总是置于正派人视线之内的人是真正的正派人。
       芜湖港:对于一件事,人们会有不同的解释,高尚与卑微由此区分。
       2001年初春的一天。夜深人静,万籁空寂,一牙弯月透过云层的缝隙俯视大地。
       不久前,芜湖长江轮船公司退出轮渡市场,由芜湖港务局接管。被孙新华委派担任新的轮渡公司总经理的老郭,原是港务局客运总站站长,这几天他太累了,接管工作千头万绪,大到安全工作、人事安排、成本核算,小到机械设备、各种规章,他都要亲自过问,他知道局长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工作中不敢有一丝懈怠,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接管工作顺利完成,他心里有底了,临近子夜一上床,便响起了均匀的鼾声。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郭总从睡梦中惊醒,他揉揉惺忪的睡眼,心里嘀咕,这么晚了谁还来电话?、起身抓过床头的听筒:“喂,哪位?”
       “老郭吗?我是孙新华!”
       郭总心里激灵了一下。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三点,这么晚了局长还来电话,该不是出了什么事吧?但瞬间他又把自己的想法否定了,他相信自己的工作应该万无一失。
       “接管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老郭充满自信地回答:“蛮好的!”
       “蛮好的?”孙新华说:“我现在就在轮渡公司的栈桥上,你自己来看看吧!”
       老郭睡意顿消,从局长的语气中,他听出了不满与责备。他忙穿上衣服赶到江边,一看,原来是栈桥上有两盏灯不亮。
       孙新华见老郭似乎松了一口气,就说:
       “不要小看了两盏灯,这栈桥是船和岸的通道,如果你是旅客,这里没灯,你走路会踏实吗?旅客中有那么多的老人和小孩子,万一踩空掉到江里去就是大事故啊!”
       老郭无言,他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
       “马上派人把灯装上!”孙新华一挥手,神色刻不容缓。稍后又和缓了一下语气说:“你这些天很劳累,我半夜把你叫起来,对不起了!不过,这两盏灯暴露出我们的接管工作还不够严谨和细致。我叫你来,就是要引起你的高度重视,把工作中的所有细节再认真过滤一遍,不能有任何差错!”
       这就是孙新华,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晚上睡不着觉,常常起来到港口的各个角落去走一走。上夜班的工人可以看见白天忙碌了一天的局长,晚上或出现在卸煤的作业面,或出现在夜班工人的食堂里。严于律己的孙新华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
       这是对腐败的另一种解读,也是对腐败更深层面的思考。
       在芜湖港采访,有一件事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
       修建十五、十六号码头时,具有一级资质的某设计院拿出了一个方案:需投资2700万元。孙新华一听就急了:“建个破码头怎么要得了这么多钱?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工程技术人员没说话,但心里想,人家是全国有名的设计院,每一项预算都有依据,说2700万必有2700万的道理,你局长一个设计上的门外汉总不会比人家高明吧!
       孙新华知道手下的干部在想什么,他并不忙于解释,一挥手:“去,把他们设计院的设计师和领导都请来,我和他们谈!”一副学者风范的院长带着手下的设计人员第二天就赶到了芜湖港。孙新华伸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摊开桌上的设计图纸,单刀直入:“院长啊,上次你们为我们设计的一间变电室,地基打得比房子还高,有那个必要吗?”
       院长喝了一口茶,黄山毛峰,味道不错。他吐出一片茶叶,回答:“我们也是从质量上去考虑嘛,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可是,你们不能以此为理由,把设计上应该承担的风险全部转嫁给我们呀!”
       “此话怎讲?”
       孙新华指着十五、十六号码头的设计图纸,说:“这个码头以散装货中转为主,货物最重不会超过10吨,可图纸却按集装箱码头30-50吨的承压标准设计循环下水系统,纯属浪费嘛!堆场堆放散装货物,承重有限,有必要摘一尺厚水泥浇铸的硬地基吗?再有,食堂、办公楼已经有了,你们却要重建,实际上是重复建设嘛……”
       孙新华一口气说出了八处对设计图纸的修改意见,条条在理,句句中肯,院长对眼前这个行武出身的港务局局长不得不刮目相看了。他哪里知道,工程交给设计院设计后,孙新华亲自下去搞了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走访技术人员,请教老工人,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投入都广泛征求了意见,细枝末节毫不放过,直到对情况了然于胸。按他自己的推算,全部竣工1600万元足够了!最终,15、16号码头建成只用了1500万元。
       谁能否认,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呢?
       那天,孙新华到港口,他从煤码头3号装船机前走过后,又走了回来。他指着机器告诉设备处处长:“这台机器有毛病!”处长很讶然:“哪里有毛病?”孙新华肯定地说:“机器里的轴承有问题!”处长更茫然了,轴承在里面,莫非孙局长有透视眼不成?于是说:“这台机器已经用了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孙兴华皱了一下眉头:“正因为如此,才要好好检查一下!”一检查,轴承发生严重磨损,若不及时发现,一旦碎在机器里那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故了。
       处长很是折服:“孙局长,您怎么就能听出机器的声音有问题呢?”
       孙新华回答了四个字:尽职用心。
       
       是的,芜湖港的哪一寸土地,没有叠印着孙新华的脚印?哪一台机械设备前没有孙新华的多次驻足?芜湖港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然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了他灵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他才能像儿子倾听母亲的心音一样,能够感觉得出芜湖港的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
       孙新华的许多想法,就是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萌发的。那次之后,孙新华提出了“设备的亚健康管理”,制定了相关规章在全港推行,防患于未然,并发动每个职工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的隐患,不坐等事故发生,最大限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健康与完备。
       1998年抗洪胜利后,在闸口住了两个月的孙新华有一天凌晨三点钟来到煤场,看到煤炭洒落严重。早晨六点钟他把港务局班子成员叫来开现场会,强调抓文明生产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孙新华说:“按说是应该找分公司的领导谈的,叫你们来是让你们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就是从那时,他萌生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念头,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企业改制和上市。
       2001年,有一次孙新华到合肥出差,无意之中听到有人说南京港的煤运已经超过芜湖港。孙新华当即从合肥绕道到浦口,对南京港进行考察。他没走正门,而是从围墙的缺口处溜了进去。南京港的工人把这个头发又脏又乱、脸上的煤灰被汗水冲出一道道印痕的人当成了货主。孙新华在传输装备前转了足足有两个小时,手里边抓了一把洒落在周围地上的煤渣若有所思,随后芜湖港出台的煤炭装运零亏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的。
       我们的面前摆着一本书:《超越》。浅蓝色的封面上,有惊涛裂岸,有海鸥翱翔,里边几乎全部是孙新华在大会小会的发言及在外发表过的文章。每一次开会提出的决策和号召,他事先要多少次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走访多少职工,听取多少干部的意见?决策制定后,又怎样才能确保其顺利执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孙新华一直在思索,在每个夜晚最后一盏灯熄灭后的声声浪涛中,在每个清晨第一声鸟鸣叫破黎明前的淡淡雾霭里,孙新华的思绪如大江奔腾不息。芜湖港是命题,孙新华悉心求解;芜湖港是文章,孙新华极尽文彩;芜湖港是一幅画,孙新华浓墨挥洒、激情描绘。一本35万字的《超越》是孙新华献给长江最好的礼物,也是芜湖港发展历程的真实再现……
       孙新华上任时,芜湖港务局有一辆雪佛莱轿车,孙新华不坐,却把车用来接送老同志,自己每天花两块钱坐摩的上下班。一天,孙新华跳下摩的走进办公楼,碰巧被随后到来的派出所老所长看到。老所长问摩的司机,你知道你拉的是谁吗?摩的司机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是我老哥呀。老所长说,你小子呀,我告诉你,他是港务局党政第一把手!摩的司机闻言,望着孙新华的背影惊讶地张大了嘴。稍许,才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有这样的一把手,港务局搞不好才是撞见了鬼!”
       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
       人心是杆无形秤
       智 者: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芜湖港: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请设想一下。深夜你远道出差回来跨入家门,刚刚放下行囊就接到了上司的问候电话:“到家了吗?一路辛苦了!”你会是什么感觉?当你在某一天,忽然接到一束鲜花或者二个花篮,上面飘着的红绸带上写着几个金色的小字:“祝你生日快乐!”你才猛然想起,原来岁月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圈儿,你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孙新华的工作头绪众多,但是他不会忘记诸如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出差日期、生日等等这些细微小事。他知道,芜湖港的腾飞,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经提出一个假设:假如法国损失了50名物理学家、50名化学家、50名诗人和作家、50名工程师,那么,法国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这些人对祖国最有用处,而要重新培植这样一批人,至少需要整整一代的时间。列宁很欣赏圣西门这一精彩的假设,不仅在笔记本上作了摘抄,还重重地标上“圣西门的名言”六个字。
       孙新华同样对圣西门的这段名言推崇备至。因此他不惜花重金送港口的骨干到大学学习,建立港口单身大中专毕业生专项生活补贴制度,对港口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多层面的培训。一个企业要想人才辈出,必须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孙新华深知这一点,他身体力行,每月于紧张的工作中雷打不动地抽出三天时间飞抵上海,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企业总裁学习班,进行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旦通过实践检验,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出现,孙新华就大胆提拔任用。现在他的一个副总,就是他上任之初在办公室看到的已废弃的干部任职文件上被划掉名字的那个干部。
       孙新华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他对普通职工的关爱上。
       谁都知道,孙新华是一个很抠门儿的人,干部们最不愿意和他出差,馋虫能从肚子里爬出来,因为每餐他不是盒饭就是面条,以致有一次到北京跑项目,几个干部实在忍不住了,说:“局长,今天晚上我们自己花钱,要两个炒菜,几瓶啤酒如何?”可是职工食堂打报告要买一台空调,孙新华大笔一挥就是两台:工人们够辛苦的了,要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裕溪口分公司4800平方职工住宅项目,因几百万资金缺口,拖了几年不能完工,孙新华得知后,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完了工。当年春节,裕溪口分公司百户职工搬进了新居。而孙新华自己还窝在原公安局分配的三十几平方的住房里。他到裕溪口码头检查工作,见港口的农民工工作强度大,又舍不得吃喝,就对裕溪口分公司的老总说,你们每周给农民工兄弟送点鱼肉,一周一次,记住,肉要稍肥一点的,他们的肚子里油水少啊!老总说,要不给他们补助点钱?孙新华摇摇头,补钱他们会存起来,还是送些鱼肉吧,这些钱你们公司紧一紧就挤出来了!
       一般企业改革,富余的劳动力买断工龄一离岗便万事大吉,芜湖港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孙新华却提出不动员一个职工买断工龄。他动情地对干部们说,码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都是父子两代在码头干,500元一年买断了工龄我们是省事了,可是他们怎么办?一无技能,二无年龄优势,日子过起来就难了!芜湖港实行股份制改造,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富余人员男的52岁,女的42岁可提前退休,由企业花钱养起来;不够年龄又无法消化的,组织他们进行转岗培训,使
       企业内部不断有人处于学习状态。不少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上访者众,可芜湖港企业改制,竟无一人上访告状!
       这一天,孙新华又到港口的木材储运分公司检查工作,一位女职工听到消息早早便在厂门口等候,见到孙新华,双膝一弯就要跪下。孙新华忙抢上一步双手扶住女职工
       女职工为什么要给孙新华下跪呢7.
       事情还要从收购裕溪口贮木场说起。这
       家单位直属省林业厅,由于连年亏损,濒临倒闭,2004年被芜湖港收购。收购之初,孙新华就在局务会上明确收购原则:贮木场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缺乏自我生存能力。要根据需要按不同层次实现重组;一部分人留岗,一部分人培训,一部分人退养,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工人下岗。
       收购初期,为了使工作顺利推进,孙新华三天两头往贮木场跑,有两次他都碰见一位妇女坐在办公室里。多年从事公安工作的职业敏感告诉他:这个妇女看人的眼神不对劲儿。一问才知道,她有轻度神经病,但还不够病退条件;竞争上岗,也没有班组愿意接收她。她希望退养,但年龄不到42岁。丈夫前几年因工伤死亡,她靠每月1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拉扯一个孩子,生活很是窘迫。
       孙新华问新任的场领导:“你们打算怎么处理她的问题?”
       无人回答。
       孙新华有些生气,他的眉峰蹩了起来:
       “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如果她是你们的姐妹,你们还会这样麻木吗?”
       有人嘀咕:“她不符合政策,难办啊!”
       孙新华一挥手:“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政策的执行,都可能存在特例嘛!”
       在孙新华的过问下,这位女工顺利办理 了退养手续,每月拿到了480元的退养费。
       她知道了事情经过,对孙新华感激不尽,才有了刚才说到的一幕。
       表面上看去,孙新华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可是谁能想到,这个从不轻意掉泪的八尺男儿在收购贮木场合同签字的当天,就掉下了心酸的泪水呢?
       那是签完字的当天下午,孙新华来到贮木场,工人热情地为他倒了一杯水。孙新华端起水杯随便看了一眼,有沉淀物。他问:“贮木厂的水是不是咱们裕溪口分公司供的水?”回答:不是。他们自己有个小自来水厂。孙新华喝了一口,味道不对,聊天中又听说场里的场长和书记都得了膀胱癌!他心头不由一沉,站起来说:“走,带我到水厂去看看!”
       水厂离办公区不是太远,孙新华随贮木场的场长和党委书记走不多远,便见到前边耸立着一座二层楼高的水塔。孙新华走近一看,水塔外面已经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有些地方还有裂口,不断有水汩汩地向外渗透。孙新华皱着眉头继续往里走,赫然发现储水池里面竟然还有蟑螂和老鼠!问了一下水厂负责人,才知道水是从长江里直接抽出来的,因为没有资金购置必要的设备,只是简单过滤一下就饮用了。孙新华在水厂转悠了足足有一个小时,他把犄角旮旯都看了一遍,心头一酸,便有泪花在眼眶打转:“怎么能让贮木场的工人兄弟喝这样的水!”他扭头对身后具体负责收购工作的港务局干部说:“你们任何事情都可以先不做,必须把水厂修好!在这件事上,我要求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记住,喝水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死,你们要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心上!”一旁的场长和党委书记听到这话当时就落泪了……
       贮木场家属区在芜湖被人称为“小西伯利亚”,孙新华实地转了一圈儿才感同身受:缺水没电,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吝啬的孙新华在这里很是“奢侈”了一把:斥巨资彻底解决了缺水断电的问题,仅为了改善居民区的环境卫生条件,将家属区的旱厕全部变为水冲,就拨款一千万元!本来这应该是当地政府解决的问题,收购合同上也没有对芜湖港提出这样的要求,可是,孙新华和他的同事们无怨无悔地做了。
       孙新华说:“企业兼并不光要用钱,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对接。”那么,芜湖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孙新华告诉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所有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人不是手段,而是最终的目的。”
       这句话如果出自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口中,我们并不觉得奇怪;但出自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就感到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的实施,可以直接影响到几千乃至上万人的生活品质!
       好一个孙新华!
       采访芜湖港的短短几天里,我们听到了对孙新华太多的赞扬和信任,这种赞扬和信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了崇拜:
       “没什么可以阻挡住芜湖港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有孙局长!”
       所以,当听说市里要调孙新华离开时,领导班子集体写信请求留下孙新华,市委尊重了孙新华的意愿和大家的呼声。
       芜湖港走到今天是一个奇迹,孙新华有理由面对这些赞扬。然而,崇拜是盲从的影子,被崇拜者往往因此而迷失自我。几经犹豫,我们还是在离开芜湖港时向孙新华道出了心中的忧虑:
       “你以前的决策几乎都是对的,因为那时候常常伴有反对的声音,它可以使你认真地进行自我审视。现在,只要是你说的话,或者是你提议做出的决策,反对的声音已经很难听到了,你还能保证你以后的决策仍然正确吗?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你的一个错误决策或许就能造成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这你想到过吗?”
       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孙新华望着我们,目光中流淌着真诚与睿智的光芒:
       “我已经感觉到了。为了防止决策失误,我们的信息渠道是畅通的。在各个工作区设有局长信箱,每一个港口职工都可以直接给我写信,而每一封群众来信我都要亲自阅读,亲自处理;在芜湖港的网站上还设有论坛,大家更是可以畅所欲言。另外,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我们提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要有两个以上的方案供大家讨论,重大决策还要请中介机构进行论证与评估!”
       我们点点头,为一个奇迹创造者的清醒而振奋。
       说到以后的发展,孙新华一言以蔽之:彻底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从传统的中转港口向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然后,他谈及了一系列的项目和设想,那些名词和数据太显枯燥,原谅我们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但是几天来在芜湖港的所闻所见,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具有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市场交易及产品展示功能的现代化港口企业,必将耸立在美丽的八百里浣江之畔!
       市场拷问企业的生存能力,如大浪淘沙。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顺应时代并发展下去?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应该留下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背影?有什么样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非但不朽,而且永恒?
       孙新华不懈地追索着。
       长河落日,碧水东流。蒹葭轻抚着天边的夕阳和晚霞,夕阳看着这世界,无限留恋。孙新华那种只有工作没有家庭的生活态度,使他对家庭欠了很多很多……也许,这就是这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在已逝岁月中最大的遗憾吧!
       离开芜湖港的那天早晨,孙新华坚持为我们送行。“过上两年,欢迎你们再来芜湖港!”那语气充满着自信。汽车开出很远,我们还能看见他挥手的身影。
       他的身后,大江东去,彩霞满天……
       [责任编辑 徐则臣]